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调侃是对语言的一种有意识的积极运用,反映出调侃人的知识、修养、智慧以及交际技巧,颇有审美价值.调侃是一定的交际环境中言语活动的结果,因此,调侃离不开语境.语境是语用学的关键概念之一.调侃是一种会话含义的体现,所以,调侃可以从语用学那里找到理据.本文以汉语日常交际中的调侃为例,试从合作原则、言语行为、礼貌原则等角度,分析调侃的语用理据.  相似文献   

2.
试论旅游审美及导游在旅游审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审美文化包括自然审美文化、社会审美文化和艺术审美文化三种类型。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旅游审美文化的差异,旅游审美主体的差异决定了旅游审美实践和旅游审美场值的差异。导游员在旅游活动中是审美信息的传递者和审美活动的调节者。  相似文献   

3.
电影文本与电影受众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审美的知音关系。中国电影受众对作品的期待与认同,接受与喜爱,往往体现了深层的民族性的文化意蕴。正是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与审美鉴赏方式决定了对作品内涵的价值取向,也进而会影响到电影文本创作的方向。本文试图以中国古典审美论中的“澄怀味象”这一命题,来解释中国电影文本与受众之间特殊的审美知音关系。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对新闻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是传播者不可缺少的对象,传播的能动性决定了传受双方都是能动性主体。从受众的角度来发掘新闻审美性,从受众接受的程度诠释解读新闻,从而产生新的建构。接受美学也带给新闻理论新的影响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谈电视新闻播音中的审美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播音在向受众传递信息的同时,更要注重审美空间的延伸与拓展,其中,对播音中审美意象的把握尤为重要.审美意象是蕴藏于播音作品之内的联接播音员和受众的一座桥梁.对于播音员而言,把握好审美意象、构建好审美意象、传达好审美意象是播好一件作品、传递一种感情和拓展审美空间的关键一步.好的电视播音作品通过画面、声音这些介质把新闻的内核、语句的思想和播音员的情感一同传达给观众,向受众传达一种审美意象,赋予有声语言以灵动的生命,让观众在观看中产生愉悦的审美感.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了"新音乐"创新效果与受众审美需求失衡的症结.认为,二者失衡的症结在于"新音乐"与受众审美心理需求相左,与受众期待视野相左,同时也探讨了影响受众选择和接受音乐作品的相关因素,如受众的"个人差异"、群体接受对个体接受的影响.二者失衡的原因主要是,"新音乐"创作失去主客一体化的范式,只考虑创作者主体,而忽视听众的需求,从而影响了作品的被接受和被传播,也失去了二者之间的调节机制.其后果是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链接断裂,阻碍了"新音乐"创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章从立言态度与立言方式两个方面探讨了庄子的语言整体上谬悠荒唐、调侃夸张的原因。庄子的是非观决定了他不强立是非的超然态度,是《庄子》立言的基础。而出于对语言本身的局限性和对受众因素的考虑.《庄子》的章往往不从正面立论,而是利用谬悠荒唐的无端涯之辞,借助形象、故事来寄寓他想要传达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受众是演讲活动的重要要素,在演讲中决定演讲的内容和方式,影响和参与演讲的过程,是演讲目的的实现者;演讲者只有树立正确的受众意识,认真把握演讲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把握受众的基本特点和心理,积极与受众进行现场互动,才能实现演讲的目的,增强演讲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受众对修辞本文(话语)的接受反应是修辞主体(言语调适者)在修辞活动中的主要参照系。本文旨在将受众的某些心理因素(思维方式、需要、态度、性格等个性心理和审美心理等)纳入修辞研究的视野,并探讨它们对修辞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写作,是对生活的审美”,作者的审美心态、审美情趣、审美角度与审美联想,决定着文章立意的深刻与否、新颖与否,决定着文章的审美价值。一、审美情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习作者的审美情趣,有雅俗之分,亦决定着文章的格调与立意。有两同学写《走过清明》,都在写自己怀念去世  相似文献   

