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震是东汉安帝时期的大儒与名臣。他精通儒学,居官清廉,身居高位,却不愿恋栈自保,对于皇帝的失德失政,每每极言直谏。杨震对朝政的批评,触及到东汉统治体制的所有弊端:外戚干政、宦官弄权、乳母乱政、贪污成风、朋党之争。秉执儒家"修齐治平"之学,没有真正融入官场"利益集团"之中,是杨震被当政集团迫害致死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东汉中期以前,今文经学由于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而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为了捍卫古文经学。许慎作《说文解字》,为古文经学最终压倒今文经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利用文字训诂的方法来探求古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本义,其实可靠,信而有证。  相似文献   

3.
梁阁亭 《课外阅读》2013,(14):56-57
东汉时,荆州刺史杨震听说王密德才兼备就征召他,举荐他为"茂才"。经过升迁,杨震做了东莱太守。当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原来由杨震所推荐为茂才的王密现任昌邑县的县令。为了感谢杨震的知遇之恩,王密深夜一人前来拜  相似文献   

4.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登上政治舞台是东汉南阳豪族文化上经学化的主导因素;东汉统治者自身重视经学,进而形成了研习经学的大环境,这对南阳豪族经学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维护南阳豪族自身政治、经济等利益的需要是东汉南阳豪族研习经学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杨震拒金     
《红领巾》2008,(5):22-23
东汉人杨震经常向朝廷举荐人才。他发现王密才华出众,便举荐王密为昌邑县令。后来,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王密得知后前来拜访他,并拿出一大笔钱,要感谢他的举荐之恩。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6,(3)
东汉名臣杨震,到东莱当太守时经过昌邑,曾受过他推荐的昌邑县令王密深夜来访,以十斤黄金相赠。杨震不受,王密就说:“暮夜无知者。”杨震怒道:“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愧然而退。后人遂称杨震为“四知先生”。杨震一向为官清  相似文献   

7.
廉洁奉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虽贪官甚多,却也不乏廉吏。东汉时的杨震就堪称廉吏。杨震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时人誉为“关西孔子”。他五十岁才登仕途,渐迁为东莱太守,上任时途径昌邑,县令王密以前曾得到杨震荐举,乃于夜间怀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经学教育在东汉臻于全盛,对此,前人论述详备;然盛极而衰,东汉末年的经学教育江河El下、辉煌不再,是为我国古代学术思想之一大转折与变局,其原因何如?兹尝试述论之。  相似文献   

9.
两汉博士兼具学术性与政治性,并在两汉有不同的表现。西汉时博士征任是学术向政治靠拢,东汉时则是政治向学术靠拢。对于经学博士们来说,其看重的也是博士的政治性。东汉经学大师往往远离政治,在学术上,经学博士不再具权威性。此外,两汉博士的为官情况表明,即使单就政治性来说,经学博士的政治影响力也并不高,始终受皇权的支配。  相似文献   

10.
自汉武帝"春秋大一统"后,儒家经典开始在最大范围内成为知识分子共同的经典。或为立功受禄,或为立德立言,总之形成了以儒家经典为对象的统一的经学。然而由于社会政治需要和治学方法的不同,经学截然分化为相互对立的今古文经学,并在以后的几百年岁月里不断因为政治利禄或道统因素发生激烈争斗,最后以东汉末的今古文经学之融合暂告一段落。通过对经学在两汉的四次纷争,尤其是在东汉的三次纷争的梳理,勾勒出经学在两汉的发展轨迹,进而分析东汉末今古文经学走向融合的根本缘由。  相似文献   

