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语文教育要塑造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必须注重智力开发。注重智力开发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把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力等智力开发摆在显著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语言文字既是文明的结晶,又是文明的母体。汉文字察形知义的特点决定它不断给使用它的人以智慧和启迪。把汉文字说透,语文教育才能是集智慧启迪、智力开发、思想传授和民族自豪感教育于一体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3.
唐冲 《广西教育》2009,(2):25-26
由少数民族构成的复杂和文化多元等特点决定了广西语文教育有它的特点与规律性,通过思考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语文教育方案,对广西的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西有11个世居民族共同居住,各自创造了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学样式,像壮族以“诗歌文化”为代表、仫佬族的“民间口头文学”、毛南族的“神话故事”、京族的“海洋文化”,多元民族文化和文学的地域特征,长期以来相互交流以及不同质文化的相互融合在广西尤其突出。因此,广西少数民族语文教育要关注各民族在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但不可避免的带有更多共通性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语文教育的地域性与民族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语言文字既是文明的结晶,又是文明的母体.汉文字察形知义的特点决定它不断给使用它的人以智慧和启迪.把汉文字说透,语文教育才能是集智慧启迪、智力开发、思想传授和民族自豪感教育于一体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由于各人的素养不同,特长各异,我们从来都不主张用一个模式去统一行动,强人所难。而是提倡在大目标之下,各显神通。提倡既鼓励探索新的门路,又允许保留自己的风格。从不厚此薄彼,定于一尊。但是有一个总的要求,那就是着眼于宏观,立足于实效。所谓着眼于宏观。就是重在智力开发,建立大语文观点;立足于实效,就是培养自学能力,落实基本功训练。一、重在智力开发,建立大语文观点重在智力开发,建立大语文观点。这是探索语文教改的出发点,教育要贯彻“三个”面向的精神,要培养创造型人才,智力开发则是培  相似文献   

6.
汉语作为母语,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而且是在其中积淀了民族的睿智、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精神的特殊载体。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教材是人文教育的载体,语文教学必须关注人文精神。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使他们真正成为有思想、有道德修养的人。  相似文献   

7.
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少数民族地区正确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建构科学的小学语文教育体系,须树立科学的多元文化观——“多元一体”理念,确立课程本土化理念。  相似文献   

8.
在语言的音乐性中培养土家族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高正绪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但由于土家族地区教育相对落后,学生智力开发较晚,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加上民族风俗习惯、民族观念不同,学生对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给语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在少数民族地区正确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建构科学的小学语文教育体系,须树立科学的多元文化观--"多元一体"理念,确立课程本土化理念.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不仅仅只是局限于给学生传授知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也同样重要。"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红色教育指教育主体以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为党、国家和人民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先进人物、事迹、纪念物、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先进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教育客体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将红色教育渗透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下教师的核心任务是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转变教学方法.实现这一任务主要靠教师去落实,要让学生感到学语文轻松、有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生会学习、会交流、会反思,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语文教学,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逼真、活泼,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感,不断树立学语文的信心,从而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与民族文化关系密切。当今我们的民族文化日渐弱化,语文教育难辞其咎。因此,有必要检讨语文教育实践中实际奉行的理念、方式和方法,并提出有效对策,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生源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怎样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是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责任,而文学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本载体,不管是古代文学,还是近代文学,都包含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因此,文学必须纳入语文课本,语文教育必须包括文学教育。  相似文献   

15.
美育在语文教育中占据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将语言教学提到审美的高度上来,语文教育方可真正成为人性的教育。美育在语言教学中的目标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效用体现在情感陶冶、品德熏染、智力开发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语文带给了学生什么?这个疑问也许是每个语文老师心灵的痛。面对语文课堂上昏昏欲睡或有些麻木的眼睛,面对一篇篇足以使教师写作水平下降,且平淡苍白的作文,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应当深思。勿庸置疑,我们的语文教育作为民族的母语教育,它传承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负载着我们民族的情感,思想和哲学,包蕴着独属于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智慧。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较,  相似文献   

17.
语文独立分科到今天不过百余年的历史,可这个百年却是人类社会最为动荡、变化急剧的百年。而百年语文教育变革核心其实就是语文教育本质的变迁。一切关于语文教育的现象归根结底都归结于“语文”是什么的问题。近代中国一直是缺乏民族自信、完全西化的,甚至亦步亦趋。我们抛弃了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今天当我们这个民族建立了自信时,我们可以理智地反思我们的传统。所以反思近代语文教育理念的变迁、得失,认清语文教育的特质、规律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育改革来说意义重大,对未来中华民族的发展更是事关重大。  相似文献   

18.
李瓯潮 《教育现代化》2005,(11):100-100
新课标对语文教改提出新的要求:“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这一要求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角度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意味着“人文精神”将会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提升到重要位置。也给我们的语文教学一个信号:要充分体现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张扬失落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学专家于漪曾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着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练,要渗透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探寻人类人文精神的亮点,沐浴人性的光辉,使学生受到这种熏染,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作为民族地区的教师,发展民族教育是我们不可推卸的一个重任,要发展民族教育,首先必须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因为语文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工具.但是语文教学也是民族地区的一大难题,其中又尤其是语文的阅读教学.如何提高民族地区的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笔者就民族地区语文阅读教学作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是反思性的文化活动,教师的责任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平等意识、责任意识、批判意识、创新意识与参与意识,从多元文化中汲取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坚持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建设符合时代需要的民族文化新形态。作为中高职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师,只有将语文教学提高到民族文化的高度与层面,才能真正达到文化传承、文化认同、文化反思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