11.
从解释学的角度看,《西游记》是审美的游戏。《西游记》的作者从童心出发,借孙悟空的故事,表达对敢想能干的人才的赞赏,揭露社会结构对这种人才无处不在的压抑牵制。既充满浪漫色彩又充满现实社会意蕴,既充满赞赏又充满嘲讽是这一审美游戏之作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对经典艺术的颠覆,对传统审美的颠覆,使高雅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模糊,以至被消解了。平面化和无深度的大众文化沉溺于折衷主义与符号混合之繁杂的时尚中,复制品、拼贴等作品以及反讽、戏谑的手段充斥市场,对文化的调侃和“无深度”状态感到欢欣鼓舞。艺术产生的审美特征被轻松地解构,艺术创造的本质特征成为一种重复。这些现象成为后现代艺术的基本缺陷。  相似文献   

13.
Figures of public discourse and imagination such as Davy Crockett model novel subjectivities and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itution of new frontier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figures like Crockett embodied the virtues and vices of combining with nature in speech and deed, whil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figures such as cyberspace gurus, images of subjectivity from economic and social theory, and popular culture display the virtues and vices of combining with the “second nature” of commodities and computers. Engaging new frontier discours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 rhetorical ornaments across time, this essay situates figures of speech and culture between the sublime and the ridiculous, pious awe and impious ridicule, and critiques the representative attitudes they cultivate for publics.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 of a democratic aesthetic as it has been historically realized and imagined, and of which Crockett is an intriguing representative, may be its figural hybridizing of these two rhetorics, sublime/awe and ridicule/impiety.  相似文献   

14.
白先勇堪称当代中国作家之翘楚,他的作品流淌着悲天悯人的情愫。他的小说打破了文学语言的传统信条,看到了"丑"的语言所蕴涵的巨大能量。他用独特的话语形式,通过自己的审丑体验和审美情趣,勾勒出人类内心深处的痛楚、荒谬和虚无,强化了对现实人生的否定态度,批判了人性的灰暗和邪恶。审丑语言,既表现了白先勇对历史流变下人类命运的感悟和思索,又满足了语言陌生化的审美需求。"丑"的语言使白先勇的小说产生了无限张力。  相似文献   

15.
意旨是文章的主宰,文章的灵魂,它始于客观世界,伴随文章建构主体的立意、表意,终于文章接受主体的解意。文章的意旨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存在于文章建构主体审美意识之中,存在于再现客观世界和表现主观世界的文本之中,存在于文章接受主体对文本的解读之中。  相似文献   

16.
叙述、隐含作和接受,共同生成了小说本的声音效果。其中,叙述站在一个“美”的角度,用审美的语气奠定了全的艺术基凋;隐含作作为一种隐蔽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倾向,与叙述重合或对立,决定接受在本语音中的不同参与方式。小说作品在三不同的设置方式中,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17.
吕新的中篇小说《我把十八年前的那场鹅毛大雪想出来了》以语言的方式重构“文革”历史。在那个时代,政治性词语虽然统治天下,但遭到了民间词语的纠缠;语言与权力勾结制造着荒唐;现实中痛苦的呻吟不时响起;时间感的缺失;作为民间语言的病态的流言到处传播。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学的文化特质源于对传统文学进行的文化审视和文化改写。表现在:网络文学的创作者和接受者都是网络文学文本的制造者和发布者,二者享有平等的话语权;网络文学消解了接受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读者获得了更大的能动性和自由度;网络文学将传统的被鉴赏的文学改造成了被浏览的文学。所以,网络文学是网络文化向传统文学渗透,对传统文学进行改写,既体现了网络文化精神,又体现了文学审美特点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仿拟是言语活动中进行语言创新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仿拟辞格具有溯源性、语境依赖性和可及性认知特征,同时它还有使语言表达新颖、生动、幽默以及突显新信息的修辞功能。根据仿文的语言形式,仿拟分为仿词、仿句、仿篇和仿体。  相似文献   

20.
诗史上被称作"以文为诗"的韩愈,他的"大变盛唐",既表现在将散文的某些因素融入诗歌,亦表现在融赋入诗方面.韩诗的铺排夸张、谐隐滑稽、联句赋物,皆与融赋入诗相关.对于参用其他文体的韩愈诗歌,在鉴赏和批评方面也应有跨文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