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现代语文》2007,(6):50-50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  相似文献   

2.
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礼仪,对个人来说,是一个人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说,是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崇尚礼仪的优秀历史文明传统是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一、开展礼仪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礼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礼仪在我们生活、工作当中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个人来讲,礼仪是一个人道德水平、思想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说,礼仪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大到国家、单位、学校;小到家庭、个人,礼仪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因此,开展礼仪教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才会被认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4.
刘红  王端海 《考试周刊》2015,(14):156-157
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的,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及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5.
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也是一个人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的体现.但在大学校园中,仍有许多不守礼仪的行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对礼仪修养的漠然,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6.
"不学礼,无以立也."礼仪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对他们来说,是否知礼、尊礼、守礼,既是个人成才的关键,也是建设文明、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对于教育改革产物的独立学院大学生来说,他们综合素质的高低,还直接影响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而礼仪修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关注大学生礼仪现状,提高大学生礼仪修养,是当前独立学院教育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礼仪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形式固定下来的道德行为规范。对个人来说,它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讲,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着悠久的礼仪传统,并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教师讲究礼仪美,对于发扬礼仪传统、提高全民族素质、为中国在世界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注重礼仪教育的必要性礼仪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的标志,也是一个人思想觉悟、文化修养、品德修养的重要标志,它是时代风尚与人们的道德品质的体现,也是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的体现。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而言,他们需要  相似文献   

9.
礼仪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良好的礼仪修养是当代大学生展示自我的必备素质。然大学生礼仪修养欠缺、道德水准偏低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可使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从社会的角度看,礼仪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礼仪文明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历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广泛深远的影响,《周礼·春官·肆师》:"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而对一个人而言,礼仪则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北齐书·皇甫和传》:"及长,深沉有雅量,尤明礼仪。"荀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社会化是一个人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幼儿的  相似文献   

11.
礼仪是衡量人的气质及人格的重要尺度,是个体素质的集中体现。知书达理、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对师范生来说,礼仪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大学校园里不文明的行为时常可见,部分师范生的文明礼仪修养现状不容乐观。本研究从高校礼仪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入手,剖析当前高校师范生礼仪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希望通过分析原因,找到改进高校师范生礼仪教育的对策,为优化教师教育的精神氛围创设条件。  相似文献   

12.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们进行交往时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乖生活习俗的反映。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需要深入有效开展礼仪教育。从培养礼仪情感、丰富礼仪知识、训练礼仪技能、维护礼仪环境四个要素方面来深入探讨大学生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13.
礼仪修养是一个人思想觉悟、文化教养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社会风尚和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礼仪素质缺失现象也屡见不鲜。因此,我园针对当前社会和自身的实际现状。努力用传统礼仪文化打造和谐园所。  相似文献   

14.
周勇俊 《考试周刊》2011,(86):207-207
礼仪代表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思想修养、交际能力等.是个人适应时代要求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对中职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技术知识的提升,而且要加强人文精神的培育,而礼仪教育便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礼仪教育对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优雅的举止和健全的人格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礼仪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它具有承传性、规范性、差异性、可操作性、时代发展性等特征,它的内涵极其丰富,尤其是我国的传统礼仪,更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它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特质,所以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誉。礼仪的功用是多层面的,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一个社会组织的形象塑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现代大学生来说,加强礼仪修养,知书述礼,做到文质彬彬、内外兼修,方显其精神风貌和文明风范。  相似文献   

16.
崔玉娟 《甘肃教育》2011,(19):44-44
礼仪是一个人个性品质、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和交际能力等的外在表现,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所以礼仪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之一。目前,由于社会大环境中不文明行为的熏染及文明礼仪教育的欠缺,作为祖国未来支柱的幼儿,对文明礼仪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礼仪认知与行为相脱节,一些幼儿甚至已经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针对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礼仪,作为道德的一个范畴,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那么该如何搞好中小学生的礼仪教育呢? 认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的基础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不论社会如何发展,其价值观如何,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必定适应于那个阶段的社会经济基础。所以说,礼仪教育是培育文明型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礼仪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形式固定下来的道德行为规范。对个人来说,它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讲,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着悠久的礼仪传统,并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教师讲究礼仪美,对于发扬礼仪传统、提高全民族素质、为中国在世界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执行者。施行者。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或管理实际上是一种交际,也就是说,教师大量的职业行为就是同…  相似文献   

19.
礼仪是衡量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准绳。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外,个人内在礼仪修养也是未来职业竞争力的一部分。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现状及开设礼仪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的必要性,同时提出几点礼仪公共课程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20.
南志国 《大学时代》2006,(11):164-166
礼仪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它是立足社会、成就事业和获得美好人生的基本条件。师范生在走上教师岗位前应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然而近年来师范生在礼仪方面存在明显的缺失现象,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师范生礼仪方面缺失现象的列举以及造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就如何加强师范生礼仪教育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