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一种细菌与地球上的其他任何生命都不同,它们靠最纯形式的能量——电子为生,吃的、呼吸的都是电子!它们无处不在。在地上插一根电极,输入电子,它们就会赶来。目前已知的食电细菌有两种:希瓦氏菌(图)和地杆菌,但最近美国科学家声称,他们培养出的食电细菌,与已知的两种食电细菌毫不相像。这意味着还有一个整体的微生物世界是我们从不知道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就是异形。  相似文献   

2.
提起科幻小说的鼻祖,很多人都会想到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但实际上,最早的科幻小说,却出自一位英国著名女小说家之手,她就是玛丽·雪莱。其因1818年创作了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或译《科学怪人》),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也许这位女作家对大多人来说并不是太熟悉,但是,提起她的丈夫——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珀西·比希·雪莱就可能耳熟能详了,玛丽是雪莱的第二任妻子。或许是志同道合,他们走到了一起,这也是文化界  相似文献   

3.
人类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深邃外太空的探索,人们希望了解外星生命的形式。然而,你可曾想过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外星人"——奇异的微生物。这些"外星人"通常能够蛰伏在包囊里,用脚进食,用眼点来看,甚至还能在沸水里生存。它们通常以细菌为食,没有神经系统,但同样可以有感觉。它们以自体分裂的方式繁殖,在任何时候都可能死去,但决不会衰老。虽然它们没有我们所知的思维,但是一样可以控制自身的一切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一些细菌竟然可以在没有食物和氧气的情况下,以纯电能维持生存。有一些细菌,经常生活在泥泞的海底或河流两岸的泥巴里,如果你想找到它们,其实方法很简单:准备好电极,然后将电极插入海底或河流的泥巴中,就能将它们从躲藏的地方引诱出来,吸附到电极上。它们是一些特别的细菌,因为别人吃饭,它们吃电!这听起来好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怪能力,它们是怎么做到的?  相似文献   

5.
行业协会“政会分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勇耐 《学会》2010,(2):46-49
"政会分开"意味着该政府的归政府,该协会的归协会。但同时,"政会分开"并不意味着政府的"大撒手",必要的规制和他律还是属于政府的职能。只是,政府将不再与行业协会共舞。而行业协会在与政府脱钩之后,如何维持自身生存,又如何谋取长足的发展?能否在"政会分开"之后获得鲜活的生命力?这些就值得深思了,该文就此项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创造任何生物的方法都写在了该生物的DNA里,只要能找回完整的基因序列,一种已灭绝动物就可能复活。但如果找不回基因序列就无能为力了。通常在一个生物死亡后,如果不加处理,它肉体中的DNA很快会被阳光和细菌破坏殆尽。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气候?什么是天气? 几乎每个人都谈论天气和气候,但几乎每个人都不会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多加注意。“今天天气很热,可能有阵雨……北京气候很干燥。”这之间有什么分别吗?没有人能说得清。 然而对于要去描写它们的人,两者的区别就很重要了,因为如果不将两者分开,就可能造成混淆。气候是一  相似文献   

8.
创造任何生物的方法都写在了该生物的DNA里,只要能找回完整的基因序列,一种已灭绝动物就可能复活.但如果找不回基因序列就无能为力了.通常在一个生物死亡后,如果不加处理,它肉体中的DNA很快会被阳光和细菌破坏殆尽.  相似文献   

9.
正《弗兰肯斯坦》是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小说,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一个叫弗兰肯斯坦的科学家,用停尸房里不同的人体器官和组织,拼成了一个丑陋的怪物。现在,类似的情形也发生了,科学家们通过操纵细胞的沟通,让一种真涡虫从别的物种里长出了大脑。他们意味深长地为这种涡虫取名为"弗兰肯涡虫"——它的身体是自己的,可是脑  相似文献   

10.
在深海的底部,生活着许多种类的细菌群落.这些细菌以海底淤泥里含量丰富的硫化氢为食.它们还是一些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需要氧气来消化食物,产生能量.可是在海底,尤其是在海床底下,那里氧气极度稀缺,怎么办呢? 它们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上千个细菌通过首尾相连,组成了一根根细丝.细菌本身只有大约5~4微米长,但细丝却长达几厘米.这些细菌的部分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在细丝表面形成一层鞘.当细菌分裂时,新细菌也被包裹在鞘里面.不过,它们这样到底意欲何为? 原来这样一来细菌们就变成了一根"电缆"!"电缆"从海床淤泥底下伸出,探进含氧较为丰富的海水里;当根部的细菌消化食物时,产生的电子通过"电缆"传递到最末端的细菌;在最后一个细菌体内,电子把溶解在水中的氧分子解离,解离后的氧离子与氢离子反应,最后生成水,而释放的能量则被收集起来.  相似文献   

