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全媒体时代真的来了传统媒体曾经拥有一个"美好时代",单一的传播渠道让它拥有了强大的魅力,随着传播技术的革命性进步,市场上的渠道资源以一种不可遏制的方式释放出来,各种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和信息接收工具层出不穷。网络、手机,甚至是博  相似文献   

2.
全媒体时代真的来了 传统媒体曾经拥有一个“美好时代”。单一的传播渠道让它拥有了强大的魅力.随着传播技术的革命性进步,市场上的渠道资源以一种不可遏制的方式释放出来,各种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和信息接收工具层出不穷。网络、手机,甚至是博客、QQ、网络游戏以及最新出现的iPad,都成了风头最劲的新媒体。  相似文献   

3.
情绪是一种特殊信息,具有传染性、积累性、指导性.群体传播时代,新媒介为个人情绪的社会化传播创造了技术条件,仇富、仇官等社会心态是个人负面情绪社会化的社会心理基础,意见领袖是个人情绪的放大器,而群体传播是个人情绪社会化的核心动因.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当下社会负面情绪快速广泛传播的特征.群体传播正在成为大众传播之外的营造社会意见环境的重要力量,助推着个人情绪成为社会舆论,当然,这种舆论有时难免有失偏颇和非理性.  相似文献   

4.
传播力传媒价值竞争回归的原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春阳 《传媒》2006,(8):52-52
"传播"对应的英文单词是communication,有时也被译为"沟通",因此,传播学中关于"传播"的意义常常被强调为"共享".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个体与群体价值共享的过程,传媒作为专业化的社会信息传播工具,其价值自不用说,也在于能够为社会之价值共享贡献多少力量.在我的理解当中,传媒这种实现社会价值共享的能力,可谓之传播力.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信息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这是一个传播多元的时代,传播技术的进步和普及赋予了芸芸众生向大众传播信息的能力。今天,饱受信息狂轰滥炸的社会公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新闻把关人。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今天的各种假新闻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活跃,屡禁不止,特别是经过网络传播的放大,网上网下互动,如不严加制止,长此以往,必将危及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全媒体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升级进步和传播手段的不断完善,体育报道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发展时期。通过微博、短视频平台、各类网站等信息传播互动工具,面向广大受众群体传播的体育赛事报道以及相关体育人物和各种体育活动新闻,满足了全媒体时代人们对体育新闻的多样化需求。本文通过详细分析2022北京冬奥会体育赛事报道的全媒体视角传播,来为我国体育赛事报道提供更多的全媒体宣传尝试建议。  相似文献   

