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艺术的本质以及文艺与生活的关系历来都是文艺界讨论的首要话题. 现代作家兼文艺理论家郁达夫从生命创造的艺术冲动、文学的内倾向、文艺美学自律性、社会功能等角度, 对文艺的本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艺术就是人生, 人生就是艺术"的观点, 包含着文学现代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文学与人生     
现在高校普遍倡导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精神修养和人生境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设置相应的人文课程,如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而在上述经典人文课程中,文学又具有特殊优势。因为,众所周知,文学是人学,文学与人生有着天然的血缘关  相似文献   

3.
表现人生关怀是世界文学经典的共同追求。表现普遍的人生、人情、人性,这是金庸武侠小说对同行与前人作品的超越,从而成为俗文学经典的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消费主义语境中,文学经典已经被纳入到整个社会的消费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将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而真正的经典所具有的地位会在这种挑战中得以巩固。面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的接受群体,产生出不同的消费需求,随之出现了对文学经典的改编热,影视制作者和出版商也在绞尽脑汁地满足消费群体的需求,这种趋势是受消费主义文艺思潮影响的必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对文学经典已经确立的原则重大影响。文章将从当今社会文学经典消费的几种形式和未来文学经典消费的走向来分析文学经典在当代的消费。  相似文献   

5.
论文学研究会对"文学为人生"的自主阐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研究会倡导“文学为人生”,是为了对抗具有整体性的中国旧文艺观,为中国文学的整体转型奠定基础.而不单单是为了树立一种局部的文艺思潮观念。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的论争主要是围绕着新文学建设思想的差异展开的。文学研究会不仅对“为人生”的文艺思潮语义进行了一系列的自主转换.而且试图通过倡导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为中国文学引进一种理性认知精神。  相似文献   

6.
文学经典凝聚着先贤圣哲对社会人生的深度思考,是被历史证明的文化精髓,是超越时空的精神存在。培养高中生阅读文学经典的能力,要提高学生对文学经典阅读意义的认识,明确不同体裁作品不同的阅读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思维规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制订科学的课外阅读计划。  相似文献   

7.
在大众文化时代,文学经典惨遭被冷落、消解,甚至被颠覆的命运.其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当代人们价值观多元化的泛滥以及解构主义对文学经典的无情解构;二是"市场化的经济触角"伸进文学领域和消费主义时代的"快餐作品",不断冲击着文学经典;三是文学裁体的网络化、影像化不断地排挤文学经典;四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现在文艺领域的消解.  相似文献   

8.
在消費主义意识影响下,文学经典的边缘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使文学经典重现魅力,重获活力,首先要与"狼.'共舞,在大众文化意识和精英文化意识两级寻求价值互补;其次是用审美标准统摄"文学经典"与"文学史经典"的教学;最后是重新发现新的阐释空间,在文学经典教学中体現当下关怀与创新追求.  相似文献   

9.
试论陈映真小说中的人生救赎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是为人生的”,这是二十世纪初文学研究会的庄严宣告 ,它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开端。他们说 :“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 ,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 ,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工作。”[1 ] 他们对文学价值的重新发现 ,确立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潮。鲁迅先生也说 :“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 ,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而艺术’看做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 ,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  相似文献   

