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位家长。在教育学生和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深知家庭教育对子女成才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修养与孩子的教养密切相关,因此,家长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才能真正担当起父母的责任。我曾经目睹过这样一件事情: 一天,我去赶集,发现一位年轻的父亲领着一个二三岁的小孩,走到一个卖玩具的  相似文献   

2.
笔者环顾周围的教师,发现一个令人十分惊心的事实——教师自己的子女能成为优秀人才的不是没有,而是少得很。更奇怪的是,这些优秀的孩子还相对集中在父母是教研工作人员或学校行政人员的范围里,而真正一线教师的孩子实不多见。  相似文献   

3.
教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方面组成的。在家庭中,孩子是受教育者,父母、家庭当然是教育者。在学校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起着主导作用,而且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父母的心理面貌,心理水平和教育能力等都会在孩子的品德行为,心理水平上有所反映。因此,家庭教育质量高低对于子女的成才,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调到新单位工作不久我便发现,除了两校的管理各有千秋之外,学生、家长之间存在的差异更大。我教的是小班,家长们比较有钱,他们对子女都寄予了重望。但钱越多的家庭,教育的问题有时往往更严重。家长们更多的是想依赖于学校和教师,并以此来转移自己对子女成才的迫切心理。法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手中。”高尔基也说过“:爱孩子是连母鸡也会的事,但教育孩子则是一门艺术。”这两位伟人分别道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艺术性。不久前,我召开了一次班级家长会,会前通过家访调查了解,…  相似文献   

5.
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当我们看到别人的孩子获得成功,羡慕之余不由得也会思考:怎样才能找到让孩子成才的最佳路径?每天不停地督促孩子学习,不停地让孩子在各种培训班、才艺班中穿梭,这样不断地给孩子加压,他们就能成才了吗?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来,随着素质的发展,学校教育抓得很紧,学校的"三关"工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留守儿童的教育在学校中占了相当的分量。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为了生计,长期在外打工,对孩子的交流太少,家庭教育十分缺乏。一些留守儿童家长把对子女的教育只寄希望于学校,自己却成了教育孩子的"远方看客"。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孩子成才,学校和家庭都有义务和责任。因此,家长们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倾心培养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在此,我对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才起着重要作用。成功的家长会可以增强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增强家长的责任感,增进家长、学校、学生之间相互了解,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增强家长教育子女的信心,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8.
她,眉清目秀、白皙的脸蛋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每天都是一副漂漂亮亮、整整洁洁的打扮. 一次品德课上,我和学生们自然而然地聊起了学校刚刚举行过的家长会,聊起了父母和子女的话题. 我告诉学生们,为人子女有责任,为人父母一样有责任.所以,父母不是永远的说教者,孩子也不是永远的受训者. 我告诉学生们,父母做得不够好的时候,孩子一样拥有“话语权”.比如,孩子就可以坦诚地告诉父母,你们需要爱和关心,需要照顾和呵护;你们甚至可以向父母提要求,可以要求父母不吵架,可以要求父母给你们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可以要求父母多一点时间陪你们……  相似文献   

9.
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吗?以下是一个小小的测验,请对十个做法答“是”或“非”,然后对照标准答案,你就可以知道自己对养儿育女的认识有多少。一、对孩子忍让,保持良好关系,总比坚持己见及与孩子争论好一些。二、不随便打孩子。这样孩子的表现会更好。三、要孩子尊重父母,父母也得尊重孩子。四、孩子不应在生活上自作主张,除非他们已够成熟。五、要孩子做家务不利于他们的发展及影响了童年的乐趣。六、孩子应该有零用钱。七、我自己既然学有所成,我可以依照我父母的方法来对待自己的子女,这样他们也会学有所成。八、我不需要对子女进行性教育,反正学校会教的。九、我需要经常赞扬子女的优点。十、子女上了10岁,就不需要父母们的拥抱及亲近。  相似文献   

10.
李玉莲 《甘肃教育》2011,(14):24-24
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履行法律.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孩子。”我国古代也流行过“子不教,父之过”的说法,可见,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是孩子不可选择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们永不毕业的学校。父母对子女不仅有生育、养育的义务,更有教育子女成才的责任。由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的缩影.所以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应该使父母懂得。在社会面前。他们的责任和对社会的主要任务是教育自己的孩子。”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当今时代对家长的要求是长×宽×高。即学有所长、知识面宽、品德高尚。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深远而关键。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行为不端的父母是不配做孩子的启蒙教师的。据调查,孩子们普遍都不喜欢家长们这样做:1.教育子女不讲方式,简单粗暴,动不动就打骂,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2.父母关系不和谐,经常吵闹,使子女反感。3.父母吸烟酗酒,有赌博行为。4.经常将子女与其他人的子女比较。5.不讲信用。6.对子女只批评,不表扬,只看到缺点,看不到优点。7.有钱买酒喝,不按时交学杂费8.不支持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对子女诸多限制。探…  相似文献   

