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可见,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编选的文章多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本身就是一个美的海洋,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理解、鉴赏、创造美,是每一位老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使他们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教育的实践,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健康的情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从审美角度来整合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提出语文教师应重视与加强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这一命题,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又教会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和造就文明、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1,(A3):28-30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审美情趣,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实质是一种"美"的活动。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部分语文老师往往注重已有实践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从某种程度来说,片面注重已有实践知识的传授,会影响语文的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审美教育。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美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等方面探究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5.
厉晓红 《现代语文》2013,(6):123-124
语文是一门关乎智慧与美的学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中有明确的要求:"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智慧多于碰撞中产生,美多于静默中领受。基于此,语文教学就必须格外注意动静结合。"动"和"静"首先体现在诵读。诵读可以声震屋瓦,铁绰板铜琵琶,大江东去,那是豪迈,是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不仅仅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重任。现实中很多问题少年由于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而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由此可见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美才能使他们成长为拥有良好性格和高尚情操的人。正如"生活当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审美,如何进行语文审美教育,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赵志英 《语文天地》2013,(20):72-73
叶圣陶说:"文学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必须通过审美功能来实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由此看来,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美,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究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多一些审美体验呢?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使他们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教育的实践,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健康的情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注重审美教育。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语文美育作为语文教师的一种教育行为,应该是自觉的教育实践活动。也就是说,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自觉地把“美”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将其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之中,使“美”真正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教育和语文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基于上述认识,笔者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本着教会学生审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这一原则,展开以下探讨。一、凭借教材,挖掘教材的审美素材小学语文教材就像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宇宙微到细菌的无所不有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是一门让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并在思想上受到良好熏陶的课程。语文教学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在课堂上可从反复朗读,体会音韵美;引导启发,感悟想象美;引发共鸣,产生情感美;创设情景,融入意境;美挖掘教材,鉴赏内在美;指导作文,创造写作美来实施审美教育,从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要培养审美能力,就得凭借语文教材,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美,学会鉴赏美,练习表达美,使审美渗透于语言教育。  相似文献   

13.
陈健 《河南教育》2005,(10):22-22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既符合新课标对语文课的要求,又体现了重视个人感知的人文精神。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美一个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应该知道如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并恰如其分地利用这种近似于质朴的原始情感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语文审美教育,实质上是语文情感教育。作为审美对象的语文教材,大部分内容都是情文并茂、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统一体。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语文审美教育,让学生从原…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对语文教科书中审美形态结构的感受能力,语文教师必须从感知美、想象美、情感美、理解美等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审美心理结构,让学生去感受、欣赏美的形态并具备创造美的能力。本文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审美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周艳萍 《文教资料》2010,(36):72-73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语文是美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汉字是一种优美的文字。不光外形美而且内涵也深远!鲁迅先生曾这样形容:"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思是说教好了汉字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格。而语文教学提倡审美教育,要在课堂中渗透美育,从而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看来汉字与语文教学必有其契合点,因此通过汉字的教学绝对可以开辟出语文学习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本就是一门带有艺术色彩的学科,并且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审美观的教育重点,多媒体的运用丰富了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内涵,让学生能较好地感知美。本文重点论述电教多媒体在小学语文审美教育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语文美育有两个最基本的任务:一是审美情操的培养,即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二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启发学生去感受美,引导学生去鉴赏美,激励学生去创造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如颗颗珍珠,闪耀着美的光华。语文课最具感染和熏陶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美,能够逐步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美  相似文献   

20.
审美教育可以使人完善品格、荡涤心胸、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使人成为身心健康的完美的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就要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去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以至于去创造美,把审美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