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明与创新》2020,(2):33-33
“水星凌日”震撼上演,咦,太阳脸上长“痣”啦?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1日20时至12日2时38分,罕见的天象奇观“水星凌日”震撼上演。水星变身一颗“小黑痣”,在太阳表面缓缓“爬”过,说是“爬”过,其实是一场“暴走”!虽然从地球上看,水星移动得非常缓慢,但实际运行速度高达每小时24.1万千米。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I0019-I0019
[导读]又到了太阳的“烟火”表演时间。美国航天局11日说,太阳在10日和11日两天内爆发三次x级耀斑,造成地球上部分高频无线通信短暂中断。新华社华盛顿6月11日电(记者林小春)又到了太阳的“烟火”表演时间。美国航天局11日说,太阳在10日和11日两天内爆发三次X级耀斑,造成地球上部分高频无线通信短暂中断。不过,由于地球磁场和大气层的保护,太阳耀斑产生的有害辐射不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3.
这张由NASA“太阳动力学天文台”2012年3月12日拍摄获取的图像显示,太阳爆发了一次中等强度耀斑(右侧亮点区域),该强度足以导致地球极圈内区域无线电中断。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预计一场太阳耀斑8月8日与9日将大爆发,影响地球磁场,美国国家科学院担心,太阳耀斑会影响至少300台变压系统,影响电力供应,因此希望多家政府机构作好应变准备。  相似文献   

4.
太阳运动的“盈缩差”概念,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的基本概念;《历象考成后编》中的“均数”相当于“盈缩差”。文章从《历象考成后编》相关术文中推导出“均数”计算公式;明确《历象考成后编》中“日躔数理”所依据的天文学理论模型是“颠倒的”“简化椭圆”;在这一模型中,地球位于太阳视运动椭圆轨道上的一个焦点,而第二向径(即太阳与另一焦点的联线)作匀速旋转。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4):I0018-I0018
[导读]德克萨斯大学的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了太阳的“孪生兄弟”凤凰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10日消息,据Earth Sky网站报道,德克萨斯大学的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了太阳的“孪生兄弟”。这一发现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是人类首次明确地认定“类太阳”星球的存在。在此之前,虽然我们知道太阳肯定存在其他兄弟,在广袤的宇宙中,肯定存在像太阳一样由气体云团和尘埃组成的燃烧中的恒星,但这个“肯定”一直没有事实支撑。  相似文献   

6.
幻日     
李晨 《金秋科苑》2013,(3):44-45
幻日(sun dogs)是大气的一种光学现象。在天空出现的半透明薄云里面,有许多飘浮在空中的六角形柱状的冰晶体,偶尔它们会整整齐齐地垂直排列在空中。当太阳光射在这一根根六角形冰柱上,就会发生非常规律的折射现象。2012年7月5日,浙江嘉兴的天空中出现的“两个太阳”,2012年12月lO日,上海出现的“三个太阳”,即为“幻日”现象。  相似文献   

7.
北京时间9月19日消息,在火星上发生日偏食时,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车拍摄了大量照片。地球上的日食由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穿过形成,火星上的日食则由火星的两颗卫星所致。照片中,太阳被火卫一遮住,好像被“咬”了一口。  相似文献   

8.
8月3日,游客进入内蒙古工业大学设计建造的太阳屋“玄武”参观。“玄武”是一座周身由新型薄膜材料太阳能面板覆盖的太阳屋。日均发电量达65千瓦时以上,可供6户以上的草原牧民日常使用。据介绍,“玄武”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改善内蒙古3.9万户无电区居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25-I0018
好奇号火星车拍摄到火卫一通过太阳盘面的情景,由于火卫一“块头不大”,还留下了一圈“环”,类似地球上的日环食。 在火星表面探索的好奇号正在寻找远古火星生命痕迹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好奇号拍摄到有史以来最清晰的火星日食的照片,火卫一正好通过太阳盘面,正值好奇号在火星表面的第369个火星日,科学家通过研究图像资料发现火卫一的位置可能更靠近太阳一些。  相似文献   

10.
世界真奇妙     
北京惊现“三日同辉”奇观 3月26日16时50分左右,一位金先生打电话告诉记者,他发现天上有3个太阳,呈一条横线,中间的较大,两边的较小,但两边的“太阳”很亮。与此同时,几道彩虹几乎形成了一个环形,彩虹上有云彩遮挡,特别漂亮。 直到下午6时,这种奇怪的现象在持续了1个小时后才消失。 据北京市专业气象台工程师李德广介绍,26日傍晚的天象确属奇观,在北京几十年的气象资料中还没有这方面的记载,目前只在国外资料中有所显现。 据李工介绍,此种天象是“三日同辉”,又叫“假日”或“虚像”。它是太阳在大气中玩的“把…  相似文献   

11.
“那是太阳!”“那是红日!”“那是初升的太阳!”“那是不落的红日!”站在赤道上,柳新兰和米尼丝你一言我一语地惊呼起来。红日与太阳是一码事,可它既不向上升起,也不向下降落,站在赤道上,永远只能看到“初升”的太阳,越向南走,太阳就升得越高,人走太阳也走。柳新兰拉着米尼丝的手向南飞奔,直到整个太阳露出海平面。一群海鸥飞来,在他们头顶  相似文献   

