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动态”指事物运动的状态,“生成”指事物的发生、形成。动态生成强调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学习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倡导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意识,对它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在教学中尝试了不少好的做法,但同时也存在着问题,出现了偏差。  相似文献   

2.
富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所努力达到的境界。“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教育过程的预先设定性、计划性、规定性和封闭性成为可变的教学活动。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积极培置“动态生成”资源,实施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课改的推进,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动态生成教学法受到教师们的关注,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学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一同成长、学习的过程。教师应该从动态生成的角度看待教学,合理控制动态因素。在现阶段,如何进行初中语文课的动态生成教学,成为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概述了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含义,提出了实施动态生成教学的策略。一、动态生成教学的含义动态生成教学是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主要指在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以众所周知、有价值及有创意的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要构建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这指明了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是一种变化的过程。这正是现代教学所提倡的"动态生成"。所谓动态生成是指在师生间、学生间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生成超乎预设的教学现象,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与启发  相似文献   

5.
林仁振 《考试周刊》2013,(81):74-75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它要求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变化、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理念说明: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数学教学活动将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生成”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概念,是师生双方交流、沟通、启发、补充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动态、多元化的对话与交流,意味着教学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在时刻挑战着教师智慧的充满随意性的课堂里,合理“生成”的关键在于精心“预设”,重点在于把握住“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预设”、“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设”以及“对教学情境的预设”这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韩积崇 《考试周刊》2012,(77):56-57
“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该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只是传统教学中,教师把课堂教学当做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的,而没有“动态”的课堂是不精彩的。那么教师如何做好动态生成的提供者、创造者呢?  相似文献   

8.
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充满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动态生成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封闭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教学,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使课堂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这个“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通常是指学生在按照预设的方案进行学习时,由于互动而随机产生出来的反馈信息。我们所追求的生成应该是师生在课堂中精彩的互动过程,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的,它需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态生成”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1.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是一个相对于“接受”的说法。“生成”通常是指学生进入预设之后,由于教与学双向互动而随机产生出来的反馈信息。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  相似文献   

12.
“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在课堂中不是机械地按预先设定的思路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因此,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下面以“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对数学课堂“动态生成式教学”的一些认识。一、情景引入1.课件演示课本…  相似文献   

13.
“动态生成”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段话启示我们:教学不应只是忠实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语文教学,使新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异彩纷呈的动态变化,促进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4.
丁汉荣 《现代语文》2009,(10):18-19
新一轮课程改革追求课常教学的动态生成,所谓“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师生与文本间,对话互动,交流思考和见解,师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自主建构信息的过程。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常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
韩斌 《新课程研究》2010,(1):69-70,80
理想的数学课堂是师生真实自然的互动过程,是动态生成的教学推进过程,更是一个在教师价值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一新理念观照下的动态而又真实的课堂交流过程中,以师生为载体的动态资源将随时随地充盈其中。它时而生动鲜活,充满生命的灵性;时而稍纵即逝,可遇而不可求;时而又靡足珍贵,被称为“来自上帝的礼物”……它推动着课堂教学一直进行下去。对于这些非预设性的生成资源,教师该如何去捕捉、去引导、去驾驭呢?笔者潜心研读了自身、同事们和“大师们”的教学实践,现将所得感悟写下来,以与同行共分享。  相似文献   

16.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是一个相对于“接受的说法。“生成通常是指学生进入预设之后,由于教与学双向互动而随机产生出来的反馈信息。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  相似文献   

17.
“动态”指事物运动的状态,“生成”指事物的发生、形成。在新课程改革中,“动态生成”有了更丰富的含义。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因此我们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每个教师都“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传统的资源观认为,教科书、教学挂图等才是课程教学资源。其实,教师、学生本身也是珍贵的教学资源,他们在交往互动中时时生成着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8.
【背景描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已成为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由于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造成了开放的课堂教学进展中的不确定性,无论我们对教学过程做多么精心的"预设",依然会出现教师预设之外的生成,即"非预设生成"。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教师预料之中的“预设生成”,更有教师预设目标之外的“诱发生成”。如何促进有效生成教学?本文从四个方面:树立正确观念、精心教学设计、实施师生互动、及时深刻反思,对此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教育、教师。“动态生成”这个新名词也频频出现,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中强调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提出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他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