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基与故乡南田及温州情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基有近三十年的时间在故乡度过,刘基故乡南田与温州渊源深厚。在他一生中,他经常往来温州与家乡南田。现在温州诸县、市刘姓,奉刘基为太公,大率为刘基后代。有关刘伯温的传说、故事、诗歌、风情、民俗、童谣、民谣等,在温州大量流传。刘基是温州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先哲乡贤。  相似文献   

2.
瓯越文化区大致属于瓯江、飞云江、敖江的三江流域.而刘基故乡南田处于飞云江流域和瓯江流域的衔接地带,与此两大流域的联系十分密切.刘基故乡及其附近区域对刘基的影响很大,是刘基文化的根基.故刘基文化的根基在瓯越.此文的论证是将刘基和温州进行联系的具有本质性意义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3.
被后世称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的刘基,出生于温州文成县南田区。刘基是一位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特殊地位的杰出人物,既见著于青史,又在存在于黎民百姓的口碑之中,因此,刘基之于历史,已化成了文化的因子,存在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4.
《工之侨献琴》选自明代刘基的寓言专著《郁离子》。刘基,字伯温,浙江处州青田县南田(现属浙江文成县)人。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卒于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元文宗  相似文献   

5.
刘基军事辩证法思想之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基,字伯温(1311——1375),浙江省处州府青田县人(今文成县南田)。1360年刘基应召出山,辅佐朱元璋打天下,创造了许多以劣胜优、以少胜多、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的光辉战例,为统一中国,建立明朝,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间老百姓把他当成了“神”,能“未卜先知”,其实这是因为他的战略、战术思想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早具有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刘基,字伯温,浙江处州青田县南田(现属浙江文成县)人。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卒于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中进士,三年后步入仕途,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江浙行省都事等官。由于与执政者意见不合,大概于至正十四年(1354)便弃官归里。至元十八年(1358),朱元璋攻下金华、括苍,再三聘请刘基出山。经过一番考虑之后,他于至元二十年(1360)到了应天府(南京),向朱元璋陈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内涵出发。认为刘基恰恰是一个有着广泛社会联系、在社会各个层面和领域都发挥了巨大影响的人,可以把刘基和与刘基有广泛关联的一切统称为刘基文化。刘基文化涉及九个方面内容,它的研究内容。既应该包括真实的刘基: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阴阳家等等,还应该包括神化的刘基、附会的刘基,即既有历史意义上的刘基,又有民俗学、民间信仰、民间崇拜意义上的刘基.  相似文献   

8.
寓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中国寓言是世界三大寓言体系之一,而刘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寓言作家。我读了刘基的寓言专集《郁离子》和刘基的其他寓言,也读了一些研究刘基寓言的文章,很佩服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思想家、政治家与寓盲家。在《中国古代寓言史》中,我也曾经列专题论述过他的寓言,然而,当一口气读完《刘基寓言研究》之后,我又有新的收获,以为这本论著具有全面性、新颖性和独创性,是刘基寓言研究也是整个刘基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 全书从时代背景、作者人格价值取向、叙述类型、思想内容、思维走向、审美特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文章就刘基后裔、文物、遗迹在温州丽水地区分布情况所做的初步调查作出总结,刘基后裔主要分布在温州,约有10来个集居地,丽水地区的刘基后裔为分散分布;刘基文化在浙南影响广泛、有深厚的基础,有丰富的文物、遗迹。在物质层面上,形态多种多样,如刘氏宗祠、刘族古居、刘基及其后裔墓群、书籍、风物、楹联等看得见、活真肃穆的文化物质载体,还有精神层面、影响深远的文化素存在.比如刘伯温传说、青田鱼灯、春秋二祭、五四端午节。上述这些文化质素的广泛存在,加之刘基遗留下的各种著作,贯通浙南社会的各个层面,共同构筑了浙南刘基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刘基地域文化的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10.
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刘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后人多以“大儒”界定其地位。追溯刘基思想文化渊源和刘基的成家成名,可以说是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造就了刘基这位著名人物,而刘基又将儒家思想发扬和光大,丰富、并发展了儒家学说,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刘基身上所体现出的思想和智慧、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现代意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冯玉祥曾任陕西督军,宋哲元曾任陕西省主席.冯玉祥集团在陕西曾经修筑了西安至潼关的公路,曾经设立农林试验所,改进农业生产,曾经设立学校,发展教育,为改善群众的文化生活作出了相当贡献.冯玉祥与蒋介石发生激烈冲突,冯玉祥与陕西地方人士也存在不少矛盾,蒋介石利用冯玉祥与地方人士的矛盾,结束了冯玉祥集团对陕西的统治.  相似文献   

