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亥革命爆发后,籍贯山东的宫廷戏法大师、曾在清官内务府“掌仪司”任职的四品顶戴张宝清“。离开北京,来天津献艺,组建中国戏法艺人的第一个戏法行业协会“义和堂”,为戏法界“四大堂”之首;同时在天津广收门徒,培养出五位大师级的戏法艺人,这就是被称为“五大文”的罗文涛、穆文庆、闫文锦、刘文治和王文韶。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40年代.我12岁.开始自学魔术.在天津中华书局买了《中外戏法图说》。读后方知这部铅印的“图说”其实就是《鹅幻汇编》的翻版。从这本书中我学到许多小戏法,尝试着演过的有“木人走线”、“木人(香烟)自起”、“空碗变鱼”、“空碗变花”和“酒壶变酒”等等。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 "使口",就是使用语言来作为表演手段,戏法表演过程中的语言即为戏法的"使口"。过去戏法表演没有专门的音乐,主要靠"使口"来对表演进行帮衬和解说。即便到了19世纪初,人们仍沿袭这一传统,边说边变。后来时代变化了,戏法走上了大舞台,离观众远了,说话不方便,才有人开始用音乐伴奏,但有的戏法是必须"使口"的,音乐伴奏不能替代。  相似文献   

4.
“杨氏古典戏法”的创立 古城辽阳,一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人文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汉魏壁画墓群、压倒三江才子王尔烈的传说、民间剪纸、辽阳地会、杨氏古典戏法等均出于此方宝地。这里我们单说“杨氏古典戏法”(俗称“杨麻子戏法”,如今已申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辽阳人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在近八十年的历史长河中,“杨麻子戏法”在辽阳地区可谓妇孺皆知、赫赫有名,成为古城辽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古城辽阳文化艺术底蕴丰厚、源远流长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
《杂技与魔术》2013,(5):27-28
由天津市文联、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天津市杂技家协会和天津杂技团承办的“中国天津首届全国古典戏法交流展演”于2013年9月6日在天津市光华剧场成功举办。这次古典戏法交流展演,汇集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东北等地的十余名戏法表演艺术家,他们交流、探讨了古典戏法的表演技巧,他们表演的节目囊括了传统戏法的各个门类的表演,小至“剑、丹、豆、环”和“大变金钱”.  相似文献   

6.
锁口枪势 拦搪提下枪 锁口封上手嵩山少林寺特辑缀蕊麟燃雕.。森翥譬荔』少嵩玉少秣寺撼辑《中华武术}2003年第9期嵩山少弥寺特辑少林武功医宗秘笈嵩山少林寺特辑少林武功医宗秘笈篙山少拣寺特辑《中华武术>>2003年第9期嵩山少槔寺特辑少林武功医宗秘笈鹂“少林武功医宗秘笈”之少林棍法阐宗  相似文献   

7.
<正>3.国潮形象:造型范式和视听语言的属性彰显人物刻画无疑是呈现作品国潮形象的核心。《戏法传奇》在溯源中国戏法、讲述戏法传承故事的过程中塑造了很多鲜明立体的故事人物,“戏中戏”的结构设计让演员们扮演了穿越古今的多重角色:说书人小孙还分饰戏法艺人张宝清、微服私访看戏的皇帝和清廷大臣家中的戏法艺人;南派戏法艺人还分饰“大花脸”和朱连魁;国风少女诗文还分饰中堂夫人和天桥戏法女艺人;北派戏法艺人还分饰天桥变鱼人和朱连魁《大碗飞水》的现代继承人。  相似文献   

8.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我国传统"落活"中的"合"和"开"有了同《鹅幻汇编》记载所不一样的改进,已故的魔术戏法表演家万子信,是杨小亭代拉师弟穆文庆的弟子,自幼变戏法撂地跑江湖,曾去国外卖艺为生,解放后担任长春市杂技团副团长,曾编写《中国魔术变法》和《怎样变戏法》两本著作,在书中“落活“部分,他将“蚂蚱腿钩”改进成更先进的“葫芦锤钩”,  相似文献   

9.
说不清自哪朝哪代起,先辈的杂技艺人在庙会集市表演杂技戏法前.必敲锣“说口唱曲”,以此招揽人们驻足围观,因为是以锣伴奏,人们便将它称之为“锣歌子”。  相似文献   

