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滨州学院学报》2022,(3):76-89
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政策红利“走出去”,带动了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这种投资增长是否能够通过要素整合、产业联动促进国内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2008-2020年山东省制造业分行业面板数据模型,发现山东省制造业质量指数呈现“W”形波动上升。“一带一路”沿线对外直接投资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呈现正向作用,存在技术创新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除了绿色度,“一带一路”沿线对外直接投资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各个维度促进作用显著。山东省“一带一路”沿线对外直接投资仍需持续向规模化、合理化、多样化和协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DI)的规模有所扩大,但不同产业的投资规模却相差悬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其中,产业选择对当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对浙江省企业微观截面数据进行Logit回归,深入分析了浙江省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动机。旨在研究公司层面因素、产业层面因素和制度层面因素对不同所有权结构的企业对外投资行为产生的影响效果。与目前流行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相反,发现浙江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OFDI行为主要基于自身所有权优势,而非行业因素或者是制度因素,其行为可以用传统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理论解释。研究结果对“新常态”下推动浙江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政策导向以及浙江企业对外投资活动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状况和政策进行分析,提出应注重对外投资的产业选择,才能带动母国的经济发展,并提出了对外产业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外投资使中国和投资所在国实现了共赢,但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普遍还存在规模小、地区和行业分布不平衡、融资难、缺乏国际经营管理人才等问题。为进一步引导和服务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近日由商务部和中国贸促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以“绿色·低碳·新产业·新商机”为主题,探讨企业深入有序的境外合作,以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在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及区位选择上,国外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但在实践中,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和区位选择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可割裂开来单独分析。中国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进行产业选择时,要充分考虑东道国的宏观影响因素和行业影响因素;在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等不同市场,中国应结合其不同区位特点和中国行业实际,在对外直接投资时做出合理的产业选择。同时,我国不同的产业部门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上也应有所区别和侧重。  相似文献   

7.
台湾、韩国、新加坡八九十年代的对外投资,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民营企业要取得对外投资的成功,须消除认识上的误区,根据企业自身的实力,选择合适的产业,选好投资区位与合作伙伴,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的认证,了解东道国或出资国的政策法规,加强人才培训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国际上影响广泛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行回顾,分析这些理论对处于全球化时期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产生的借鉴意义与不足,然后根据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与实力,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进程,全球一体化趋势,并结合中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与产业选择战略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必须以本国的产业基础为约束,满足国内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通过国际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优化,不仅有利于提升一国的产业整体素质,还有利于增强国家的产业优势.从中国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出发,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市场需求、要素需求和结构需求.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应优化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以充分发挥其对我国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应充分考虑到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和我国国情,既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要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使我国成为“世界加工厂”。应从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制度创新、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并重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众多,人才战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战后到现在,日本的人才战略进行了多次调整,其目的就是为了配合产业发展的需要,对日本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其中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协调,加深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产业发展的困境,其经验告诉我们,人才战略的制定要具有务实性和前瞻性,要为产业发展服务,并要在法律和制度上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2.
In the structures of European society, the institutions of education, state, industry and others have always been quite autonomous and largely separate from each other. This contrasts with the USA and Japan, where the linkages between the university and industry sectors have always been very strong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has been long established. This paper addresses itself to the situation in Ireland and reviews the many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for university industry cooperation. The specific developments in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are described and the benefits which such cooperation bring to both the university and industrial sectors are summarised.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归根到底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除了技术创新之外,还包括技术政策、产业结构和社会制度等因素。当前,日本的科技高投入、高产出(专利和技术贸易)和长期经济低迷并存,对于这一"日本悖论"可以从技术政策角度进行分析:相比美国和德国,日本的技术政策是"追赶使命导向"的,这一技术政策目标与当前日本经济发展阶段不相适宜;日本技术政策体系中研发产业高度集中化和承担主体单一化,以及日本特定社会制度环境下的产业结构对技术政策的反应和调整受限,这些都阻碍了技术创新、扩散和应用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传导机制。对"日本悖论"的分析对中国制定全面技术政策体系、实施相应产业调整以促进创新技术的扩散和应用,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ole of the university in Japan's technological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first part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in terms of technological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s treated in four sections, as follows:
  1. 1868–1886 - higher education and Westernization;
  2. 1886–1914 - Japan's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he university;
  3. 1914–1945 -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wars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ity;
  4. 1945-the present - the new university system and post-war industrial progress.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article some of the problems observed in the above historical treatment are discussed under the following headings: Westernization of a non-Western society, coordination between education and industry, the government and freedom of the university, and nationalism and internationalism. Throughout the whole period of development, the university in Japan has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introducing West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o Japan and in training the personnel necessary for technological and industrial progress. While the university has to be given credit for this important contribution it has to be noted that the state itself made an equally important contribution by ensuring that industry was coordin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Such initiatives on the part of the state did, however, raise questions about the academic freedom of the university. The Japanese university thus played an important part in ter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interest; it has, however, been criticised recently for being less ready to develop that spirit of internationalism which the modern world requires.  相似文献   

15.
熊希龄的实业教育思想,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创办各种实业学堂和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开展各种形式的实业教育活动,以达到为实业界输送人才和营造发展实业的良好社会氛围的目的。其本质是一种维新思想,是基于本国国情基础之上的对日本和西方各国实业教育经验和成果的借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关键在于发展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工人技能.制造业发达国家企业的成功,在于有一整套使技能形成战略得以顺利实施和良好运作的制度与机构.从技能分布结构与形成模式、制约技能形成模式的制度安排等方面,研究美、德、日等国家制造业生产体制的创新与技能形成模式选择,可对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技能形成模式与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1911~1927年中国工业有长足的发展,最为瞩目的是私营工业资本的崛起。商业资本大量转向工业,政府的干涉降低,形成了适宜私人资本发展的气候。其中,发展最快的是轻工业。外国在华资本中,英德因战争之困,投资较少,而日美投资则不断增长。这一时期中国工业的超常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内市场的开拓,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8.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关键在于发展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工人技能.制造业发达国家企业的成功,在于有一整套使技能形成战略得以顺利实施和良好运作的制度与机构.从技能分布结构与形成模式、制约技能形成模式的制度安排等方面,研究美、德、日等国家制造业生产体制的创新与技能形成模式选择,可对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技能形成模式与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TBT的发展;根据各国海关和行业网站的统计资料及现有的文献、著作,对美国、欧盟、日本纺织品服装领域的TBT做了系统归纳;并结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现状以及受到的TBT影响,分析了遭遇TBT的原因;从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三方面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应对国外TBT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梧州是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主阵地,产业转移对推动梧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对梧州承接产业转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梧州承接产业转移的效应进行了多角度的比较分析。产业转移对梧州第一产业的优化效应较为明显,对梧州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但优化效应并未完全显现。产业转移还在扩大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正面作用。随着梧州产业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政府还应积极应对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压力、财税流失、产业和技术依赖等负面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