11.
正世界上有很多种石头,虽然它们都是石头家族中的成员,但身份的不同可能导致它们的价值存在着天壤之别。比如,那些在厕所"安家"的石头,不仅不会被人多看一眼,还经常以"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的"反面角色"被人提及。而晶莹剔透的钻石却是人们不懈追求的对象,"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广告语更是流传甚广。最近,钻石这种身份高贵的石头又一次成为人们热搜的对象,究其原因,竟是有人把钻石"种"了出来。这就奇怪了,钻石不是植物,怎么会被"种"出来呢?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你注意过没有,水滴有时会很有规律地从水龙头滴下,连续滴水的时间间隔几乎相同.有失眠者因老想着下一滴水什么时候会滴下而心烦意乱,不能入睡.但如果水流速度较高,则水滴虽然仍一滴滴分开落下,其"滴答"方式却始终不重复,就像一个有无限创造力的鼓手能敲出花样无穷的鼓声.  相似文献   

13.
某些星系处于宇宙的"郊区",在它们前往宇宙"大城市"——星系团——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宇宙中的高速公路在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中,有这样的描述:外星人为了修建宇宙高速公路,决定摧毁地球这一阻挡工程进展的障碍物。虽然这只是一个令读者扑哧一笑的虚构情节,但是在几年  相似文献   

14.
独来独往的臭鼬臭鼬堪称世界上最臭的动物,它们长着鲜艳的皮毛,非常醒目,好像在警告敌人:离我远点,否则我就要发怒了。如果敌人不理会它的警告,那么臭鼬就会使出它的拿手绝活——竖起尾巴,转过身体,对着敌人喷射出一种恶臭的液体。敌人受不了这种"臭蛋",只好退避三舍。臭鼬虽然很有名,但是也只是弱小的动物。一般而言,弱小的动物大都喜欢群居,然而生物学家们发现,类似于臭鼬的这种能够喷射"臭蛋"的动物大都是独居的。  相似文献   

15.
<正>似乎太空武器只是科幻小说中的产物,可它们正在慢慢走进现实。或许,未来会出现一份不许制造太空武器禁令,但现在,它们的发展势头却越来越猛。现在,就让我们来看几种最有前途的太空武器吧。高能激光武器高能激光武器的原理是利用镜面将激光能量聚集到一点,这种能量集中的优点使得激光武器能摧毁千里之外的目标。美国研发的机载激光、主动拒绝系统和战术高能激  相似文献   

16.
在未来,如果有一只飞蛾停靠在你的窗户上,那你可要当心了,因为,它很有可能是一个新型"特工"——这就是新一代的电子昆虫。早在1990年,在托马斯·伊斯顿的科幻小说《雀鹰》中就有了用"微机  相似文献   

17.
游戏、科幻小说和计算机病毒虽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在计算机病毒发展史上它们密切相关.可以说,计算机病毒当初是人们玩游戏玩出来的,而新型病毒的产生,又时常受科幻小学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正多姿多彩的生物界你了解多少?你可能熟悉它们的长相,却不知道它们"所思所想"。如果你愿意了解它们的生存策略,你便会脑洞大开。本期,我们先从专间欺负细菌的噬菌体谈起。自然界没有提供一套适合所有生物的最优生存策略,所有的策略都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宜。对肉眼看不见的噬菌体来说,也是如此。高调还是低调,意味着两种生活道路的抉择:一条走向短暂的辉煌,一条通往持久的繁荣。噬菌体:细菌的克星噬菌体,是一大类主要欺负细菌的病毒。真菌、藻类、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好多种微生物,都逃不过噬菌体的"小魔爪"。泥土、海水、动物内脏里,有细菌的地方就有噬菌体。噬菌体与其他病毒的组成一致,部是一小段遗传物质包裹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人体冷冻,大家大概都不陌生:一些患了绝症的人希望先把自己冷冻起来,等医疗条件成熟的时候,再复活接受治疗。这项技术尽管很诱人,但就目前而言,还只是人类的一个梦想。虽然国外有一些人在临死前已被冷冻起来,但能不能复活,还是一个未知数。不过,另一项跟这相似的技术已基本成熟。这就是让人假死的技术:当一个人受了致命的外伤,因失血过多生命垂危之时,先把他做冷却处理,让他处于生命活动暂停的状态。这个状态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只有短短数个小时,但却足可让医生从容地实施抢救。  相似文献   

20.
<正>黑猩猩为什么要发动战争?虽然它们骑在自行车上的样子很可爱,但实际上黑猩猩绝对是很好战的。事实上,它们甚至会捕猎、杀死或者吃掉同类。更糟的是,它们以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性的、有条理的方式来做这些事情,或者我们称之为"战争"。为什么大白鲨的迁徙如此怪异和混乱?关于大白鲨行为的最大谜团之一就是它们到底去了哪里,以及它们是如何到达那里的。它们可能是所有鲨鱼中迁徙模式最奇怪的物种,并非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