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再说"最初是一个结构,后来词化为一个词。一般的词典上列"再说"为两个义项,但实际上"留待以后处理"义的"再说"有动词和助词两种词性,应该看做不同的义项。主要考察包括结构在内的"再说"的四个意义的关系和演变过程,借助认知理论、去范畴化理论、语法化理论等,试图明晰"再说"的发展脉络、再现其语法化历程。  相似文献   

2.
量词最初做为名词的一个附类,后来独立成为一个类别,并逐渐显示出重要的语法作用,做为一个量词,"个"在先秦时代就出现并且逐渐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本文从产生及其历时演变方面,研究了量词"个"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的徽州在其发展历史上是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出现了执掌商界牛耳数百年的徽商,“千丁之族,未尝散处”的徽州宗族和被誉为“东南邹鲁”、“文献之邦”的徽州教育。徽商、徽州宗族和徽州教育是徽州发展不可缺少的三个核心要素,关于其中每个要素或者其中两个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成果已经有很多,但是关于它们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涉及的还很少。徽州的发展离开不三者中的任何一个,本文试图就徽商、徽州宗族与徽州文化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人体是人类认知世界的起点,多义词的身体义属于人类认知概念中的元概念,即最初形成的概念。从元概念出发考查身体词的一词多义现象,能深刻揭示人类认知的体验性。“背”以身体部位义为中心原型义项,基于人体背部的位置特征和功能特征进行语义派生。从历时角度看,其语义派生过程符合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语义范畴由具体向抽象延伸。从共时的认知的角度看,其语义派生的机制具有理据性,义项间存在扩展关系和阐释关系,以原型义项为中心向边缘扩散。派生义项的稳定性与主观化及其与原型义项的认知距离有关,认知距离越近,稳定性越强。综合反映出体验性认知在汉语词汇语义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中,网络语言无疑是快速发展的新兴交际语言,不仅在网络上,在日常生活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安利"一词就是一个流行的网络词语。"安利"一词出现在大众视野仅二十年时间,它从音译的专有名词引申出一个"诚意推荐"的义项。根据应用语言学及词汇学知识对"安利"一词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安利"在成为语言模因后进入网络语言,通过两次演变后,产生了"推荐"义。  相似文献   

6.
在明清山东方言中,有一组本来表示肢体动作义的行为动词,演变出带有贬义色彩的饮食动作义,即从一般的"行"域转移到了"食"域.行为义的特点决定、影响着饮食义的特点和用法.这种现象反映出词义演变中同类型词义发展具有同一模式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之"字在古文献中出现频率很高,其义项甚多,且字形在隶定之前比较复杂。许慎认为"之"字本义为"出"。本文结合诸家的观点认为"之"字本义训为"往"可能更为科学。文中将试从"之"字形义角度入手,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8.
王忠丽 《职大学报》2010,(1):119-120
东、西、南、北由象形文字本义延伸为方位词之义以及具有尊卑词义,这一演变过程印证了汉民族传统制度、习俗的文化内涵的长期延续。  相似文献   

9.
论先燕文化     
先燕文化是召公封燕前,在燕地区域内由商人子姓燕国创立的文化.商族和燕都是以鸟为图腾的部族.燕国的燕氏一族在商人各宗族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年"作为现代汉语一个基本词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具有了丰富的义项。"年"及"年"词族的民族文化内涵甚为丰厚。本文采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将"年"放到词族中进行考察,联系古今,对其意义体系进行研究,进一步探求词汇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关于清朝咸同年间贵州号军起义,各方面的史料对历史事件说法不一。笔者就一些号军历史问题,认为:一、"教"是理论"号"是军;二、江汉政权是统宗;三、青军揭开大序幕;四、白号军策源地是岗家寨;五、号军政权有明显阶段性;六、思南是贵州咸同大起义以及川、湘、鄂、赣等省号军起义的指挥中心。  相似文献   

12.
Most sprots forms in Chinese folk customs at all seasons and on national ritcs cmcrged with natural worship, superstition and taboo. Due to differences in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e background, sports in various folk customs were divcrsified. After the Wei Dynasty and the Jin Dynas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ulture of the feudal society, sports in folk customs on national rites gradually turned into recreatively activities in sensonal folk customs (the change was relational late in national minority area). National migration and mergence in the past dynasties led sports in folk customs of different places to absorb cach other and be further developed. Since the Sui Dynasty and the Tang Dynasty, sports such as dragon-boat race, wrestling, football, archery, horsc race, tug-ofwar and height scaling had in fact turned into the common cultural wealth of many nationalities.  相似文献   