12.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 众所周知,人的成才由先天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影响(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个重要因素促成的。先天遗传素质给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发育,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给后天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典型的家庭教育往往是社会环境影响的一个缩影。父母是孩子重要的启蒙教师。根据教育心理学中“先入为主”的原则,父母的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将给孩子的后天教育打下了深刻的印痕,孩子的素质往往成为父母素质的映象,许多身边的教育现象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勿毋置疑,家庭教育作为重要社会环境范围内的部分,更有其独特的和起关键作用的意义。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1.家庭教育的长期性。作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是贯穿自孩子出生之前的“胎教”直至自己“呜呼哀哉”之后的相当长期的过程。每个父母对子女的影  相似文献   

1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才起着重要作用。成功的家长会可以增强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增强家长的责任感,增进家长、学校、学生之间相互了解,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增强家长教育子女的信心,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传统形式的家长会无论对家长、学生、教师都成了一种负担。学生因为学习或纪律不好,害怕家长了解情况后惩罚自己,因此害怕开家长会,有的干脆不通知家长;家长因孩子学习或纪律不好,害怕丢面子而不愿参加;教师害怕家长不来,白白浪费自己的精力和感情。每次家长会都有许多家长不来,有时甚至…  相似文献   

14.
活动步骤 :活动一 :父母与我1 教师运用课件展示一系列从孩子出生到上学学习的感人画面 ,配上深情的旁白 ,优美的音乐 ,把学生带入温馨的日常生活情境。以一件件饱含父母关爱的平凡小事 ,催发学生对父母之爱的亲切回忆。2 学生进行个性化回忆 :我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对待我的?教师随机疏导学生中可能存在的另类意见。如有家长管教子女过严 ,学生不理解 ;或者某些家长素质不高 ,教育子女的方法欠妥当等 ,教师或机机点拨 ,或放到后面有关活动中解决。3 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某些孩子不关心父母的表现 ,引发反思 :我有过这样的行为吗?教师相机疏…  相似文献   

15.
在我同事执教的班上,有一个随班就读的进城务工子女,这个女孩子被教师和学校判定为弱智.对于这样的孩子,带班教师的内心都有一种不成文的潜规则:只需保证孩子的安全就行了,至于孩子的学习提高和品性锻造就可有可无了,因为即便是教师再怎么呕心沥血,孩子也学不进去.久而久之,孩子的内心开始杂草丛生,成为荆棘密布的乱石岗.  相似文献   

16.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错.我说,父母应该是雕塑家.他们雕塑子女的品行,雕塑子女的个性.不同的雕塑家创作出不同的作品,有精雕细琢的杰作,也有粗制滥造的泥胚.一言以蔽之,父母的言传身教将塑造孩子的心灵以及未来.  相似文献   

17.
吴铭 《成才之路》2009,(11):I0004-I0004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孩子能成才是父母最大的安慰,孩子成才是父母付出后最大的收获。但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成才,我认为作为家长应该做到: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子女,只有家庭教育到位了,就会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得益彰,从而唱响教育的"同一首歌".可是,作为教师,我在家访时通过和家长们密切联系后,发现不少家长朋友常常陷入以下教育误区. "削足适履",迁就孩子.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代家庭的一些独生子女,因为缺乏锻炼,特别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我们身边很多家长却无视这一点,因为溺爱孩子而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孩子要穿名牌,父母便进商场去选;孩子要上网,父母忙买电脑;孩子要听音乐,父母又买MP4……只要孩子有要求,父母就不问情由去办.也许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道理,"树大自然直,人大自晓理",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就好了.要知道孩子一旦养成不良习性,再去矫正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了.所以,我们为人父母者,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切忌无原则地迁就和满足孩子.  相似文献   

19.
我既是一名从事十多年教学的教师,也是一个十几岁孩子的母亲。在工作和生活中,我欣慰地看到很多独生子女成人、成才,也尝试了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成功与失败,在此想将以下几点经验与教训介绍给大家,希望能于大家交流。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子女的榜样有人说,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便是潜移默化,父母的潜移默化可以算得上是“根深蒂固”。是的,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素质、品行、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大多数家长由于自己素质偏低或所学的专业和工作与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对子女的教育多是  相似文献   

20.
家庭对于子女不正确的教育,较普遍的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娇生惯养,不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有所学校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个学生在家时一直在便盆小便,偶尔到院子里去也有父母陪伴,上了初中住校后,第一天,由于父母亲不在跟前,他竟然在脸盆小便.受了批评后,家里人送来了便盆.一天晚上这个学生要大便,不敢到院里去,就大便在宿舍地上,弄得宿舍臭气熏天,大家都指责他,他受不了却要跳井自杀.从这件事情看,孩子胆小父母为什么不能及早培养他的胆量呢?孩子十二三岁时仍不敢在黑夜独自到院子里去,那么作父母的要陪他到什么时候?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立,还谈什么创业成才?其二是缺乏自主意识.一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往往因束缚过紧,使孩子缺乏自主意识,久而久之养成了依赖性,无论遇上大事小事都要请示家长,而家长往往又不能替孩子做正确的抉择,使孩子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