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构成材料。作为“新写实”文学的重要作家池莉,自1987《烦恼人生》成名以来,其作品创作持续高产,且深受读者喜爱和评论家关注,影视媒体对其作品也格外青睐,根据她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无一例外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这一现象的形成,除了池莉小说文本内容的独特魅力外,与其小说别具一格的语言也密不可分。本文重点通过对池莉小说中复叠这一修辞艺术的分析,探讨其小说语言与众不同之处及池莉在这方面的匠心独用。  相似文献   

2.
池莉立足文坛多年,是一位自始至终保持了自己独特语言风格的作家。一方面,她的小说创作追随时代变化,作品满足了消费时代大众的审美期待;另一方面,池莉始终秉持为市民代言的立场,关注市民的生存状态和情感需求,特别是她贴近市民日常的生活语言,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作为女性作家,池莉的语言充满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柔美的特色。同时,作品的字里行间又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这些特色使得池莉的小说语言散发出巨大的魅力,也使她成为了文坛的一棵常青树。  相似文献   

3.
池莉热探因     
池莉自创作以来就受到读者欢迎,其原因有三:一是因为池莉写作时对小说中人物所持有的平等态度;二是池莉对大众关心的话题的把握和对所涉及问题的达观态度;三是因为池莉在艺术上是用了心的,她的小说有着传奇的开篇、明晰的小说结构和通俗的大众语言。池莉受到欢迎是因为池莉有意把鼓点敲在了人们心坎上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写实小说的大家,池莉的小说在语言方面具有独特的个性.在语音上,她善于通过摹声、韵律以及叠音等方面的变异来达到音律的流畅;在语汇上,她主要是在词形、色彩、方言夹用、语体等方面对词语进行超常规搭配;在语法上,她的作品主要表现在词性的变异、词语搭配变异、矛盾表达变异等方面;在修辞格方面,她的小说中主要运用了比喻、仿拟、夸张、序换、双关等其他修辞手法.通过以上这些方面的变异使池莉小说的语言表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池莉在1987年发表的小说《烦恼人生》一向被认为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典型作品,加上后来发表的《不谈爱情》和《太阳出世》,池莉成名期的作品以客观的叙事角度、平实的语言,以及贴近大众的题材内容,给当时先锋小说日渐式微的文坛带来了新的活力。她的小说以市井之中的普通人为描写对象,表现底层人民在困苦、琐碎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坚忍和顽强。池莉的小说没有精心布置的叙事结构,也没有华丽的语言作为陪衬,人物就在生活原本的坎坷中艰难成长。本文通过考察池莉小说的叙事艺术,试图把握一种观察与描述小人物生活、心态的角度和方式,揭示池莉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汉味小说”风格论──方方、池莉合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味小说”风格论──方方、池莉合论樊星关键词汉味小说;风格;方方;池莉“汉味小说”,即以具有浓郁的武汉地方风味的文学语言描绘武汉风土人情的小说,它无疑已成为当代地域文化小说、当代城市文学总格局中颇具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方方、池莉两位女作家便是“汉味...  相似文献   

7.
池莉的小说取材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致力于描写他们平常生活中凡俗的一面。她的小说充满了汉味文化的意蕴和内涵,主要表现在小说中营造的汉味物质文化生活、小说人物的汉味精神和小说的汉味语言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池莉小说中的称谓语形式多样,运用恰切,富有特色。具体考察了池莉小说中的称谓语的表现形式和语用功能,揭示其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9.
"新写实小说"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涌起于中国文坛,拥有众多作家的复杂的文学潮流,它创作方法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人生.而池莉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崛起于我国文坛的女作家,她以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朴素细腻的创作特色被称为新写实主义的一员骁将,本文试从在池莉新写实小说的形成过程中看"新写实小说"的发生,在池莉的新写实的创作中看新写实小说的特征,从池莉小说向都市传奇小说创作过程中看"新写实小说"的走向等三个方面寻找两者的共有特征.  相似文献   

10.
池莉从1981年开始发表小说至今,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自《烦恼人生》获奖后,小说频频获奖,频频被改编成影视,池莉在坛上的影响日健。池莉始终坚持新写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形成其鲜明的特色,小市民情结、生存意识,乡土恋情。  相似文献   

11.
池莉的小说如实地反映了世俗市民的生活,将普通的日子和盘托出,不美化也不媚俗,让真实发挥最大的艺术魅力;她的小说写得实实在在,无论在题材的选择上,还是在语言的运用上,都让人觉得贴切、平实、细腻。这一切,构成了池莉小说独具特色的艺术风采。她的这些小说也因此被称为“新写实”小说。  相似文献   

12.
女性意识是池莉小说的内质。在二十多年的创作中,池莉不断调整自己的写作姿态,然而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持久的,对两性关系的探索是热情的。本文试图从整体上分析池莉小说女性意识的嬗变。  相似文献   

13.
池莉小说《看麦娘》中透露出现代都市女性对“本我”的反思意识,通过对小说细节的阐释,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精神自由的关注与追求。这也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池莉写作的重大突破之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从封闭状态走向开放状态。城市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带动新的市民阶层初步兴起,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这些新市民在都市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分析池莉的"新市民"小说,把池莉文章分为三个时期进行总结,得出池莉的"新市民"具理想化、世俗化、传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池莉在《口红》中,突破了对中性人物的小说书写,从女性意识出发,展示了以江晓歌为代表的中国当代女性从对男性中心主义压迫的控拆,到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肯定的意识觉醒过程,表现了处于商品经济社会背景下中国当代女性在艰难中拼死挣扎,自强不息,终于获得自己的一片天空的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16.
平民情怀与消解虚幻神话--池莉小说主题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池莉作为"新写实"的代表之一,其小说受到了一定的误读.池莉小说的特质不是评论者所谓的"零度情感"或"淡化价值判断",而是炽热地关注凡俗人生、认同公众生存体验的平民情怀和对平民生存价值的张扬;基于平民化的文学视角和追求真实的创作目标,在爱情题材领域,池莉小说表现出对传统文本所传达的爱情神话的消解;在历史题材领域,池莉小说塑造了不同于传统文本的新形象,表达了对正统历史的文学修正.  相似文献   

17.
池莉的小说大多都是以武汉这个大都市为背景而展开的,她的小说成功之处,不仅在于描述了武汉的风俗民情,而且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其中,她着重挖掘了颇具"汉味"的女性形象,《生活秀》中的来双扬正是池莉理想中的"汉味"女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池莉的小说就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究其原因,在于她对于中国市民阶层的关注与全新诠释。在她的笔下,人们看到了一群鲜活的市民群像,他们的生存状态、婚姻情感、文化遗存都得以彰显。在她的小说中,人们可以看出其对市民阶层认真的态度与独到的见解,进而完成了对传统市民小说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世俗取向与精神下行--池莉创作片论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小说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性作品,通过还原生存本相,消解了过往文学中肤浅的乐观与虚假,但由于放弃了对存在的勘探和对意义、价值的追求,表现出屈服现实的世俗取向和精神萎顿.池莉小说也为我们反思百年文学现实主义的坎坷历程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刘淑青 《德州学院学报》2008,24(1):15-18,47
池莉的新作《所以》,延续和深化了她在平凡的人生呈现中挖掘人性和生活本质的艺术特色,以自身敏感的女性体验为导向,立足于平凡而又艰难的现实生活,揭开纷繁复杂的生活表层、人生矫饰,直逼生存的自然状态和人性的粗鄙,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