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知识构建 "地球的圈层结构"是自然地理中地球知识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内容为第一章第四节(湘教版、人教版、中图版;鲁教版没有编排专门的章节,但集中、详细编排于第二章"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中),本节是继前面三节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转及公转的地理意义后,继续学习地球自身的特点,为后面章节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学习打下基础.了解地球的内外部结构其实质是了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环境,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以及科学的探索精神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绍春 《地理教育》2012,(Z2):21-23
一、知识构建"地球的圈层结构"是自然地理中地球知识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内容为第一章第四节(湘教版、人教版、中图版;鲁教版没有编排专门的章节,但集中、详细编排于第二章"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中),本节是继前面三节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转及公转的地理意义后,继续学习地球自身的特点,为后面章节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丽琼 《地理教育》2013,(Z1):85-85
<正>一、教材分析"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教材知识内容由"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两部分组成。1.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提出的要求是:"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并在活动建议中提出:"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本标准有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要求。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地球呈现的圈层结构可以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内容,主要讲述地球运动的特点和地理意义,是前两节"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内容的深化,为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作铺垫。这四节内容逐层递进,从宇宙空间逐渐缩小到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运动在本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二、知识结构及内外部联系分析  相似文献   

5.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地球的内部圈层”内容可简单概括为“一个依据、二个不连续面、三个圈层、四个重要数据、五个不同”.用它来总结深文或用于复习.可帮助记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一、借助引言 ,说明特点“同学们 ,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知道 ,地球在结构上有一显著特点 ,这就是圈层构造 ,即从地心向外 ,可以把地球分成若干同心圈层。如以地球表面为界 ,可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内部圈层又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前面学过地球的外部圈层 ,本节再来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教师一边讲述 ,一边板书 (附后 ) ,既说明了地球的圈层构造特点 ,又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圈层构造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二、巧设比喻 ,突破难点本节涉及地质学概念多 ,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7.
曹元 《地理教育》2014,(10):14-15
正一、地位作用本节内容选自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三节,是在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和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桂林山水成因的剖析,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感知。从知识层面说,也是对第二单元第一节内容"流水侵蚀作用"的补充,使学生认识到流水溶蚀是流水侵蚀的一种特殊形式。二、内容分析课程标准对喀斯特地貌及其成因虽未作出显性要求,但作为一种地理素养和高考高频考点,有必要进行  相似文献   

8.
姚圣海 《数学教学》2014,(10):11-14
数学起始课,即数学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起首的一节课,是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学习的起点.它承接在上一个章节已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原知识展开拓展研究或对新知识展开探究学习.如何使学生对本章将要学习的内容、结构,甚至思想方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使起始课发挥“先行组织者”、“导游图”的作用,是起始课教学设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不仅如此,起始课作为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承担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责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追求自然的过程,根据章节特点,选择不同的知识引入方式,如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与其他内容学习过程的类比介绍引入或数学内部知识的冲突矛盾引入,力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减少突兀.下面以“圆锥曲线起始课”为案例,谈一谈数学起始课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9.
<正>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教版(2013版)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的内容,教材在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之后安排土地资源的内容,主要是因为地形与气候两大要素是影响土地类型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环境要素,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和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资源,教材第四章编排了“交通运输”“农业”“工业”等内容,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作用。在学生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基本概况并形成正确资源观的基础上,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土地为主题,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特点和分布等,在学习探究过程中联系实际,分析淄博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分布情况,从而做到学以致用,拓展知识,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0.
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是地理教学中的基本概念。就高中地理而言,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正确认识人地关系,而了解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结构、分布和运动规律,是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基础之一。作为客观存在的地理环境各要素,其空间的分布及相关、时间上的发生与发展,又是共本质的特性。 以高中地理教材为例,尽管并不是每一个章节都明确含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但实际上,从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到最后一章“人类和环境”,时间和空间概念总是或隐或现地、却又贯穿始终地存在于每一个章节中,它们是地理教学中一对不容忽视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纲要信号法在《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一章中的运用□李维仓/甘肃庄浪县一中高中《地理》教材第五章“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继上册第二三四章讲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后,让学生了解掌握地球圈层结构中的另一个特殊部...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在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中,大气对人类具有独特重要的意义,因此,教材第二章就讲大气。旧教材的名称是“地球上的大气”,是从圈层构造的角度讲地球本身的结构和特点;而新教材的名称是“大气环境”,更突出了“以人为本”的人地关系,讲授的内容大多保留了原教材的重要知识点,只不过对知识结构作了适当的调整,加强了大气环境在人类活动中作用的教育。本节教材是大气环境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3.
蔡锦曦 《物理教师》2008,29(8):9-12
高一物理第1章1—4节的内容给初学运动学的高中学生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但基本上都不难,属于对初中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加速度是学生在高中遇到的第一个具有一定难度和重要意义的概念,如果能正确把握加速度的定义和知识要点,学生可以较为顺利地学习其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内容.因此本节内容中最关键之处在于“加速度”这个概念的引入,  相似文献   

14.
屈伟 《生物学教学》2008,33(6):22-23
“DNA的复制”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和DNA分子的结构,而DNA作为遗传物质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通过自身的复制传递遗传信息,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教材分析】通过前三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地球的圈层结构,熟悉了地球的大气圈和水圈。本章内容学习地表岩石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大气和水是营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本节课对认识地貌的形成和变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对地壳和地表形  相似文献   

16.
一、决定物理学习成败的王牌——密度密度是八年级物理新人教版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是一节非常重要的内容,夸张点讲,它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八年级下学期的浮力和压强等知识的“成败”.因此它是学好浮力、压强等知识的王牌.(教师教学用书)中写到“本章继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光现象之后,介绍质量与密度,为八年级下册的力学部分打基础”“密度是学习质量之后引入的一个新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为以后学习压强和浮力等知识作铺垫”.由此可见密度内容在章节中的作用有多大!在力学知识中的影响有多深!  相似文献   

17.
“图表不仅是研究地理学最必要的工具,而且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书’”。在地理教学中,把图表和文字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地理知识反映在图表上,使图文相互补充,相互配合,进一步将知识具体化和规律化,可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图表法在“地球的内部圈层”一节中的应用作一探讨。“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对地震波的研究;二是地球内部各圈层的概况和特征。在教学中分别利用简图突出的表现性、简表明晰的概括性将本节内容分层阐释。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复习旧知识(一)…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中的第四课时“经纬网的活动”。本节内容利用经纬网定位 ,是本节的重点。是将前面经线、纬线的内容综合起来运用 ,为以后学习气候及其他相关知识作铺垫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地理 ,甚至是学生终生运用地图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本节内容又较为抽象 ,难于理解。教材安排上增加了活动 ,以减轻难度。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新鲜感 ,求知欲强 ,好奇心大 ,学习的积极性高。初一学生在小学里学习了…  相似文献   

19.
高中物理“电磁场和电磁波”是电磁学部分的最后一章,“电磁振荡”本部分在大纲中属于次要章节,俗称“擦边”内容。在教学中如果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对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谈谈“电磁振荡”一节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在“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三册(选修本)第一章第二节中,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部分既是本节重点内容,又是难点内容,正确建立化学平衡移动的认知结构,对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今后的学习尤其是在“电解质溶液”一章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技术价值。在多年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