13.
在唐代社会上层,当部分人纷纷营建豪宅美第、奢侈浪费渐成风气的同时,却有一部分人反其道而行之,甘愿选择陋室而居,构成唐代特有的陋室文化现象.透过这个现象,我们不难发现,人在陋室,心系天下是部分唐人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陋室又是部分唐人博取声名、完善自我的一个载体;同时它也是唐代法令制度的产物,是唐代中后期社会不稳定等诸多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岁时和礼仪民俗中的体育形态大都是伴随着自然崇拜、神鬼迷信和禁忌等产生的。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的明显差异和人文背景的不同,所以民俗体育也各具特色。魏晋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各民族礼仪民俗中的体育,逐渐转为岁时民俗中的娱乐活动(少数民族聚居区这种变化较晚)。而历代的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又使各地民俗体育相互吸收和发展,自隋唐始,龙舟竞渡、角力、蹴鞠、射箭、赛马、拔河、登高等,事实上已成为多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了。  相似文献   

15.
带"先"字的时间比较句,简称"未VP……先"句式。该句式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由否定副词(未)修饰某个行为动作所形成的短语,后半部分是由时间副词(先)修饰另一行为动作而形成的短语。该句式通过比较,主要描述前后两个行为动作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在《儿女英雄传》中,该句式的用例有单句形式,也有复句形式。无论是单句还是复句形式,"未VP……先"句式都能变换为叠合结构(如,未VP之先)。"未VP"是先秦时代经常用来表达时间概念的句式,直到汉代,才出现形式上有标记、意义上比"未VP"更加明确地表达时间概念的同义句式"未VP……先"。"未VP……先"是从先秦开始由蕴含时间意义的"未VP"句式演变为叠合结构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清雍正时期的《高邮州志》认为:西汉至东晋时期,高邮叫做平阿(三阿)。笔者认为,高邮两汉为县,三国时废,晋为县。其间就叫高邮县,未曾叫过平阿县。平阿县(侯国)另有其地,对应于今安徽怀远县境。  相似文献   

17.
唐代所称之“礼”既指体现礼的基本精神和原则的“三礼”,又指唐代统治者根据政治需要与社会变迁因时变通制定的“新礼”。唐令的制定完全体现了中国传统礼的宗法等级原则和精神,唐令的许多规定直接来自于礼的内容,而这个“礼”,主要是指以“三礼”为代表的古礼。唐代“纳礼入令”不仅表现在唐令与礼(三礼)的内容的一致性上,而且也反映在唐令与礼的冲突问题上。唐代礼令关系的另一面,即唐礼与令的衔接关系。唐令与唐代礼典的这种衔接关系一方面取决于唐令的制度法性质,同时也是由唐代礼典的礼仪性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晚清政府为了缓解内忧外患的紧张局面,试图透过自上而下若干领域的制度更新,以回应社会各界现实关切的同时,实现其延续江河日下王权的政治图景。作为晚清改革内容之一的学校体育,也承担着相同的现实诉求。运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晚清(1902-1911)学校体育改革成果—政策文本的分析后发现:(1)清末学校体育政策的类型、制定主体与政策内容较为单一;(2)形成了以权威工具为主,能力工具和象征劝告工具为补充的政策工具类型体系;(3)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是建章立制,以促进学校体育发展。  相似文献   

19.
考察明朝万历皇帝时期党争的起源,应该从历史渊源和政治背景两个角度出发。一方面,中国政治传统里允许官员上书议政,此外,万历帝亲政之初也刻意开放言路,从而为党争提供了言论空间;另一方面,从明代中期就开始形成政治集团之间勾结言官的斗争,这种情况延续到万历朝,并且皇帝和内阁无力压制官员议政,皇帝怠政,不能及时解决争端,内阁拉拢分化言官,挑起党争。  相似文献   

20.
汉代民间信仰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征,这种地域特征主要指某一地域特有的信仰形式,或比其他地区尤为发达的信仰形式。因循传统的习俗、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特殊的地理环境都是汉代地域性民间信仰形成的前提条件,巫觋等神职人员的活动、偶然事件的渐次讹传是其催生因素。汉代地域性民间信仰形态包括本地自然神灵崇拜和祭祷名人,这类信仰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信物、人口迁徙以及政府整齐措施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