12.
王超先生以“我的不同看法”为题(见本刊2003年第7期)对“真要是‘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没错……”(见本刊2003年第2期)一文(下称“真”文)提出批评,指出“真”文主要是用错了与相对论毫无关系的公式,并非选错了参考系。对此笔者不能苟同。“真”文的错误如果有的话,那么实际上在于:认为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与太阳绕地球的公转周期相同。就日、地系统的相互绕转(实际上是二者绕其公共质心转)问题而言,若以太阳为参考系,有AV12=GM⊙(1)其中A为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半长径,V1为地球公转的线速度,G为引力常数,M⊙为太阳质量;若以地球为参…  相似文献   

13.
贵刊2001-8期“将地球推离太阳”的报导可能有误。报道言:“…科学家会向彗星或小行星发射火箭,小心调校它们的轨道,让它们与地球擦身而过外,把部分引力能量(Gravitationalenergy)传送给地球,从而令地球速度加快,进入离太阳更远的轨道。”除开把引力能(是负能量)传给地球是否可能暂且不论,地球速度加快这里指的是公转线速度,而这一速度加快只能使地球更加靠近太阳,而不是远离太阳,因为行星绕日公转有公式:AV2=GM日。A———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V———行星公转线速度G———引力常数M日———太阳质量G,M都是…  相似文献   

14.
唐逸 《今日科苑》2007,(1):16-18
用海水为原料,来实现“人造太阳”的梦想不再是水中捞月。2006年11月21日,来自欧盟、美国、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和韩国的7方代表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简称“ITER”)的会议上正式签署了联合实验协定,“人造太阳”计划正式启动。“人造太阳”计划是继国际空间站项目之后最大的国  相似文献   

15.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欧洲航天局(ESA)与美国宇航局联合执行的太阳观测探测器:太阳和目光层探测器,捕捉到太阳表面出现的巨大“空洞”,时间为美国东部时间2013年7月18日上午09时06分,位于太阳北极附近,实际上,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与文化》2012,(7):24-25
2012年1月4日不仅是“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也是鲜为人知的月球最近“近地点”100周年。那一天,地球和太阳、月球形成了一条直线,月球“近地点”的距离是1400年中最近的。美国科学家相信,这一千年一遇的天文现象导致海洋潮汐异常升高,不断起伏的潮汐导致“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  相似文献   

17.
图说科技     
《发明与革新》2014,(7):3-3
6月2日,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太阳驱动”2号在瑞士成功首飞。明年3月,两名瑞士探险家将驾驶它开启环球飞行之旅。“太阳驱动”2号的翼展达72米,堪比波音747-800型客机,重2.3吨,最大飞行高度可达8500米,最高时速为140公里。  相似文献   

18.
3月26日16时50分左右,一位金先生打电话告诉记者,他发现天上有3个太阳,呈一条横线,中间的较大,两边的较小,但两边的“太阳”很亮。与此同时,几道彩虹几乎形成了一个环形,彩虹上有云彩遮挡,特别漂亮。 直到下午6时,这种奇怪的现象在持续了1个小时后才消失。 据北京市专业气象台工程师李德广介绍,26日傍晚的天象确属奇观,在北京几十年的气象资料中还没有这方面的记载,目前只在国外资料中有所显现。 据李工介绍,此种天象是“三日同辉”,又叫“假日”或“虚像”。它是太阳在大气中玩的“把戏”。形成此种天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傍晚半透明的薄云中竖直排列着许多门角形的柱状晶体,当太阳光照射在一根根晶体上时就会发生很有规则的折射,产生虚像,有时人们眼中会有3个、4个甚至5个太阳,彩虹也随之产生。这种现象之所以极为少见,是因为形成它的几个主要条件很难同时具备。 原载《北京青年报》  相似文献   

19.
点点滴滴     
今年1月10日上午11时,在内蒙大兴安岭图里河林区,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幅奇景:先是太阳的周围出现变化多端的美丽光环,继而出现了色彩绚丽的圆形光环,并且在太阳的两旁,又出现了两个“太阳”——“假日”,同样光辉燦烂,一共持续了四个多小时。人们莫不仰头观看,奔走相告。这种美丽的自然现象称为“日晕”,是太阳光透过高空中的冰晶体,经折射后引起的光学现象。在大气的高层,气温很低,那里的水汽,都变成微小的冰晶体。它们有不同的形  相似文献   

20.
《青海科技》2014,(2):92-94
2012,或是4006,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末日猜想。从1806年英国利兹的“先知母鸡”下了一只”基督来了”鸡蛋之后,1891年摩门收世界末日、1910年哈雷彗星、2000年千禧年危机等猜想不同程度地引起公众关注,较早的预言可追溯到公元970年3月25日,一些术士的末世预言引起西方长达30年的恐慌。人们对“末世论”的狂热起于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在影片中,玛雅人预言在2012年12月21日,第五个太阳纪来临,太阳会消失.大地剧烈摇晃,地球会彻底毁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