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说教材 1.本框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是高三第一课第二节的第一框题.第一课,我国的国家制度,包含国体(即国家性质)和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第二节从政体方面阐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本节共设四个框题,本框题<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讲马克思主义关于政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这是理解我国政体知识的基础,因此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内容。本框涉及的概念比较多 ,概念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重点、难点 ,要注意理清以下九个方面的关系 :一、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国体与政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含义不同。国体即国家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3.
一、本单元考点本单元包括政治常识第一课和第二课内容,这两课内容分别从不同的层面阐述我国的国家制度。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用宪法、法律确认和规定的国家性质(国体)和国家形式(政体)两方面的总和,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法定规范,因而是政治常识的主体知识,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2006年江苏卷考试说明对本单元知识的考核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4.
同历史上任何国家政权一样,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也是国体和政体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是它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它的政体。本来,同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比较,我国国家政权的优越性,不仅首先表现在国体方面,而且也应同时表现在政体方面。我国国家政权如若不具有政体方面的优越性,则其国体方面的优越性就难以充分发挥实现。  相似文献   

5.
三、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重点理解】1.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之间的关系(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自己的历史任务。(3)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的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最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人民民主专…  相似文献   

6.
【教学分析】(一 )教材分析 :本节继续讲述我国的国家制度 ,与第一课实际上是一个知识整体。第一课介绍了有关国体、政体、国家职能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则讲述国家职能实施的物质载体———国家机构 ,教学重点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教学难点是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二 )学生分析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虽然会感受到国家机构的存在 ,通过新课的学习也有了粗略的了解 ,但由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以及思维方式的束缚 ,对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职责及活动原则还认识模糊 ,尤其是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教学目标】(一 …  相似文献   

7.
高职高专《宪法》教材对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这两个基本概念所作的界定值得商榷。国家性质与国体,政权组织形式与政体在内涵与外延上应有区别,不能简单等同。  相似文献   

8.
中学政治教材的编排,从形式上看,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它全书分作数课,每课分作数节,每节又分作数框,课有课题,节有节题,框有框题。教学中,教师们一般只将这些课题、节题、框题作为讲授的顺序,或只将它们视作讲授某一内容的记号,而并不对课题节题框题本身深究,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我们应当结合这些课题节题框题,匠心独运地去讲授课文,从而让课题节题框题都发挥出教育教学的种种功能。第一,发挥“复习已知知识”的功能高一政治经济学第八课“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课题中有“市场”这一概念,“市场”是第二课出现并详细学习过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一、说教材 1.本框题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本框题教学的知识内容是上一节课教学知识内容的延续.学生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和掌握了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单一的市场调节会导致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破坏,造成社会资源浪费.所以,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必须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这就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讲述的内容.同时,要想讲好下一节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一框,也必须首先学习了解本框题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框题主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本框题是第二节内容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第二课的重点内容之一,从学以致用,增强教学针对性及实效性看,是被以往教学实践证明了的很受学生欢迎,对学生影响很大的经济观点,有其直接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三《思想政治》由前言和五课内容组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其达到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时可按下列六个方面重新组合: 一个“主题”。即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知识网络可概括为: 两个“原则”。一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即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二是联合国本身及会员国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三对“制度”。即资本主义国家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制度、民主制度和政党制度。无论是国家性质(国体)、国家职能、国家政权管理形式(政体),还是各种民主制度、政党制度,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区别主要在于:一是阶级性质不同,这主要是由国体  相似文献   

11.
第一课国家制度(上) 本课是按照由一般到我国的逻辑结构进行阐述的,重点在我国,从教学内容上看有两条线索,重点在后者。两条线索都是以国家性质为核心。一条是一般性国家问题的理论:_,决定目体三于书反映职能政体(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  相似文献   

12.
对于内涵丰富的政治史教学,如何在教学中滋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以人教版《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为例,以联邦制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以选举权协调大州和小州的矛盾,以三权分立制衡国家公权力是教学中的重点。然而,在高中政治课程中也会涉及民主共和制下的国体、政体、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且出于举例典型性的考虑.  相似文献   

13.
【备考角度提示】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与国体相比,政体不如国体重要。历史上国家的政体较为复杂,更容易被混淆。君主制:原指由个人掌握最高国家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后来它的含义发生变化,指同共和制相对称的?种政权组织形式。共和制:与君主制相对,指通过选举产生最高国家机关或国家元首的?种政治制度,通常与代议民主制度通用。总统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议会内阁制相对称,指选民分别选举总统和国会,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内阁制: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人民代表大会制:…  相似文献   

14.
知识园     
一个国家的称谓,既反映这个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即“国体”),也反映这个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而政体是由国体所决定的。国家的称谓主要有以下数种:帝国一般是泛指皇帝握有最高权力的君主制国家。如历史上的罗马帝国、清帝国等。王国指以国王为国家元首的君主制国家。如沙特阿拉伯王国、荷兰王国、约旦王国等。但不同的王国,国王享有的权力大小不同,有的国王无实权,有的国王的权力却很大。共和国指采取共和制的国家的通称。其含义是泛指其国家代表机关和元首均由选举而产生。  相似文献   

15.
一、说教材1.教材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是初三教材第一课第一节的第四框题,是第一节的结论,也是第二节第一框题的理论基础。本框题有三个知识层次:原始社会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私有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氏族制度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层次论证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第二层次论证私有制产生  相似文献   

16.
这是经济常识下册第五课第一节第三框题的内容,是前两框题内容的延伸,同时为后面所学知识“税收”做了铺垫,是衔接前后知识的纽带,是第五课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一、说教材 1.教材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是初三教材第一课第一节的第四框题,是第一节的结论,也是第二节第一框题的理论基础.本框题有三个知识层次:原始社会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私有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氏族制度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层次论证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第二层次论证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层次论证氏族制度的瓦解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们共同论证本框题所表明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一、说教材 1.本框题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本框题教学的知识内容是上一节课教学知识内容的延续。学生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和掌握了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单一的市场调节会导致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破坏,造成社会资源浪费。所以,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必须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这就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讲述的内容。同时,  相似文献   

19.
一、说教材 1.本框教材所处的位置及教学目的 初二教材有关法的内容有两大板块,即国家与法、公民与法。本内容处于第二板块。这一板块有八课。本框内容讲授公民的经济生活权利,在公民的所有各项权利中,本框内容在教学中排序为第三位。可见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是树立公民法律意识极其重要的方面。在本课中(第十二课)有三框题,本框题又处于第一框,把握什么是合法财产和义务是基础。本课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采用了由一般到特殊、由共性到个性的演绎推理的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一、说教材 1.本框教材所处的位置及教学目的 初二教材有关法的内容有两大板块,即国家与法、公民与法.本内容处于第二板块.这一板块有八课.本框内容讲授公民的经济生活权利,在公民的所有各项权利中,本框内容在教学中排序为第三位.可见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是树立公民法律意识极其重要的方面.在本课中(第十二课)有三框题,本框题又处于第一框,把握什么是合法财产和义务是基础.本课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采用了由一般到特殊、由共性到个性的演绎推理的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