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瓶梅》和《水浒传》中虽然都塑造了武松这一形象,但二者具有很大差异。武松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致力于刻画他高大光辉的英雄。但在《金瓶梅》中武松不再是主角,作者无意凸显其好汉形象,在情节安排上亦对其英雄事迹做了大量删减。《金瓶梅》对《水浒传》中武松形象的重写,是立于创作主旨和时代精神的不同,顺应了小说表达主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裴钅刑《传奇》中的侠士形象具有超现实的神化特点,又具有人情化的特点,二者结合,更好地激发了人们的审美情感。这标志着唐传奇在人物塑造技法上的成熟。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中国民族歌剧(以《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为例)中女性人物角色作为切入点,从女性人物音乐形象的塑造,舞台艺术形象的展现,主要女性人物典型唱段的演唱风格上这几个方面加以研究,分析,阐述。从而剖析出塑造独特的女性人物形象特征,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蒋子龙的乔光朴到柯云路的李向南,多少改革英雄的形象在当代文坛上熠熠闪光。这些人物思想解放,信念坚定,眼界开阔。他们刚直果断,大刀阔斧,知难而上。在赢得一片喝采声之后,改革者形象的塑造形成了新的模式。值得注意的是,青年女作者苗月的《男人之间》(见《人民文学》八六年第四期)塑造了一个改革中新上台的干部形象——主人翁“哥哥”,却与那些英雄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5.
《橘子》是芥川龙之介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它与鲁迅的小说《一件小事》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创作手法上都存在着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英雄。项羽和樊哙都可称作"英雄",二者唯一的交集就在那场"鸿门宴"上。樊哙与项羽在形象、精神、性格上有相似之处,且同为武者,樊哙的勇猛、大胆、豪爽、磊落深得项羽欣赏,所以项羽对樊哙无礼闯帐的行为表现出了格外宽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在《水浒传》中作者施耐庵描绘了许多女性人物,对后世女性人物的塑造影响重大。学界对其中的女性形象就一直在持续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探析《水浒传》中女性人物的塑造方法入手,通过对《水浒传》女性人物的塑造意义、《水浒传》女性形象塑造水平的提升等内容上进行叙述,对作者女性观的进步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我国历史发展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在故事发展情节方面还是在人物描写刻画方面都十分深刻且形象。《水浒传》通过演绎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发展的整个过程来对起义英雄人物形象和性格进行塑造。比较典型的人物有林冲、武松、宋江等英雄人物,而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对这些英雄人物的刻画可谓是淋漓尽致,就《水浒传》中的武松人物形象展开研究,以便更好地探讨《水浒传》整体的人物描写方法和塑造方法。  相似文献   

9.
《柳毅传》是唐传奇的代表作,享誉后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后世也不乏改编之作,清初戏剧名家李渔将其改编为《蜃中楼》。从两篇作品中的儒生形象入手,比较二者在形象塑造上的异同,从而探寻清代文学对唐代文学的传承规律。  相似文献   

10.
《大宋宣和遗事》是作于宋、成于元的笔记体小说,也是现存最早记载水浒英雄故事的资料,《水浒传》在结构和思路上遵循了《大宋宣和遗事》,但两书在宋江形象的塑造上却颇有些不同,本文试分析之。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是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固定在受众心目中的,具有脸谱化的人物效果。文学形象和历史人物各自的功能迥然不同。对于曹操的文学形象理解不能影响对其历史人物的公允评价,要区分二者的不同,给予各自专业性的评判。  相似文献   

12.
柳建伟的《英雄时代》塑造了各式各类的"英雄"形象,其中,最为"耀眼"的是撒旦式的"英雄"陆承伟:他是一个具有多方面的智慧、才能和具有"高大全"特点的"英雄",但他的"高大全"是一种颠倒了的"高大全;"他是社会转型期的一个新兴阶层的代表人物,是一个矛盾复杂且颇具争议性的新形象;他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金融资本家形象。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水浒戏对小说《水浒传》影响的一个方面体现在对家庭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但二者在对家庭女性形象的角色安排与感情态度、水浒英雄与家庭女性的关系设置、对待家庭生活的态度三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是由元杂剧水浒戏和小说《水浒传》在主题思想、文学体裁、形成背景及受众对象四个方面的不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时期的两部历史著作,记录了两个时代的不同人物和事件,表现了两个时代的不同风貌。本文从两部著作中选择女性形象这个角度作切入点,分析这两部著作人物塑造方法之不同。左传纪女性人物事迹分散于各个篇章比较零散,战国策则开始有集中写一位女性人物的篇章。左传纪人笼统朦胧不具体形象,而战国策开始有生动的外貌描写。此外战国策还善于运用比较烘托等侧面描写的方法突出人物,体现了我国史传文学在人物塑造技巧上的日益成熟,从而成为后世小说之滥觞。  相似文献   

15.
阿瑟·米勒在《推销员之死》一书中塑造的的主人公威利·罗曼呈现出扁平人物的特征,然而,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薄的扁平人物,而是带有圆润化的趋势,对扁平人物的塑造手法既有继承又有颠覆,使人物性格既具有典型代表性,又生动形象,是文学作品中扁平人物的华丽蜕变。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队为,“《水浒》和《红偻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这个评语言简意赅地说明了这两部古典名著的人物口语在形象上塑造上具有维妙维肖的艺术功力。但是,蓿将这两部小说认真地进行比较,读者就会明显地感到二者难以等量齐观。《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性格相近的人物口语常常相似,甚至雷同,而在《红楼梦》中,人物口语基本上达到了隔墙闻声即辨其人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施蛰存小说《石秀》的互文性研究,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对石秀作为性变态的症候进行分析,认为《石秀》是对传统英雄的消解。作品给予英雄以正常的情欲,将神性的英雄还原为现实世界的人。文本揭示了在性本能的驱动下,人在情欲中的挣扎和由之产生的罪恶,因而,作品在形象塑造与文学精神上具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的语言代表了我国古代小说语言的顶峰,其人物语言描写个性化价值体现在塑造了生动形象的人物塑造和曹雪芹独具慧眼的创新与突破精神上。《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是全书发展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其中代表封建礼教的典范人物以及最后的悲剧命运,都更加深刻阐释了《红楼梦》。  相似文献   

19.
由罗伯特·麦基的《故事》看编剧中的“人物”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伯特·麦基的《故事》看似在说如何讲故事,但其论述始终围绕着人物展开。《故事》的核心不是如何塑造人物的方法和手段的问题,而是塑造"英雄"式人物的问题,这些都根植于西方的文化传统。中国的电影人要读懂《故事》,首先需要找到自己的根和文化精魂。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是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也堪称一部妙笔传神的英雄史诗。作者借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竞起的历史题材,描绘了一群性格殊异、形象鲜明的乱世英雄,表明了“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贤是与”的政治主张。小说在“拥刘反曹”的观念统帅下,着力刻画了一个以仁义和贤明匡世济民的英雄君主形象——刘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之林中不可多得的仁君贤主的典型,“刘备”无疑是被塑造得非常成功的这一个,这既是人物自身性格丰富的生动体现,也是作者刻画人物手法多样性的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