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雅》开篇由五首诗组成,《伐木》与《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共同构成一个阐述君臣之礼、兄弟之情、朋友之义的人伦价值系统.结合历代《诗》说,考证"诸父""诸舅"等词出现的历史规律,认为《伐木》的创作时间最早不过西周晚期;进而辨析"许许""八簋""酤"等词,确定《伐木》乃"天子燕朋友故旧"之诗.  相似文献   

2.
世人说到诗仙,一般都是指诗才长相清奇绝尘,飘逸若仙而言,而李白又正是天赋这样的诗才长相。据唐代孟启《本事诗·高逸》载:“李太白初至京师(实为第二次应诏入京),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五代王定保在《唐摭言》中亦有类似的记载:“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  相似文献   

3.
相传孔子删诗,是从三千多首古诗中选取三百零五首编辑成册,此即汉以来所说之《诗经》。而这三千多首古诗,当是我国最早的“诗”了。那么弄清这些最早的“诗”的功能和性质,则《诗经》这部作品也就可以大致定性。关于“诗”的功能和性质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虞书》舜命夔“典乐教胄子”那段话。据此则知,“诗”是用于“言志”的,并要配合音乐来歌唱,讲求声韵和谐美听,“八音克谐,无相夺伦”。歌唱时还要“击石拊石”,打击乐器以协调统一节奏,进行纹身化妆的“百兽舞”表演。总之是诗、乐、舞三位一体,无疑这即是一种带有浓厚巫文化色彩的原始巫祭仪式,而非简单的音乐或诗歌教学活动。而“诗”在巫祭中的功用,即是表达祈祷祝愿之类群体欲望,所谓“诗言志”者本意在此。因此,《诗经》中诗应该就是用于巫祭的礼辞,其作者当然是那些主持巫祭仪式的巫师。为了作进一步侧证,文本还引用《诗大序》关于《风》《雅》诗区别所说一段十分费解的话详加读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赵慈是“国朝六大家”赵执信的季女。赵慈亲承赵执信指受,著有《诗学源流考》一卷。赵慈善于吟咏,有《灰心断肠诗词集》,诗中多悲忧饱傺之音,字句间别饶秀艳。清代诗人范坰曾选刻赵慈遗稿中的40多首诗,认为诗作中“往往有名句似青莲”,对赵慈评价甚高。研究赵慈的家世及诗歌创作,对研究博山赵氏家族及历城朱氏家族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解读威廉·布莱克的三部诗集:《诗的素描》、《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的意象,分析这三部诗集中意象的关联。指出:《诗的素描》的篇尾意象与《天真之歌》的篇首意象构成以“天真”为纽带的意象链,在《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中则存在寓意于同一物象链中的两条不同的意象链。  相似文献   

6.
张咏诗韵     
张咏是宋初名臣,以卓著的政绩闻名,文学上也有较大成就,张咏现存诗149首,通过对其诗用韵情况的分析,与《广韵》所代表的中古音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张咏诗歌用韵的一些特点,这对研究宋初的实际语音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诗经》是“六经”之一,熊十力对《诗经》进行新的诠释,走的是一条“经学泛哲学化”的理路,把“四科”之中的“义理之科”作为“六经”之宗,没有“义理之科”的贞定,“经济之科”“考据之科”“文学之科”乃茫荡无根据。他明确指出《诗经》一定有《诗传》,并强调“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诗传》的总纲领。同时认为,《诗经》里面的诗歌,大多出自“农家”学派之手。《诗经》中有大量表现“怨”的诗,当作孟子的论断“《诗》亡然后《春秋》作”的原因。熊十力对《诗经》中《二南》诗高度重视,之所以读《关雎》得出“思无邪”的评价,缘见得人生本来清净、真实,不须作更多的猜想。同时他指出了中国宗教之所以不兴的原因,即“即事多所欣”。在日常生活里,自有一种欣悦、和适、勤勉、温柔、敦厚、庄敬、日强等等的意趣,用不着起什么恐怖,也不须幻想什么天国,并要求我们通过解读《二南》,识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大步走上人生的坦途,向前努力,而不至于面墙了,表达了熊十力对人生理想的美好追求。  相似文献   

8.
苏格兰天才诗人罗伯特·彭斯的诗《一朵红红的玫瑰》,是他改写的苏格兰民歌。然而一经诗人之手,这首民歌即大放异彩,成为千古绝唱。读彭斯《一朵红红的玫瑰》,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曹禺曾在《王昭君》剧本中引用过的汉乐府诗《上邪》,二者殆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彭斯的诗又不似《上邪》是单纯抒写对爱情的  相似文献   

