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主导型学校变革是当前学校变革的一种主要样态。从学校变革实践看,政府主导型学校变革还存在诸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主导学校变革存在"诺斯悖论"现象。从恰当定位政府角色、让渡学校变革权等方面实现政府转型,已成为提高学校变革绩效之亟需。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学校改进经历了从"制度驱动"到"系统发展"的变革历程,积累了丰富经验。我国农村学校改进有其特殊的现实矛盾性与社会制约性。立足对美国学校改进经验的本土化思考,我国农村学校改进应正视学校改进的文化性,尊重学校改进的实践性,注重改进内容的系统性,加强政府职能的服务性,提高改进主体的融合性,关注学校改进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改革以来,乡村社会的快速转型过程也是制度的变迁过程,在乡村转型、制度变迁中我国农村女性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女性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主要角色和民主参与中的次要角色。随着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新农村战略的提出,我国乡村治理和农村女性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在农业女性化的情况下,发挥女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必须强化制度对农村女性民主参与的保护,这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农村女性自身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4.
清末所确立的乡村学校体系制度框架延续至今,未曾有根本性的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教育的管理体制经历了由县管到乡镇管再到以县为主的体制变革,然而我国乡村学校的体系并没有随之而做相应调整.现有乡村学校体系由教学点、乡村完全小学、中心学校、初级中学构成,中心学校、乡村完全小学(教学点)、初级中学各自独立分设办学.由乡村社...  相似文献   

5.
面对永远有改进空间的实践和总是在变革的时代,学校改进就是寻找学校的发展之路。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处在快速发展和变革之中,每所学校都面临着学校改进的挑战和压力,每所学校都有通过改进实践寻求学校发展空间的需求。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校长如何引导学校改进实践,既是校长领导力的重要体现,也直接关乎学校改进的实施和成效。学校改进实践是一个从发生、发展到完成的过程,有必要从把握学校改进实践的起点、育人目标、生长点和支撑点等几个方面,系统论述校长如何引领学校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校长要关注几个重要的节点,把握了这几个重要节点,就把握了学校改进实践的过程,也就掌控了学校改进实践的全局。  相似文献   

6.
孟繁华  陈丹 《教育研究》2013,(12):40-45
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网络组织是伴随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导向而出现的,它通过城乡学校间的合作和制度化建设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其本质是学校组织的改进与发展,表现了学校由单一组织向网络组织的发展变革。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体现了从单方帮扶到双方共赢的网络合作、从单一学校组织到多个学校组织的网络生态、从学校间联结到学校网络间联结的网络拓展。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的网络组织研究可以从类型、分析层面和分析内容三条路径展开。  相似文献   

7.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教育信息化从"建设与应用"为主的"1.0时代"迈进了以"融合创新"为主要特征的"2.0时代",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催生了智慧学校建设的转型升级。智慧学校的"智慧"样态,是以学习者的智慧养成为目标,在学校通过体制、机制的管理变革以及智能技术支持的学校环境变革,打造技术变革教学的创新场景,以促进和支持人的智慧的生成和体现。智慧学校建设应遵循区域整体设计与学校应用驱动相结合的智慧学校建设思路,探索基于区域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大数据分析整体构架、以学校作为建设主体、以课程整体变革为引领、以泛在深度的智慧学习为驱动的智慧学校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8.
罗丹 《教育评论》2014,(5):135-137
农村薄弱学校的存在成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为了从根本上促进农村薄弱学校的变革,教育行政部门应协同高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合作,参与到改进农村薄弱学校的进程中。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教育厅与辉县薄弱学校以"双导师制"为契机建立合作机制,三方通过文化重构、考核和激励措施,实现了大学、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合作的长期有效性,从而促进农村薄弱学校实现自身变革,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9.
利用11省调研数据,本文从农村家庭教育需求视角探讨了义务教育学校布局问题。研究显示,农村家庭教育需求具有差异性。一方面,大多数家庭希望子女到城镇地区读书,农村家庭教育需求的城镇化趋向十分显著;另一方面,大约13%左右的农村家庭希望在农村学校就读,这些家庭主要是农村弱势群体。鉴于农村家庭教育需求的差异性和多元化,学校布局调整不可忽略农村弱势群体的需求意愿和抗风险能力而盲目推进教育城镇化。从城镇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出发,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必须实现新的转型:从大规模撤并学校向基本稳定学校数量转型,从关注农村家庭教育的"强势需求"向关注"弱势需求"转型,从追求集中化办学向关注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转型。重视农村学校的发展价值,以倾斜性政策提高农村学校质量,增强农村教育的吸引力,建立起居住地与求学地相匹配,乡村、乡镇和城区学校各归其位、共同发展的格局是学校布局调整政策转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尽管校长更替一直被作为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其在制度化、民主化与科学化建设等方面却差强人意。实施校长流动政策,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注重学校可持续发展,建设优质校长队伍,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变革任务。透过"校长更替"这个角度,可以对这些变革任务有更深的了解;也只有加强校长更替工作,这些变革任务才能更加合理稳妥地推进。.  相似文献   