10.
文学的人民性是文艺理论界历来争讼纷纭的论题.时至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之今日,文艺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欣欣向荣的一派生机,但我国文艺理论界和各个高等院校对文学人民性的研究和教学,并未能引起高度重视.首先,诸多大家和绝大多数著述对文学人民性问题避而不谈,置之不理。一些著名的文艺理论巨子和一些研究者都未曾触及该论题。如以群、蔡仪、刘叔成、王元骧、童庆炳等人编著、撰写的文学概论、原理等。文学的人民性是否就是文学的阶级性、党性、人性、民族性等社会性质中极次要的方面,可以忽略不谈?文学是人学,是全人类之学,它应当属于全民、全人类的。那些没有人民性的民族性文学终究会被淘汰,而那些具有人民性的文学却是民族性文学当中绚烂夺目的精华。因此说,文学的人民性要比民族性重要得多.文学是人学,而不是阶级学、党学。人学是文学的重要特质。文学要象文学,文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文艺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强调文艺教育的社会功用,认为青少年时期是进行文艺教育的最佳时期,音乐教育在所有教育中最重要,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它对语文教育的启示在于,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德育和美育教育,语文的学习兴趣要从儿童开始培养,教学过程要突出趣味性,充分发挥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突出朗诵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追求一个有意味、有情趣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在文学翻译中,对于译者要求更高,不仅要求译者有扎实的外语水平,而且对于文学方面也要有较高的造诣。否则难以体会、理解原著作者的所思、所想,更无法将其表达得淋漓尽致。译文要切合文意仅仅是最基本的要求。如何最大程度的将文学意境还原,才是最大的难点。目的论是以原文为基础,实现一定功能和结果,译文的功能性作为侧重点,更加切合文学翻译的要旨,是最为适合文学翻译的,所以本文通过对目的论的阐述以及实例分析,以目的论为导向对文学翻译进行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刘志 《成才之路》2011,(32):34-34
能称得上经典的中外文学作品,多是出自那个时代的语言和思想非常成热的前辈“大家”之手,这些经典主要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思想、情感。因而,文学经典的价值,多在于历史认识和审美意义方面。人要生存、发展,就得把自己融于社会之中,就得有自己解释社会、交往社会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综合,就组成了一个人的人生境界,这个境界决定了一个人所拥有的人生境界宽窄高低的空间,也就是一个人的“心灵空间”。  相似文献   

14.
陈子林 《华章》2007,(4):136-136
沈从文的孤独在政治与文艺上表现为他始终是个自由主义者,不与任何集团派别结盟,坚持自己的独立个性,走着自己孤独的人生之路.他首先把文艺的追求与政治的使命分割开来并对立起来,同时又强调文艺的功利目的.他的政治观是一种文人的政治观而非政治家的政治观.在文学态度、文学观念与文学理想上都体现出他与时代不合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真挚的文字语言蕴育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境遇;同时,人性善恶也随着墨汁的倾泻娓娓道来。由此,我们会由咀嚼经典,变成品味人生。文学经典没有体裁、时代限制,或者是睿智精悍的散文,或者是极尽人生百味的小说,又或者是熏陶心灵、感情充沛的诗歌,也有如投枪匕首的议论。但常常会有学生偏执一种体裁,或偏于一个时代,而忽略对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6.
茅盾毕生十分重视对外国文艺思潮流派的研究和介绍,他将它看成是“取精用宏,吸取他人的精萃化为自己的血肉”,从而达到“创造划时代的新文学”这一根本目的所不可缺少的步骤与方法。早在新文学运动初期,为了寻找并提供反对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思想武器,他就以“穷本溯源”的态度,对欧洲自古典主义以来的各派文艺思潮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与研究,并根据中国社会与文学发展的具体情况,开始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了介绍。茅盾早期对外国文艺思潮的介绍,以“重人生”的写实主义(也即批判现实主义)为主,这  相似文献   

17.
“缺憾”《现代汉语词典》作“不够完美,让人留下遗憾的地方”解。本文认为,凡是人生的圆满幸福以外的种种挫折、不幸、苦难等统统称之为“人生的缺憾”。纵览中外文学史,似乎有这么一条规律,即文学与人生的缺憾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生的缺憾为文学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而文学又为人生的缺憾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可以这么说,离开了人生的缺憾,我们的文学艺术不知要逊色多少倍!反之,离开了文学,我们的人生不知要变得何等的枯涩!可是,我们平时似乎对文学与人生的缺憾这个问题重视得不够,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的力量来自历久弥新的人文精神。文学经典凝聚了一个时代最为优秀的人物对于社会、人生的思考。文学经典进入通识教育是以感性直观的形式让学生与文学大师进行思想对话。文学经典进入大学通识课堂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能够在传承文化、塑造人格、涵养智慧等方面为大学通识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重现影视文学经典的教育魅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琳 《教育学术月刊》2006,(11):27-27,59
影视文学经典是进行德育教学和艺术熏陶的生动教材,欣赏影视文学经典则是名著学习中的“另类阅读”。要充分利用影视文学经典这一资源.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学原理》是中文专业研究性教学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研究目前尚在探索阶段。《文学原理》研究性教学,需要讲究教学的层次性与系统性,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讲授,要注重学以致用,将知识学习与人生体验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将文学创作与理论学习相结合,让理论之树常青。研究性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进行论文写作,这就需要从问题出发,将作品阅读与论文写作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