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梭的公民教育观在其道德共同体的政治构想中占据重要位置。卢梭认为,培养公民对国家的整体道德认同感是关乎共同体成败的关键,这一诉诸人类心灵的工程有赖于道德教育。卢梭将"公意"的形成作为国家整体人格构建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赋予人民心灵以民族的形式培养公民的爱国情怀,公民宗教在一定程度上将公民对神的崇拜与对国家的崇拜结合在一起,起到法律等政治体制无法替代的政治作用。卢梭的公民教育观对于我国当前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卢梭的公意难以理解,但依据卢梭的著作,我们可以把公意看做主权者之意志,其目的在于反对不平等,避免人对人的依附。但这并不是公意的全部。因为人类政治社会之所以存在人对人的依附,关键在于人本身具有把“我”转移到他者身上的能力。因此,公意的问题就在于,每一个人如何发挥这种转移能力,与他人一道形成一个平等的主权者共同体,使其真正成为每一个人依赖的中心,把人与人的相互依附转变为每一个人对共同体的依赖。  相似文献   

3.
公意学说是卢梭政治学说的核心内容,也是促使种种分歧产生的关键所在.卢梭从倡导真正的自由和平等这一目的出发阐释公意理论,却衍生出与其本意完全相反的结论,也因此成为历史上一个颜受争议的人物,民主主义者和专制主义者都从他的政治学说中寻找理论根据.本文试分析卢梭<社会契约论>中公意的含义、公意与其他意志的关系、公意的特性以及公意学说存在的问题,力求对卢梭的公意学说做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围绕着"主权在民"一说对政治权利的真正原理进行了阐述,并把国家奠定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论述,其中"公意"是卢梭政治思想的核心概念。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加强对中国公民公共意识的引导,从而推进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被奉为民主主义先驱的卢梭其政治哲学却蕴含民粹主义倾向。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本是政治哲学中不可或缺的逻辑支点,卢梭却彻底排斥工具理性,以价值世界颠覆事实世界,建立起应然的理想国。他以独特的联合契约形成了抽象的公意,成为民主主义的理念基础。但公意支配一切,个体自由在公意中沦落,制度在公意中缺失,使民主主义有从理性走向非理性的可能与倾向。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自由主义者常常夸大洛克和卢梭的不同,把前者看作自由主义的奠基人,而把后者视为专制政治的拥护者。这是对卢梭政治哲学的误读,误读的根源在于仅抓住《社会契约论》中的只言片语,而不是从通篇论述中去理解公意和绝对主权。实际上,如果按照卢梭本来的论述去理解卢梭,我们会发现,如洛克一样,卢梭对生命、财产和自由等权利同样关注,对权力导致专制的趋向十分警惕;他不仅严格界定了公意、全体和主权等被反复误解的概念,避免人们将多数理解为全体,将多数的意志理解为公意,还设计出种种方案限制政府权力,保证公意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魏鼎 《华章》2010,(29)
"公意"是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的核心概念,他试图通过代表人民公共利益的"公意"来建立理想的政府,降低政府的地位,充分尊重个人的意见和权利.本文通过对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论述的公意的来源、确立、执行以及维持等问题的思考.进一步了解卢梭公意思想的内容、自身的局限性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意学说是卢梭整个政治学说大厦的根基,卢梭的公意学说是在批判启蒙思想家工具理性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生活环境与经历,运用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演变的逻辑推理,以社会契约的方式最终产生.卢梭期望借助公意学说来解决文明社会发展中的弊端,实现精神秩序与社会秩序的完美契合.卢梭从价值尺度的角度追问政治权利的本质原理问题,触及道德共同体构建的命脉要素,他通过对已有政治哲学的改造,试图建立真正良好的社会秩序,让道德保证社会成员享有真正自由民主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张齐东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4):21-22,156
公意是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的重要概念。公意理论作为卢梭社会政治理论的重要内容,具有强烈的普遍性、强迫性和公正性。对公意存在的现实性、公意如何体现、谁的意志代表公意和公意可能导致集权或多数人的暴政等方面的反思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当代,对卢梭的公意思想进行深入探讨也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自由主义者常把卢梭视为专制政治的拥护者。这是对卢梭政治哲学的误读,误读的根源在于没有从《社会契约论》的通篇论述中去理解公意和绝对主权。卢梭对生命、财产和自由等权利同样关注,对权力导致专制的趋向十分警惕;他不仅严格界定了公意、全体和主权等被反复误解的概念,避免人们将多数理解为全体,将多数的意志理解为公意,还设计出种种方案限制政府权力,保证公意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启蒙运动的精髓就在于思想的独立与自由,卢梭一生宁愿孤独也不放弃自由的生活,是启蒙运动精神的最佳范例。卢梭在思想上崇尚个人自由,同时在社会生活上又十分注重人的社会性,提出"公意"概念,主张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以形成真正的公意,并最终有效地保障个人自由。  相似文献   

