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新闻日益受到各家媒体的重视,它能够及时、迅速地对经济领域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本文以地市报为切入点,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发现经济新闻、如何写作经济新闻及如何写深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新闻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纵观我国的经济新闻,上乘之作并不太多;呆板、枯燥,“内行不爱看,外行看不懂”等现象依然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经济新闻如何走进广大读者心中,让广大读者理解、接受并喜爱,这就必须好好研究一下如何提高采写经济新闻的技巧,特别是如何增强其可读性,真正让经济新闻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李楠 《新闻爱好者》2010,(11):46-4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经济新闻要对地方经济建设起到服务、推进、促进的作用。而黑龙江省地方媒体如何更好地通过经济新闻报道服务于龙江经济建设,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跳出经济新闻报道写作方式研究的单一思路,将研究视点落在对外宣传、舆论引导、解析政策、双向互动及媒体自身产业发展几个方面,从经济学和新闻传播学两方面探求黑龙江省经济新闻如何更好地服务于龙江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4.
经济改革呼唤着经济新闻写作的更新。如何写好经济新闻,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准确地、巧妙地、形象地运用好数字,是写好经济新闻的一个有效途径。数字是事实的结晶与体现,能准确、简炼、醒目、直观地反映事实,有其他文字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一些经济新闻的价值完全在数字上。比如说,有关我国  相似文献   

5.
地市党报做好做活经济新闻报道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地域、行业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报道的高度、深度不够,流于形式、“唱四季歌”的文章很常见。事实上,读者比较关心经济方面的是和大家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如何深入浅出做好经济新闻;如何卓有成效地报道新成就,阐释新情况、新问题,更好地发挥经济新闻的社会功能,已成为媒体需要解决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6.
建设和改革的新形势给经济新闻的繁荣创造了新的契机。然而,经济新闻旧有的困惑并未消除,题材狭窄、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老毛病依然存在。深究起来,未能有效地丰富和优化其文化内涵是一个重要原因。文化:一个必需的服务中介经济新闻如何才能更好地为经济服务?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经济新闻服务于经济的途径。如果想当然地以为经济新闻可以直接服务于物质生产,那就失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媒的商品、市场和产业化问题,是新闻传媒经济的根本性问题,又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还涉及新闻传媒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更充分、及时地发挥新闻传媒的提供信息、服务、娱乐和进行生活指导、舆论监督等多方面功能,并提高引导的效果,如何既充分...  相似文献   

8.
建设和改革的新形势给经济新闻的繁荣创造了新的契机。然而,经济新闻旧有的困惑并未消除,题材狭窄、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老毛病依然存在。深究起来,未能有效地丰富和优化其文化内涵是一个重要原因。文化:一个必需的服务中介经济新闻如何才能更好地为经济服务?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经济新闻服务于经济的途径。如果想当然地以为经济新闻可以直接服务于物质生产,那就失之于简单化了。因为,这样的看法至少遗漏了经济新闻服务于经济的一个必需的中介——文化。  相似文献   

9.
数据是经济新闻不可缺少的材料,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新闻如果离开了数据,就没有说服力和可信性。如何处理好经济新闻写作中的数据问题,决不可掉以轻心。数据在经济新闻中有哪些具体的功用呢?首先是通过量的分析,表现事物发展变化的状况,反应经济活动的成效,突出新闻主题。经济新闻在反应经济建设成就上,常常利用数据的对比分析,有力地说明改革开放给经济工作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这一事实。如果没有数据分析,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其次是通过准确、具体的数据揭示经济新闻事实的价值,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的内容和含义。再次是利用数据说明新闻事实中的一些问题。它包括概念的解释、历史沿革、地理位置的说明,灾害程度的报道等等。恰当地运用数字可以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报道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新闻如何走进广大读者心中,让广大读者都能理解、接受并喜爱,这就必须好好研究一下如何提高采写经济新闻的技巧,特别是如何增强其可读性,真正让经济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记者的思想观念和知识面问题 要写好经济新闻,首先是记者(也包括通讯员)的思想要跟上形势,仍然有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作为一名记者,面对改革开放大潮中出现的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冷静的思考,然后去反映它,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促使其健康发展。比如在推行股份制试点、发行股票的过程中,就曾出现过股票热的浪潮。这时记者要引导读者科学地分析,冷静地理智地对待证券市场;股份制试点进入“快跑”之际,要引导企业经营者和读者,多注意着眼于企业内部机制的转换,使其与股份制相适应。经济新闻要以大市场为出发点,从市场出发来  相似文献   