11.
薄弱学校的存在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制约着我国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为了从根本上促进农村薄弱学校的变革,教育行政部门协同高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合作,参与到改进农村薄弱学校的进程中。"U—A—S"合作是一项由大学(University)、教育行政部门(Administration)及中小学(School)三方共同参与的新型合作项目。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教育厅与农村薄弱学校通过文化重构、考核和激励措施,实现了U—A—S合作的长期有效性,从而促进农村薄弱学校实现自身变革,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学校领导与管理变革的探索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领导与管理改革是"新基础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题,其宗旨是通过学校领导和管理的转型,尤其是通过组织、制度、机制等领域的变革,以及体现学校个性的文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的变革与发展,使其在持续的变革中实现自身的转型式.  相似文献   

13.
新型教研组文化建设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我国基础教育正在经历从"近代型学校"向"现代型学校"的转型。在这场转型性变革的过程中,学校的教研组文化内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型教研组文化"关涉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培养,因而在促进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学生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学校发展计划是英、美等西方国家现代教育改革中重要的学校制度变革策略,自2000年以来,通过大型国际教育援助项目,学校发展计划在我国西部农村中小学得到大规模实验推广,受到学界和政府的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这一学校制度变革策略在我国西部中小学推进的路径、机制、方法等基本内容,反思评析了学校发展计划的实践效果、问题和阻抗。作为一种源于异域的分权式学校管理思想和方式,学校发展计划的引入和实践对我国正在探索中的学校整体变革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教学实践的自主变革体现学校主体的意志和行动方式,彰显教师的教育教学信念和智慧,表现为学校自主变革理论、学校教学实践范式和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的应有之义。学校自主变革理论的形成通常始于观念的冲突及问题的发现,是"上下融合"的结果。依据理论与实践先后关系的定位,学校教学实践范式的建设有"理论指引实践"和"从实践到理论"两条互生互动路线。可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则是创建自主变革理论和教学实践范式的基础性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是从关注学校局部工作到注重学校的整体特色风貌,是学校从变革的初步阶段转型为成熟阶段.学校文化是从学校特色走向特色学校的核心,它既具有文化的一般共性,体现了学校的共同育人价值观,也展现了学校的独特性.从学校文化结构的三层次出发可构建学校特色结构——精神风貌、运行管理制度和物质活动,将隐性的学校文化转化为显性的指标,有利于学校厘清学校特色的层次及关系,为学校特色建设的自主实施、评估、调整打下基础.学校文化的建构过程就是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学校应当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沿"顶层设计—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和"学校特色—经验提炼—特色学校"这两条路径进行特色学校创建实践.  相似文献   

17.
育人方式变革期待农村普通高中能够有所作为.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严州中学抓住国家推进普通高中"双新"示范校建设这一历史机遇,凝练了以课程改革撬动农村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进的实践经验,通过"学科大融合、乡村志愿者和新劳动教育"等课程建设,优化学校课程;通过"乡村服务站、劳动实践园"的创建和"组合导师"的学教方式创新,聚焦课堂改...  相似文献   

18.
当前,人类文明正在经历数智化变迁,属于人类的数智时代已然到来。数智化变迁引发了学校教育的深刻变革。这一变革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是实现教育公平理想的有力举措,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行动保障,也是服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历史选择。在学校变革的进程中,逐渐呈现出以虚实交融的办学空间、与时偕行的理念技术、科学智能的治理模式等为主要表征的未来图景,显现出智能个性化、泛在生态化、交互合作化等变革特点。与此同时,学校变革的目标导向以人类本体为核心,更为注重人本化的育人取向、深度化的真实学习和创新力的激活培养。当然,学校变革既是局域性变革,也是全域性变革,旨在满足以空间性需求、功能性需求和技术性需求为代表的基本需求,确保变革稳步推进、切实有效。为实现学校变革的应然样态,学校教育亟须改进治理能力,提升治理效能,深化学校变革治理路径研究,包括加强未来学校研究以强化变革意识、融合数字技术以规范学校治理机制、整合多元主体以完善治理组织构成、健全防范体系以化解技术治理风险等。  相似文献   

19.
陈时见  王远 《教育科学》2021,37(5):72-79
"一带一路"建设为跨境民族教育由传统的边疆民族教育定位向现代化的跨境开放教育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开辟了新的空间.跨境民族教育转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理论指引,以世界普遍交往的总趋势为历史依据,以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为实践基础,形成完整的逻辑理路.跨境民族教育转型发展是多重的样态变革,表现为以边界突破为特征的空间样态,以文化融通为特征的文化样态和以嵌合发展为特征的实践样态.跨境民族教育的实践要朝着既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又有助于跨境民族教育创新发展的方向迈进.基于这一转型思路,跨境民族教育要更新教育发展理念,建构普惠发展的制度体系;强化社会治理功能,促进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度融合;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带动跨境民族区域教育的整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校文化建设系列之二:学校文化建设意义的重新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文化建设意义的认识充分与否,是制约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因素.本文基于对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的观察和思考,就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进行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论述:学校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学校变革提出的新任务.标志着学校变革的模式由外部驱动型转变为内部驱动型:学校文化建设是凸显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学校文化建设是对我国教育传统中"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及"环境育人"等思想和实践的新概括、新综合;学校文化建设也是促进学校认同、增强学校凝聚力、提高学校办学活力、实践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