12.
在建国早期 ,古罗马人的衣食住行比较简单 ,随着罗马对外大征服 ,特别是在公元前 2世纪征服富庶的希腊和东方诸王国后 ,他们的衣着日益华丽 ,中国丝绸在罗马大受欢迎 ;他们餐桌上的菜越来越多 ,饮宴很讲究排场 ;他们的住宅愈来愈考究 ,富人们大肆兴建豪华舒适的别墅 ;他们的出行变得十分方便 ,形成了“条条道路通罗马”的壮景  相似文献   

13.
汉至唐,春秋谷梁学经历了从私学——官学——私学——官学这一周期性演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西汉官学兴盛,东汉官学则不振,魏晋南北朝私学繁盛,至唐虽借重科举占有官学席位,但此时官学皆因学风的转捩而被抛出正常的学术轨道,千年之间形成两个波峰和三个低谷的学术曲线。西汉官学之盛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学之盛有内在的区别,官学盛表现为政治地位的拔高,私学盛表现为民间学注疏学的高涨,这一切源于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内在张力而形成的反向互动。因此,汉至唐代春秋谷梁学总的情形是官学与私学反向互动,形成了官学与私学之间的盛衰演替。  相似文献   

14.
德国分裂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分裂后,两个德国虽然在政治上尖锐对立,但在经济上并没有完全中断往来。六十年代随着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两德关系也得到改善,1972年双方签署的关于双方关系的基础条约,为两德交流的加强奠定了基础。七、八十年代双方人员往来和经济交流的加强使两德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两德关系的发展为德国统一注入了精神信念,并在客观上推动了欧洲国际关系的继续缓和,为统一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5.
《Chinese Education & Society》2013,46(2-3):106-117
World War I had brought with it unprecedented disaster and suffering for the Russian people, which intensified the domestic class contradiction. Several million people had lost their lives in the imperialist war, the Russian economy had been destroyed, and practically all the people's resources used up. Large areas of land had been laid waste, many factories had closed, prices had skyrocketed, and the broad masses of working people had suffered both hunger and cold, struggling on the verge of death. The war taught the people. The war gave rise to revolution.  相似文献   

16.
Family characteristics' links to literacy learning and their differences across macrosystems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texts) were explored in multilevel analyses of the reading tests and questionnaire responses of 193,841 fifteen-year-olds across 41 countries. Students who had two parents, had higher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were native born, had more books at home, had more cultural possessions at home, had mor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t home, had no resident grandparents, or had fewer siblings (especially older ones) often had higher reading scores. However, country-level factors moderated these results. In richer countries, blended families (one parent and one stepparent)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t home were more strongly linked to reading scores. In egalitarian cultures, SES had a stronger link to reading scores. In collectivist cultures, single parent status, SES, and resident grandparents had weaker links to reading scores. Thus, macrosystems are crucial to consider for understanding how family characteristics might impact reading achievement.  相似文献   

17.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周恩来对这一理论作出了突出而又独特的贡献 :领导八一南昌起义 ,首探中国革命新道路 ;通过对革命经验与教训的总结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以及党的工作应“以乡村为中心”、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与中国相比,日本近代化的启动有着得天独厚的外部条件。由于中国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贫弱国以及在战略地位上的重要性,对西方列强而言,它们对东亚侵略的矛头主要是针对中国,因而对日本的压力就相对减弱了。同时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顽强的斗争大大牵制了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力量,也迫使它们改变对日本的侵略政策,为日本近代化的启动创造了比较有利的外部环境。日本近代化的启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建立在中国付出的重大牲牺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吴文藻是社会学中国化的奠基人,他大力推介功能学派并运用其理论分析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吴文藻的社区研究思想对当时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培养了一批社会学、人类学人才,如费孝通、林耀华等,确立了中国社会学在国际社会学界的重要地位。其理论和实践开拓了一条社会学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正是西方后现代主义酝酿之际,各种文艺思潮纷纷涌现。桑塔格在此时发表了《反对阐释》、《论风格》、《关于"坎普"的札记》等多篇文章,后结集出版命名为《反对阐释》。在这些文章当中,桑塔格提出了新的批评理论,在文坛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同时,她为先锋文化摇旗助威,她也因此成为新型文化的代言人。桑塔格留学法国的学习经历和美国当时的文化背景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促使桑塔格最终成为新型文化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