11.
雷鸣  丁兴业 《青年记者》2006,(24):54-54
当前有许多地市报都辟有经济新闻版,但长期以来,经济新闻版留给读者的却是一幅“专业、呆板、枯燥、生硬”的面孔,往往“业内人不愿看、业外人看不懂”,经济版很难“活”起来。地市报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打造自己的经济新闻品牌,已成为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地市报想  相似文献   

12.
如何写活经济新闻,是长期以来新闻界探讨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或经济活动与百姓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的经济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多地关注经济生活,更多地关注经济活动,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搞好经济报道,越来越显得紧迫。  相似文献   

13.
作为经济新闻的一个细分。经验性经济新闻虽然在总结经济领域成就、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由于写作过程中难以摆脱回顾罗列成绩、枯燥数据过多等弊端,使读苔阅读兴趣大打折扣。如何把“鸡肋”变为“鸡肉”,是基层党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做强做精经济新闻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生活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经济新闻也就成为新闻宣传报道的重头。经济新闻在各媒体版面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经济新闻的质量影响着人们对媒体的选择。如何进一步改革我们的经济新闻报道,如何跳出以往经济新闻仅仅是数字罗列以及偏重工作性报告的老一套模式,把经济新闻报深报透报活,使经济报道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值得我们去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国民经济持续的高增长,使得经济新闻理所当然地成了各类新闻中最为热门的新闻。那么如何让经济报道充满生活气息、让观众有认同感喜闻乐见呢?笔者认为当前媒体在经济报道中渗透越来越多的人文化趋势,不失为一个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作为大众传媒传播社会文明的重要板块,经济新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新闻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主流舆论工具,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探索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新闻报道的创新,使经济新闻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已成为新闻从业者的一个新课题。为此,本文就如何创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新闻报道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龚宇 《新闻窗》2008,(1):95-96
在当今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经济建设取得的每一项成就,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都是众多媒体备加关注、追踪报道的焦点。如何提高经济新闻图片的报道质量,让经济新闻更好的体现经济发展规律,服务百姓生活,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博览     
「工作角度」和「新闻角度」有人说,目前报纸上的经济新闻,一是不算少,二是不耐看。经济报道中,至少有「半边天」是从工作角度发新闻的,而「工作角度」往往是各种业务活动的叙述,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成:领导作用 业务活动 效益数学=经济新闻。这种写法缺少新闻价值,读者不感兴趣。因此,经济报道如何把「工作角度」更多地转向「新闻角度」,是改革经济新闻写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闻在新闻报道中占有不小的比重。但长期以来,不少经济报道内容呆板乏味,缺乏可读性、鲜活性,以及报道公式化、概念化、数字化、浅表化等屡见不鲜。因此,经济新闻难写,而受众对一些肤浅的经济新闻也不欢迎,使读者群受到一定限制。经济新闻在报道的思想和方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恰恰是提高经济新闻报道可读性的“拦路虎”。本文从提高经济新闻报道写作的可读性入手,探讨了写作经济新闻如何走大众化之路,以及如何让新闻更具接近性和亲和力,以期经济新闻的写作更能体现民生民意、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经济新闻正成为受众日益关注的焦点。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目前仍有大量的工作汇报式、总结式经济新闻存在,采写经济新闻的记者还有相当一部分困于文秘的角色之中,难以自拔。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经济新闻的可读性?如何才能使经济新闻惯有的“死板面孔”变得活泼、可爱、特色鲜明?经济报道一般是指关于物质生产领域中新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既然经济报道在概念上被限制在“物质生产领域所发生的事实”,这就给增强经济报道的可读性带来了难题。但是,如果记者能够在采访及写作中很好地挖掘出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兴奋点,经济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