11.
神仙道化剧是元杂剧作家在全真教理念指导下,本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创作思想来选取题材、塑造人物、设计结构、安排情节的.全真教对神仙道化剧题材、结构、情节、人物形象等打上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12.
用廉政文化眼光,解读宋代吕本中《官箴》提出的“清慎勤”三事,揭示其内涵和意义。《官箴》以“清”冠篇首,义贯全文,阐发了“临财”廉的内涵。首次赋予官员种种“清”的品格,“清官”概念首现中国廉政文化史,《官箴》成为历史上“清官论”嚆矢。著者吕本中采集“前言往行”,结合自身为官体验,为“清官论”注入很多新鲜元素,成为资政诲人的思想工具。  相似文献   

13.
当今对于唐代艳诗的研究多集中在中晚唐阶段,然而多数论著所论及的中唐多指以元白等人为代表的元和以后的中唐。实则中唐前期的艳诗创作出现过一次转折,之前颇为萧条,之后则开始呈现出复苏的趋势,并在不少方面都体现出向元和以后艳诗转变的倾向。此外还有一部艳诗选集《玉台后集》也在此期问世。对于此期艳诗的考察可弥补当前艳诗研究的空白,也可为元和以后艳诗的兴盛提供一些可探寻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扬雄文学思想对东汉文论有较大影响,桓谭、王充和班固学习扬雄自创体系的著述精神,接受他尚用、华实相副、事辞相称的观点和评论作家作品的意见以及其他文学见解,并有所发挥,从而为东汉文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15.
戴震与朱熹同出于徽州,又各领时代风骚。程朱理学受到统治者和理学家的大力提倡,却遭到戴震的猛烈攻击。有人认为,戴震早期是程朱理学的信徒,晚年转而攻击理学,是忘本。我们在考察戴震评价朱熹的大量具体材料后认为,学界对戴震与朱熹理欲观的对立方面注意太多,未能看透戴震对朱熹的态度是真正地“批判与继承”,所以造成了学术理解上的视差和误读。戴震对朱熹的态度看似很矛盾,但只要抓住戴震治学“实事求是”、空所依傍的特点,就能理解其中原由。朱子对戴氏有深刻影响,戴震对朱熹有公允评价,并且态度始终如一。本文力求公正地看待其间的传承关系,从而纠正那些认为戴震思想有前后期的不同以及晚年竭力诋毁朱熹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6.
论杨潮观杂剧的民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潮观是清中叶著名的杂剧作家。他的杂剧着重表现封建官吏的生活 ,宣扬儒家的政治思想 ,劝善惩恶 ,整饬吏治 ,以达到洗涤人们心灵 ,净化社会风气的目的 ,其中表现得最突出的是民本思想。《汲长儒矫诏发仓》赞美汲黯矫诏发仓 ,解民倒悬 ,勇担风险的仁义精神 ;《夜香台持斋训子》歌颂 母教子有方 ,反对酷刑 ,主张善待百姓 ;《下江南曹彬誓众》和《诸葛亮夜祭泸江》宣扬禁暴非战 ,保民安民思想。他能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 ,用自己的崇高人格、人品、人心来创作杂剧 ,把目光投向重大的社会问题 ,关心民生疾苦 ,表现百姓情怀 ;无疑在思想高度上已高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  相似文献   

17.
元代真定路是京师大都的南大门,是出入大都的重要门户,因临近全国的政治中心而成为南北交通要冲.因大部分辖地是宽阔的平原,陆路交通极为便利,滹沱河也是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因而真定路在全国的交通网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便利的交通成为促进元代真定路经济发展的极为有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清代前期,杜臻、顾祖禹、陈伦炯等学者,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渤海周围地区的海岸、海岛和海区的地理形势,分析了海口、海港和海道的军事、经济价值,为当时的海防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在明代中期诗坛崇尚盛唐诗风的大背景下,杨慎的六朝诗论显得特立独行。他的六朝诗学观在溯源六朝与唯唐是尊的诗学取径上及"性情"与"格调"统一的问题上与明中期主流诗论明显不同。分析其间原因,杨慎的诗学主张——崇尚六朝,不仅是为了革除时弊,还与其被贬云南所造成的心灵创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