7.
原始传播时代的灾害信息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传播时代是指大众传播媒介产生之前的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的灾害信息传播活动是当时人类生存的客观需要,也是当时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推动力量。本文分别论述了原始传播时代灾害信息传播的各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传播环境)和原始传播时代灾害信息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网络启示:后传播时代的到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把我们带到了后传播时代。在此之前,人类的传播史可以划分为前传播时代和后传播时代。在后传播时代,传者和受众的极限被打破了。从理论上说,每个人几乎都有可能成为传播者,传播机构和个体受众的区别也被缩小了。网络对传媒的舆论把关人角色是一种解构。按照传统的概念,传媒至少应该是一个组织机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单位,而网络既可以是一个组织,又可以是个人。过去的传播大多是由组织向个人传播,或者是群体对群体的传播。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是:网络是不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媒体?网络是不是最理想的传播工具?网络是不是用形式“颠覆”着内容?网络是不是使大众传播变成了小众传播或者分众传播?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闻传播工具的普及,特别是网络的快速发展,目前,新闻传播手段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信息传播呈现的多样性和多渠道性正在深入人心,然而信息传播的多源性也对媒体素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伊位克前总统萨达姆死刑的相关信息传播中,偷拍视频信息扰乱了新闻传播秩序,造成了伊拉克种族冲突与国际暴力事件的发生。本从萨达姆死刑过程网上传播的社会影响加以分析,探讨信息多源传播时代媒体的社会责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更是信息经济大爆炸的社会,各种网络、媒体无处不在,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相互交流、沟通不可缺少的工具,信息传递的方式也由以前单一的文字文本形式增加为图片、语音、视频等等多元化形式,也就是说,现代人已经进入信息传播的微时代,建立了多模态话语传播与沟通渠道,也学会了从各种媒体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微信公众平台就是这些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1.
群体传播是网络传播的重要特征,人人都是传者和受者.群体传播时代,UGC(用户生产内容)网络新闻信息传播成为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个人化、社交化、社会化和娱乐化等基本特征.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新闻价值观、网络平台利益驱动、新闻报道实践方法等原因,UGC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存在着虚假新闻、标题党、新闻侵权等问题.本文从传者的新闻素质、用户的法律意识、网络平台、网络推手、自媒体等多角度入手,深入探讨了实现UGC网络新闻信息健康传播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群体传播时代,各种文化异彩纷呈,处于社会文化边缘的亚文化尤其活跃.可以说,亚文化已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群体传播进一步激发了亚文化创作主体的创作热情,使其形式、内容、影响和作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亚文化在形式上借助新媒体进行传播,内容上追求娱乐最大化,效果上表现为空前发展和繁荣.在群体传播时代,亚文化的政治含义也愈加明显,它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反映底层民众的广泛诉求,勇于触碰政治话题,充分体现了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曦 《青年记者》2016,(24):77-78
如今,“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2015年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9.5%,多达2.16亿,预计2040年将达22.1%.①传播心理学研究表明,广播通过单纯的声音传播,更会让人专注其信息和内容,更接近心灵,②老年受众对归属与爱、尊重的需求,使得情感类广播节目成为抚慰老年群体的最佳“心灵触媒”.“互联网+”时代,老年群体渴望熟练使用新媒体,与时代齐头并进.因此,情感类广播节目应适应新媒体时代老年群体的变化,融合互联网思维,在传播内容、传播介质、传播渠道三方面呈现出变革与突破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4.
传播的基本特性决定了传播具有道德属性,传播内容在传播过程中深受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等的制约.作为传播者,应该在社会伦理准则下从事传播活动.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已经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全球传播的时代,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可以随时接收来自大洋彼岸的信息.本文基于全球化时代的传播情境,对跨文化传播中的传播伦理相关理论和观点进行梳理,从现有理论观点中提出质疑和新观点,并对这一新观点进行论证,旨在通过此问题的探究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自产生之后就被人们利用各种形式加以传播。随着我国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红楼梦》的传播形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所谓传播媒介,大致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  相似文献   

16.
人类传播3.0:范式理论视角下的聚众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众传播是指人们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基于自媒介体系建立的,融合多种传播类型和传播方式,以建立社会文化认同为目的的一种群体传播形态.由于其融合大众传播、分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等多种模式,因此成为媒介社区中的主要信息传播形态.如果说人际传播是人类传播1.0的话,那么大众传播和聚众传播则依次是人类传播2.0、人类传播3.0.聚众传播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结构方式,不仅将营造更加辉煌的媒介景观,而且将广泛地影响日常生活、传播机制和社会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中国所经历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显示中国的传媒业进入了一个新的传播生态,即全球化时代的传播、风险社会中的传播与网络化时代的传播.在全球化时代的传播,关键在于话语权的争夺;在风险社会中的传播,关键在于信息透明度的把握;在网络化时代的传播,关键在于舆论主动权的掌控.  相似文献   

18.
张宏伟 《编辑之友》2016,(12):47-50
在媒介融合时代,专业生产体系和用户生产体系相互交织,不同个体使用不同的传播渠道和终端,不同媒体平台表达的层次和场景也有所差别,进而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信息传播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用户偏好个性化信息聚合式的表达,具有“带入感”和“浸入式”的多元呈现和有效融合的表达,以及能够激活、协调和整合以个人、群体、圈子等为单元的社会传播互动的表达.电视新闻节目的表达创新应当基于这些需求偏好,深入研究沉浸传播和互动传播,充分利用和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有效整合和运用全媒体资源,提供良好的新闻消费体验.  相似文献   

19.
1959年,爱德华·霍尔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指出:文化即交流。今天,大众媒介已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卫星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大面积的跨国传播和全球传播成为可能;电脑的发明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文化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网络信息化时代。语言文字二度编码带来的传播误读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传播有赖于各类媒体和各种工具。语言是一种交流的  相似文献   

20.
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边区群众报>,是一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以陕甘宁边区普通群众和基层干部为阅读对象的大众化报纸.经过多年的发展,<边区群众报>形成了一个"大众化报纸--大众化通讯网--大众化传播渠道"的大众化传播过程,涵盖了报纸的新闻来源、媒介形态和传播渠道等多个环节.大众化传播过程弥补了陕甘宁边区普通群众不能阅读报纸、不能获得有效信息的缺陷,实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各种信息在边区社会的相通相融.使报纸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得力的宣传工具,产生了极强的传播效果和极佳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