10.
陈康 《集邮博览》2013,(10):26-28
神州大地河山壮丽,风景秀美,凡是名城景区,都会有什么八景、十景的。在这些景色中,有不少都是拿月亮来说事的,像:北京“燕京八景”的“卢沟晓月”、开封“汴京八景”的“州桥明月”、洛阳“洛阳八景”的“天津晓月”、杭州“西湖十景”的“三潭印月”、“平湖秋月”、“潇湘八景”的“洞庭秋月”等。  相似文献   

11.
说起魔术与戏法的区别,魔术师们常爱说魔术主要靠道具,戏法主要靠功夫,魔术是光“变”不说,而戏法是又变又说,我以为,这些话不错,但还不全面,  相似文献   

12.
《杂技与魔术》2013,(6):28-28
口技、赛活驴、天桥中幡、集体空竹、古彩戏法、傅氏幻术、传统戏法仙人摘豆……9月16日,作为“北京国际图书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北京杂协承办的“杂技魔术非遗项目专场演出”将老北京传统技艺竞相亮相奥林匹克中心广场,吸引了四面八方面涌来的中外游客。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或民间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文化遗产。戏法就是这样一种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依托于艺人而存在,以技艺为表现手段,以身口相传而延续,历史悠久,老百姓喜闻乐见。2010年"戏法"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一、艺术价值中国人对戏法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人人都知道"戏法"这两个字,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不诚实、撒个谎、  相似文献   

14.
葛卫增 《收藏界》2010,(7):106-110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的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一位妩媚秀丽、丰姿娇容的仙女。旖旎的西湖景色中,当属“西湖十景”为最。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个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的精华。  相似文献   

15.
惊魂刀     
岳勇 《精武》2007,(1):58-58
小雷怔了一下.看着她道:“哦,原来你想学了武功闯荡江湖?”殷勤点头道:“是呀,我学武功,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闯荡江湖,行侠仗义,成为一位万人敬仰的江湖侠女。”小雷和万东篱听了她的话,忍不住相顾一笑,说不出话来。  相似文献   

16.
满德臣 《精武》2008,(5):46-47
上世纪50年代以前.在辽西古城朝阳,人们都知道城隍庙有一位武功高强、悬壶济世,名叫“石钻”的道长。他仙风道骨般的神采,宛如神话世界里的太白金星。  相似文献   

17.
杨小亭(1909年—1981年),天津市人,回族,老文艺三级戏法演员,11岁拜师穆文庆学艺。1936年,他组织家庭班天凤魔术团,在华北及辽宁省演出。1950年10月,他参加中华杂技团(“中国杂技团”前身),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生前他是第三、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中国杂技团艺术委员会主任。他对中国戏法的挖掘、整理多有贡献。杨小亭的大名和成就,在国内魔术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几十年来,在舞台上演过传统戏法的,几乎都受到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梅山武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山武功渊源流长。湖南新化古称“岩邑”,属梅山地域,被世人称为“梅山蛮”的洞民世居于此。梅山武功便是在“梅山蛮”们“出操戈戟,居枕铠弩,刀耕火种,摘山射猎”的生存斗争中不断发展起来的。自宋以降,梅山人便以其勇猛强悍的性格和尚武精神闻名遐迩。明清时期,梅山武功发展臻至出神入化境地。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梅山武功迎来了真正的春天。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武功体疗法,蜚声中外。它不仅在于内容极其丰富多彩,而且对于医治疾病,增进健康,具有实际的效用。古谚说:“世上无长生不老之药,人间有延年益寿之术。”延年益寿的“奥秘”何在?我们结合武功体疗的实践来进行探索。增进健康的机理及功效首先,武功体疗的“武功”,需意、气、力的贯通和神、灵、稳的要求。其动作通过动与静、紧与松等的辩证配合,促  相似文献   

20.
著名元代医学家宋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写道:“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武功体疗正是古代导引疗法发展起来的一种以“运行经气”为主体的“动态”治病方法,它符合唯物辩证法。本文从祖国医学理论的角度,论述其发展渊源与“运气”的科学道理,以便更多的人用以保健、治病、防老、延年,使武功体疗法发扬光大。武功体疗渊源武功体疗法,实际上是祖国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古称“按(?)”、“导引”。总结二千多年前的一部重要中医经典书籍《素问·异法方宜》中记载:“导引按(?)者,亦从中央出也。”其含义是:导引“运行经气,不便留滞为病也。手摩谓之按,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