12.
启蒙运动的精髓就在于思想的独立与自由,卢梭一生宁愿孤独也不放弃自由的生活,是启蒙运动精神的最佳范例。卢梭在思想上崇尚个人自由,同时在社会生活上又十分注重人的社会性,提出“公意”概念,主张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以形成真正的公意,并最终有效地保障个人自由。  相似文献   

13.
公意思想是卢梭的政治思想中一个模糊而有分歧的概念。“公意”的提出是为了解决自由与权威之间的矛盾问题。公意体现出了共同体成员的普遍利益,具有平等性和独立性。同时,卢梭的公意思想也具有很强的理想化色彩,包含着诸多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14.
卢梭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是以自然状态作为参照系,从根本上探寻人道层面内人性自由与幸福朝向自然状态可能达到的最高限度,从而展示出一个样板人生。为此,卢梭开始了两个方面的宏大规划:一方面,通过公意社会的设计,旨在实现普遍的自由;另一方面,卢梭开始爱弥尔的教育方案,以预防自由社会的普遍堕落。不过,爱弥尔并非要通过教育培养成一个自然状态中的自然人,而是要成为一个处在公民社会内又独立于社会意见外的自足与幸福的人,一个区别于哲人、基督徒和好公民的高贵的人,以纠正公意社会可能出现的低等人的普遍统治。尽管爱弥尔的教育成功存在很多偶然,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保持卢梭式的追问,保持哲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主权者”拥有建立在公共利益基础上的关系到共同生存及公共幸福的“公意”.“中国梦”属于一种“公意”.今天的“中国梦”是以现代梦和复兴梦为基础的人民幸福梦,它的提出时间切合了“公意”的一种表现——法律提出的时间规律;“公意”与“众意”不同,“中国梦”不是某个政党梦、政府梦,也不是所有“我的梦”的集合,它的基础是公共利益;“公意”的实现没有统一模式,需要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个人的力量的结合,公共权威促进这种力量的结合,中国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要把“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统一起来,要明确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16.
公意思想是卢梭的政治思想中一个模糊而有分歧的概念。“公意”的提出是为了解决自由与权威之间的矛盾问题。公意体现出了共同体成员的普遍利益,具有平等性和独立性。同时,卢梭的公意思想也具有很强的理想化色彩,包含着诸多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17.
卢梭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自然状态"的比照,为人类设想了一条通过重新契约,由"公意"保证的救赎之路。这成为卢梭通过教育改造人性的政治理论前提。卢梭的教育理念是试图通过教育改造人的精神,从而培养具有共同美德的新公民,进而实现他道德理想国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的中国,宣传卢梭思想之功最大者,非梁启超莫属。《卢梭学案》是其宣传卢梭思想的代表作。该文主要围绕着卢梭生平、社会契约思想的宗旨、社会契约与公意及主权的关系、公意与法律的关系、主权与政府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其理解不乏准确、可贵之处,也有明显不当、含混和遗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王爱莲 《天中学刊》2005,20(6):16-18
对于以社会契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国家,卢梭主张以法律的手段进行统治和管理,实行法治.在卢梭看来,法律是人民公意的表现,它反映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使身为政府行政官员或者君主,也要遵守而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其职责是维护法律而绝对不是滥用法律和侵犯法律.  相似文献   

20.
卢梭通过“公意”理论发展出了一套从“自然自由”到“道德自由”的理论,最终得出了当人们不服从社会规则所代表的“公意”时,就可以强迫他们服从的结论.以赛亚·伯林对卢梭的“强迫他人自由”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认为这是由于卢梭将自由绝对性和社会规则的绝对性相等同而得出的结果.本文认为,卢梭使用的自由概念和伯林的自由概念是不同的,卢梭的自由理论不会导致奴役制度,在卢梭的理论中,“强迫他人自由”并不构成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