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月5日晚,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的一群平均年龄20岁的应届毕业生首演了维克多&;#183;雨果的自由戏剧《千元赏金》。故事围绕格拉比欧为帮助热杜瓦一家,展开了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舞台上精彩的道白、幽默细腻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2.
7月5日晚,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的一群平均年龄20岁的应届毕业生首演了维克多·雨果的自由戏剧《千元赏金》。故事围绕格拉比欧为帮助热杜瓦一家,展开了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舞台上精彩的道白、幽默细腻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一群应届大学生把雨果的戏剧演得那样纯朴,那样真实,那样有滋有味,那样生动活泼……,竟将观众感动得落泪,就连孩子看了一遍又一遍,还不过瘾,这不能不说演出相当地成功。 看完这出由大学生饰演的《千元赏金》后,我  相似文献   

3.
戚蒙 《世界文化》2010,(6):22-24
<正>法国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改编自19世纪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它是由欧美乐界顶尖音乐人吕克·普拉蒙东和理查·科西安特共同打造的经典作品。作品于1999年9月16日一经首演,便以极具震撼力的音乐,极富视觉效果的舞美及演员精湛的表演在观众与音乐界  相似文献   

4.
自话剧《茶馆》1958年首演以来,于是之、蓝天野、郑榕、英若诚等老一辈话剧表演艺术家的精彩表演,便使之成为中国话剧家喻户晓的经典。上世纪80年代后,《茶馆》相继登上德国、新加坡、法国、瑞士、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舞台。如今,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等数十位北京人艺新一代实力派演员,协力推出的新《茶馆》作为在美国举办的“中国化节”的压轴戏,赴美交流献艺,不仅是中国话剧首次登上美洲大陆,也是《茶馆》继征服欧洲观众后的又一次破冰之旅。  相似文献   

5.
中国影戏在德国汪玉祥据说,德国观众与中国影戏的接触,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大约在十八世纪后半期,德国就有了皮影戏的演出,受到欢迎。美籍德人学者劳弗博士在其所著《东方戏剧》一书中曾记述,"在1781年8月28日德国文豪歌德的生日那天,曾用中国式的影子形象...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上演的法国当代喜剧《居里夫妇》1999年4月16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与观众见面的多半年来,这出戏已进行了三轮四十场演出。以喜剧形式出现在舞台上的居里夫妇的形象,不仅在该剧中引起了中国普通观众的兴趣,同时,在知识界。戏剧评论界也备受关注。《居里夫妇》原名《舒兹先生的勋章》,是法国作家让·诺埃尔·芬维克创作的。芬维克大学时学习现代文学,后当过记者,做过广告设计,也写咖啡喜剧,并为法国著名独角喜剧演员Coluche导演喜剧小品,1988年成为专业作家《居里夫妇》989年9月首演于巴黎的马居罕剧院,1990年获得…  相似文献   

7.
刘宝 《世界文化》2021,(4):30-34
尤金·奥尼尔(1888—1953)是美国戏剧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有"美国戏剧之父""美国的莎士比亚"之称.1916年仲夏,在新英格兰一个拥挤的海边小屋中,他的《东航卡迪夫》的首演成功开启了美国戏剧的传奇.此后40年,奥尼尔4次摘取普利策戏剧奖,并于1936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位美国剧作家....  相似文献   

8.
为了拍摄川剧长纪录片《角色》,本文作者随四川省文联举办的“送戏进校园活动”,走进了多所大专院校.在观看川剧的同时,也观察着周围学生.本文为对当今戏剧观众接受层面的一些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历史应该被保留,历史应该被反省、被反思和被反馈。——汉斯·马丁·辛茨1998年,在柏林著名的皇家御道“菩提树下”大街上,人们再次回首德意志普鲁士帝国时期的辉煌与衰败,一个美丽的名字“青岛”,在德国近40000观众中再次拂起情感的波澜,并在学术界引发热烈的讨论。一个在历史字典中并不光彩的称呼,一个曾被打上殖民烙印的海滨小城,在百年沧桑之后,走进当年殖民者后代的眼帘,在中国和德国学者与肤色各异的观众的关注下,再次成为历史界的焦点,并从容地接受一切审视、评论、欣赏和喝彩。德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名为《青岛》的展览,已经历时5载,…  相似文献   

10.
2012年4月5日,山西省晋城职业技术学院重新创编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于国家大剧院戏剧场拉开北京演出的序幕。首演当天,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  相似文献   

11.
北京的深秋寒气袭人。2002年10月19日晚,紫禁城午门广场前灯火通明,红墙、金瓦在灯光的照射下格外气势辉煌,一场以“盛世中华——流动的紫禁城”为名的中国文化服饰秀世界巡演的首演在此开幕。尽管当时气温仅摄氏三四度,但观众情绪高涨地期待着这场筹备半年的服饰精品表演的开场。随着中国传统民乐的奏响,当由上百名模特组成的阵容庞大的队伍,身着取材独特、色彩独特、造型独特的浓缩了中国文化底蕴的奇妙时装,从巨大的梯台上缓缓走下时,其磅礴的气势令观众震撼。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设计师胡晓丹以其设计的2000多件服饰作…  相似文献   

