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洒下床前明月光,上下千年一梦长。古今如一龙凤凰,黑眼黑发真善良……”(摘自《龙文》歌词)古诗词既是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民族的瑰宝,因此,让学生亲近古诗词,可谓“花的事业、根的工程”。然而,由于古诗词在教材中所占比例甚少,且在题材、体裁、旨趣、意蕴等诸方面毕竟有别于一般课文,  相似文献   

2.
汉字的演变史,本身就是精彩的文化。张化万老师在《卧薪尝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2课)一文教学中,对“奴仆”一词的教学,如“润物细无声”般让汉字文化渗透到学生的灵魂中。  相似文献   

3.
格鲁吉亚诗人聂鲁达的诗歌《统一》有这样的句子:“一粒沙里藏着一个世界,一滴水里拥有一片海洋。”这和“一花一世界”的意思是一样的,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点滴,只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都会发现其蕴含的独特的美。  相似文献   

4.
《圣经》中的“乐园”神话是西方文学的一个宝藏,它蕴涵有丰富的人生寓意,是文学家创作出传世佳作的温床,由“乐园”神话构筑了一个个文学原型。这一切在基督教文化中又被以原罪与救赎、迷惘与净朗、善与恶等思想形式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5.
武松有"花荣之雅"是金圣叹提出的观点,迄今未有人作过具体的论说。从小说文本的分析可看出:多面的武松确有与花荣相似的"雅",那是一种"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人不知而不愠"的沉着从容的"雅量"以及言辞的得体。弄清这一点,对于更好地把握武松和花荣这两个人物形象、对于有效地纠正刘再复先生在《双典批判》中对《水浒传》、对武松的片面批判恐怕都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6.
两千年来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占据着主流地位,其治世为人的标准一直被人们奉为圭皋,在教育中从未人论及过"道"、"德"与"艺"三者的关系,孔子针对这三者阐发了自己的观点,子曰:"志于道,据与德,依于仁,游与艺。"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志于道,据于德,游于艺"是儒家做人的原则。仁道一体,仁是儒家道的选择。德为外化,是道的表现形式,完美的道德就是仁,表现在艺。为人们提供一个理想的做人标准,指导我们如何为世为人。结合现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从古代教育文化中汲取养分,弄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对高中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第四节有这样一句话,“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有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像的”。有学生问我,这里的“想像”和在其它的文章中经常出现的“想象”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如果是,哪一个更准确;如果不是,哪一个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苏轼的《文与可画篑笃谷偃竹记》中有一句:“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相似文献   

9.
闲人 《语文新圃》2010,(4):23-24
读了2月23日《杂文报》“文化沉思”版李业成的《文章合时而著》,基本同意其说法:“文章合时而著,本是倡导文章要切近现实,却往往变成了一种投机邀宠和媚时,从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0.
聂在富 《小学语文》2014,(1):99-99,116
“经典”之“经”和“典”,在古汉语中原本是两个词,分别考察一下“经”和“典”的本义,有助于了解“经典”这个词的文化内涵。《说文》曰:“经,织纵丝也。”  相似文献   

11.
读了Q学网上刊登的《职业教育不应为基础教育“补课”》一文,笔者感触颇深。文章中提到:“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某些教育缺憾和失误,致使职业学校要花很大力气来为义务教育‘补课’。这个现象值得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深思。职业教育为什么要为义务教育‘补课’?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到底缺了什么课?”  相似文献   

12.
“语文味儿”,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他们的生存智慧、提升其人生境界为宗旨,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渲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和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应该说,“语文味儿”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那么,阅读教学如何彰显“语文味儿”呢?  相似文献   

13.
藏族说唱艺术中最具代表的是《格萨尔王传》,它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藏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被外国研究学者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本文从它的音乐、文化等方面阐述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应该说,它是研究古代雪域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是一部“活性态”史诗,也是一部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在现行高中历史教学中,必修三的思想文化内容由于语言晦涩、内容枯燥,一直是教学中较难处理的部分。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依样画瓢是普遍现象。而旨在传播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百家讲坛》栏目,却格外受人喜欢,《百家讲坛》讲史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破解思想史教学的困难,或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文化论坛》2014,(1):F0003-F0003
为把《教育文化论坛》办成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优秀期刊,形成特色栏目,借以促进教育文化化、文化教育化,活跃硕、博学术氛围,推进硕、博学术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文化论坛》自2014年第1期始,辟设“硕博论坛”栏目。栏目主要刊登高校、科研院所在读博士、硕士有关教育文化方面的学术论文、调研报告与学术综述,选题类别集中的文稿尤为优先,竭诚欢迎赐稿支持。  相似文献   

16.
曾被《华尔街日报》誉为“态度之星”的凯斯·哈瑞尔在其著作《态度万岁》中指出:要培养态度,首先必须找出人生“目标”与“热情”,没有“目标”与“热情”,很容易迷失方向,深陷于挫折之中。有了梦想,立即把它写下,并为它定下可操作的行动策略,只要目标一确定,就告诉自己“永不放弃、永不停止”,勇敢面对任何挫折及挑战。  相似文献   

17.
黄敏 《黑河教育》2011,(8):63-63
在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群体,正引发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他们这些在快餐文化和网络文化环境下生长起来一代人,与大部分老师的传统文化、精英文化和价值判断都会存在分歧,出现隔阂。宫秀丽在《对“90后”青少年思想状况的三维考察》一文中认为“90后”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90后”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政治参与兴趣和比较广泛的公益与行为。但在公益参与方面多为被动参与。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文化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开发文化时,很多城市选择古代名人作为他们的文化符号,却没有认真考量这些符号和城市的关系;另一种现象就是把一些手工艺品当做城市的文化遗产,这表现出对文化与文明概念上的混淆。衡水在选择自身的文化时也出现了这样的不当选择,这就是所谓的“非文化”。发展文化留给衡水要做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建设,更要在整个城市的建设中把原本属于衡水的文化深深地植入到人们的思想当中,才能产生使文化强大的力量,发展壮大自己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一花一世界",古往今来"花"成为无数中外诗人们所歌咏的对象,透过纷繁复杂的"花"的意象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们心灵深处的情感诉求。普希金作为一位世界性的诗人,他在自己的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钟情的"花"景。本文试图通过对《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花"的意象的解读来展现诗人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化与宗教的借鉴,并揭示出其精神生活中的民族性,以期获得对普希金创作思想的更多认识。  相似文献   

20.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学习总目标之一。因此.引导学生诵读古代经典诗文.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古代经典诗文的读写链接.引领学生绵延亘古文脉.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与骄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