9.
《诗经》,三百零五篇,但《毛诗序》却有三百十一篇,以为《小雅》还有《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和《由仪》六篇。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认为这六首诗在孔子删定三百十一篇之内,遭战国及秦而亡。子夏序《诗》,篇义合编,故诗虽亡而义犹在。陆德明的说法是一种猜测。宋·朱熹《诗集传》以为《南陔》等六诗是"笙诗",也就是吹笙以奏的诗,有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的诗篇,十之八九不能确定其具体时间,事件和作。两千多年以来的《诗经》研究,大体上是在确定诗之能指。用隶书传授《诗经》的三家诗,在这一方面很有典型性,而后来居上的古(小篆)毛诗又何以言外呢!赋诗制度与《诗集传》是诗之能指的成功范例,但是它们带着时代的局限性。今天的人们学习《诗经》,既要珍惜传统,又要找出适合今天的时代要求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杨云惠 《职大学报》2012,(3):42-43,25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是《风》之始也,风是乐调,《诗经》里的作品都是合乐的唱词。全诗用文学语言加强了音乐语言的音乐美,从全诗的曲式结构、韵律发声、字句组合以及重章叠句四个方面可看出它的诗歌与音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告别辞:请勿悲伤》是英国诗人约翰.邓恩最著名的诗作之一。在本诗中,诗人使用大量比喻描绘两人之间的爱情,试图安慰妻子不要应为自己的一时离开而痛苦。一些女权主义读者对这首诗颇有微词,因为诗人似乎将他的妻子描述成了一个依附于丈夫的女人,但更多的人还是对他们真挚的爱情满怀敬意。笔者倾向于后者,以传统眼光赏析本诗,表达了其对诗歌本身及诗中比喻的欣赏之意。  相似文献   

13.
民间取向是新诗在发展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性特征 ,具体表现在新诗的题材选择、语言的通俗化运用和诗体的民谣化努力三个方面。在实际的运用中 ,这一取向凝聚了诗人关于新诗发展的许多建设性思考 ,但由于外在非诗因素的不断干扰和掺杂 ,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和危害。  相似文献   

14.
《赠李司空妓》诗,《全唐诗》中初得此名,以为刘禹锡赴扬州大司马杜鸿渐宴,席上赋此诗。此与唐人范摅《云溪友议》中所载同。然唐人孟棨在《本事诗》中却言此诗乃刘禹锡罢和州回京后赴李司空宴会时所作。二书所载,大相径庭。入宋后,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又衍生出韦应物赴杜鸿渐宴会时作的说法。此后,该诗的记载虽层出不穷,然大抵沿袭此三种说法。细考之,此三种说法不仅自相抵牾,且均与史实不符,不能成立。此诗很有可能系后人伪作,托名刘禹锡(或韦应物)而已。  相似文献   

15.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蕴涵深刻人生哲理的诗歌。本文试图结合孔子和王国维的观点对这首诗进行新的分析。诗中以一个人生中再平凡不过的意象——"路"道出了人生的三个重要阶段:青年,中年,老年,同时也表现出了人生的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16.
从高适创作的艺术风格与本诗的形象体系,探索了《燕歌行》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及其艺术表现的结构美和修辞美。并且根据本诗中关于唐军主将本质性格的描写,结合《新唐书》中《张九龄传》、《张守珪传》的记载,明确高适创作此诗决不是为了讽刺张守珪,而是为了讽刺安禄山,由此,《燕歌行》的认识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7.
杜甫陇右纪行诗《石龛》的地理位置,“旧注”寥寥无几。考察确认:今甘肃西和石峡镇石峡村西山的“八峰崖石龛”为杜甫笔下的“石龛”。但杜甫只去了“石龛下”,而未去“石龛”。通过对前往八峰崖石窟道路的考察,找到了杜甫能“驱车石龛下”的道路,即由高河口进入,经石坝、刘河、真武、曹家湾梁、关坝、喜集、灯塔,到寺儿湾之路;通过对八峰石龛下寺儿湾“吉祥寺”遗存的考察,找到了杜甫走这条路的真正原因,拂去了诗意与八峰石龛环境位置相抵牾的疑云。论述了《石龛》诗与“仇池草堂”、《仇池》诗的关系,认为:《石龛》诗破解了诗圣专程寻访仇池的密码,也找出了诗圣寓居仇池山下飞龙峡东端灯塔村的证据,其《仇池》诗是在飞龙峡所写,属纪行诗。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两种在时间上紧密联系着的历史行为,诗界革命对于五四新诗运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影响主要是观念上的,具体表现于下述三个方面:()对于中国传统诗歌的“革命”意识上;()对于诗歌功12用的认识上;()关于变革传统诗歌的途径和手段的思考上。诗界革命事实上是五四新诗运动的一种极为重要的3本土经验资源。  相似文献   

19.
"Midnight"is a poem written by Archibald·Lampman,a Canadian poet,who loved nature very much,but his poor health prevents him from being very active in the outdoor life.So he is often the quite,thoughtful observer of nature in his poems.This article mainly talks about how to appreciate the poem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word selecting,rhyme,sentence structure and atmosphere.After reading this poem,we cannot get rid of the air of horror and mystery."Midnight" reveals another aspect of the nature:wild,rough and unknown.There is something else in the nature that can awe human beings even though we don't know what it is.  相似文献   

20.
蔡文姬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五言《悲愤诗》以被掳女性的独特视角观察世界,真实地道出妇女在战乱中的心理感受与情感体验,以女作家特有的细腻书写自己亲历的战争带给女性的灵与肉的双重创伤,深情地倾诉了在“忠孝”与“慈爱”的抉择中催人泪下的反常态母爱,真切地吐露了封建社会中再嫁女子的忧虑与自卑,为女性群体留下了女性自我书写的留有体温的内心挣扎与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