12.
《中外文化交流》2013,(6):82-85
以“丝路之源,魅力中国”为主题2013土耳其“中国文化年”在土耳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国文化年”为土耳其观众奉上的中国文化盛宴姿采缤纷,得到了土耳其观众的热情欢迎和广泛喜爱。2013中国“土耳其文化年”已于3月在京开幕。由此,来自土耳其的戏剧、电影、芭蕾、民间舞蹈、手工艺、美术、传统及古典音乐等领域的艺术家,将在一年内向中国观众展现土耳其灿烂的古代文明和优秀的现代艺术。——编者  相似文献   

13.
《中外文化交流》2010,(2):93-93
应2009年首届北京国际喜剧艺术节的邀请.台湾知名喜剧团体屏风表演班携代表作《莎姆雷特》,于去年12月第3次来京演出。《莎姆雷特》以“戏中戏”的形式。重新大胆诠释莎士比亚的4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自1992年首演至今,该剧已在台湾上演百余场.拥有14万观众。2007年,该剥首度登陆北京,受到大陆观众热烈欢迎,谢幕时全场观众起立鼓掌长达8分30秒。  相似文献   

14.
作为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所举办的中国地方戏曲展演活动内容之一的中国地方戏曲欣赏讲座《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日前举办。由此,这一自“中国文化年”开幕以来当地侨界参与最广泛、持续时间最长的一项弘扬中国传统戏剧的活动降下帷幕。在中国地方戏曲展演期间,近3000观众兴致勃勃地观看了5个场次的演出,其中近一半为法国观众,他们通过对中国传统戏剧的了解,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中国戏剧之美学与哲学价值更是赞佩不已。中国地方戏曲讲座使法国观众与中国演员得以面对面地近距离交流,许多法国观众认为,通过戏曲讲座不仅对中…  相似文献   

15.
严伟 《滇中文化》2001,(4):33-34
由云南省玉溪市花灯剧团根据同名歌剧移植改编大型革命现代花灯剧《江姐》,7月1日首演获得成功,老中青三代观众共同为这一花灯版的“红色经典”所演绎的悲壮的革命英雄主义赞歌而热烈鼓掌。  相似文献   

16.
姜华 《世界文化》2023,(3):19-22
<正>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是音乐剧史上一部熠熠生辉的作品。该剧于1998年在法国首演,一经演出便以其极具震撼力的视听效果轰动艺术界,上演二十余年仍经久不衰。在法语音乐剧的行列里,它是里程碑式的存在。它的开篇之作《大教堂时代》气势恢宏,更是作为该音乐剧的代表名作,为众人所熟知。这部音乐剧的二十周年纪念版曾于2019年在中国北京、上海等多地巡演,受到无数中国观众的喜爱。该剧改编自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的同名著作,在还原原著精神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1月,日本戏剧大师铃木忠志携其代表作《大鼻子情圣——西哈诺》和《李尔王》来京演出,因为长安大剧院的气氛,他便以之为演出场地。了解铃木忠志的“演员训练法”及戏剧体系后,便可参出其中意味——铃木忠志戏剧秉承的日本传统审美与中国戏曲的相契之处。  相似文献   

18.
今天,正当这个社会无所畏惧地正视着真理之时,尽管这样做是令人感到辛酸和悔恨的,但彼得鲁舍夫斯卡娅的时代已经到来。她的作品终于赢得了读者和观众,她的散文正在付梓,她的剧作正在国内外上演,她应邀前往许多国家出席她作品的首演式,她终于名扬天下。  相似文献   

19.
据说朱塞佩·西诺波利一走进德国和奥地利的歌剧院的乐池,场内的温度便急剧上升。若说在汉堡、维也纳或在西柏林的西诺波利之夜足可与在慕尼黑的卡洛斯·克莱伯之夜相匹敌,也决非过誉。1982年春,西诺波利在西柏林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首次将自己指挥的威尔第的歌剧《纳布科》录成唱片。这期间,他在柏林德国歌剧院两次指挥了威尔第的歌剧《纳布科》。每次闭幕时,观众都全体起立,谢幕时间长达20分钟。当晚的男主人公不是卡普奇里,也不是迪米特罗巴,而是西诺波利。朱塞佩·西诺波利(1946—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希腊,雅典的戏剧表演是最杰出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影响力极广的公共化活动。它们是与祭祀仪式有关的节日庆典和体育比赛的一部分。在雅典节庆中,整个城邦的人和成百上千的外邦人,连续几天聚集在剧场观看戏剧表演,共同感受戏剧所带来的情感上的冲击和思想上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