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学生》2006,(Z1)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成功后,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东方。一次次的成功,把默默奉献的中国航天人从幕后推到了公众的面前。中国航天的下一步——探月工程更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嫦娥工程月球探测卫星的总设计师、总指挥,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所带领的航天人已经完成了月球探测卫星的方案设计,关键技术攻关已经有了突破,初样工作也已结束。在可以预测的最近几年,中国嫦娥奔月的神话必将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
刘宝团  郝萍 《新高考》2008,(5):37-39
焦点一:嫦娥绕月 背景材料:2007年lO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11月26日,“嫦娥一号”传回第一幅月图,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它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3.
《物理教师》2007,28(3):40-40
新华网报道说,一期探月工程的综合论证目前已完成,科学目.标J程技术实施方案也已落实.在发展人造卫星和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后,适时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是中国航天活动的必然选择,开展月球探测工程是中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重大举措,将提高中国认识月球、开发利用月球资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科教大观     
《神州学人》2003,(7):44-44
中国探月工程形成总体思路日前,国防科工委(国家航天局)在北京召开了民用航天工作会暨探月工程筹备会。会议组织中科院、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装备部等单位的院士、专家对我国月球探测工程进行了综合论证,形成了我国开展月球探测的总体思路。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李继耐获此信息后,为探月工程欣然命笔:“开展月球探测,再铸航天辉煌。” (据《中国航天报》)青年科技人才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主力军据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负责人介绍,一批青年科技人才目前已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主力军。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200多个关键技术岗位上的…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2006,(Z1)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士、“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总设计师叶培建透露,“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目前已完成方案设计和初样设计,各项专业试验正在进行。我国今年将研制1-2颗正样飞行星,计划2007年发射。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2006,(1):76-76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士、“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总设计师叶培建透露,“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目前已完成方案设计和初样设计,各项专业武验正在进行。我国今年将研制1-2颗正样飞行星,计划2007年发射。  相似文献   

7.
国内     
正"叶培建星"命名仪式举行5月8日,"叶培建星"命名仪式暨小行星探测学术报告会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举行。为表彰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叶培建,为推动我国卫星遥感、月球与深空探测及空间科学快速发展所做的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  相似文献   

8.
他的传奇人生与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次绕月探测……他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在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几乎占到中国航天飞行器总数的三分之一;他见证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他是我国第一代多个首发卫星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他是我国多项重大航天工程大系统总统计师……阅读他的一生,就如同阅读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1.图中参加活动的同学有32名,另外,因为你也被邀请参加了呀,所以正确的回答人数应该是33人。2.我国的绕月探测工程将实现这5项工程目标: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奔月”这个千古流传的神话,正在成为中国航天的现实.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将成为我国航天活动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向深空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这一天终于来临——中国人几千年的“奔月”之梦,终于有了一个真正迈步实现的行程。2004年2月,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中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计划。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都属于不载人探测活动。已经启动的第一期工程,取名为“嫦娥一号”绕月工程。其目标是在2007年前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利用先进仪器对月球资源和能源分布及特殊环境进行全面探测,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第二阶段的目标是争取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分“绕、落、回”三步走,即发射首颗探月卫星,围绕月球进行探测;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展开巡视探测;采回月壤样品。2007年,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迈出了探月计划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3.
科教大观     
《神州学人》2003,(10):32-33
中国月球探测计划进展顺利技术攻关有重大突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8月3日透露,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进展顺利,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科学家经过精密的计算和论证,目前已经基本确定了月球探测卫星的运行轨道,解决了卫星运行途中的控制问题及卫星本身的电源、结构、温度控制等系统的相关技术问题。此外,在月球表面进行探测的紫外线敏感器也已经设计完成,同时月球探测卫星双自由度定向天线的样机也已经完成了研制。试验表明,该天线能够满足卫星测控及数据传输的全部要求。据专家介绍,中国的探月工程虽然起步…  相似文献   

14.
科学沙龙     
2004年中国航天发射获得满堂红“试验卫星二号”成功发射,为2004年中国航天发射划上了圆满句号。至此,中国航天完成了全年发射8次的任务,共将10颗各型卫星送入太空,显示了中国航天综合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航天发射能力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5.
佚名 《高中生》2008,(8):46-46
仰望苍穹,无论是弯弯的月牙,还是那皎洁的"玉盘",总能给人们无穷的遐想。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的脚步,了解一下中国航天人50年的探月征程,看一看月球上有些什么吧!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7年12月12日庆祝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上说,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人们都知道,中国的探月工程起步晚,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将大力发展空间科学,开展深空探测。我国确立的空间科学发目标是: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建立自主经营的卫星播通信系统;建立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建立步配套的载人航天工程研制试验体系。我国将陆续发射空间科学实验卫星,建成观测天文卫星系统,形成期运转机制;发射新技术试验卫星,对各种卫星有效载荷及卫星平台等域的新技术进行飞行试验验证;发射月球探测卫星、月球软着陆器、月取样自动返回探测器,对月球能源与资源的分布与规律进行全球性、整性与综合性的探测。建立包括陆地、海洋、气象、环境等系…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  相似文献   

19.
科教大观     
《神州学人》2003,(9):32-33
中国探月技术攻关获重大进展“嫦娥”加速奔月中国月球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日前透露,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嫦娥”1号工程的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工作进度表已经编制完成,一切工作正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嫦娥”1号月球探测卫星究竟何时能上天奔月,欧阳院士表示现在还难以确定。 (据《光明日报》)中国已攻克“东方红四号”卫星研制所有关键技术7月2日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消息:代表中国空间技术最新水平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东方红四号”研制工程进展顺利,卫星所有关键技术均已攻克,并在整星工程阶段得到验…  相似文献   

20.
我国火箭专家日前对记者透露,由于技术条件已经成熟,如果做出计划,我国将可以在三年内发射月球探测卫星。目前的形势是,继美国阿波罗登月成功,世界各国又一次掀起探索月球的高潮。美国计划2010年在月球上建立基地,欧洲、日本、印度等国也纷纷制定了月球探索计划。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宇航局前不久专门出书以澄清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