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纤者     
叶臻 《现代语文》2004,(11):10-10
有江河的地方,就有背纤。思念岸又告别岸,奔赴岸又远离岸,把背影留给桑梓的树,把背影留给旧地的白发,把背影留给在远山伫立的望夫石.踩一路牵挂,把女人的故事演绎成船尾翻卷的浪花。  相似文献   

2.
背纤者     
有江河的地方,就有背纤者。思念岸又告别岸,奔赴岸又远离岸,把背影留给桑梓的树,把背影留给旧地的白发,把背影留给在远山伫立的望夫石。踩一路牵挂,把女人的故事演绎成船尾翻卷的浪花。唇吻春之晨露,头顶夏之烈日,胸揽  相似文献   

3.
[原文]有江河的地方,就有背纤者。思念岸又告别岸,奔赴岸又远离岸,把背影留给桑梓的树,把背影留给旧地的白发,把背影留给在远山伫立的望夫石。踩一路牵挂,把女人的故事演绎成船尾翻卷的浪花。唇吻春之晨露,头顶夏之烈日,胸揽秋之寒霜,脚踏冬之冰雪,腰间的酒葫芦煮沸年年岁岁的热血。弓腰、低头、发力,手指抠住黄泥,手指抠住岩石,一路扔下的破草鞋,是里程的碑石,也是生命的标记。  相似文献   

4.
背纤者     
有江河的地方,就有背纤者。思念岸又告别岸,奔赴岸又远离岸,把背影留给桑梓的树,把背影留给旧地的白发,把背影留给在远山伫立的望夫石。踩一路牵挂,把女人的故事演绎成船尾翻卷的浪花。唇吻春之晨露,头顶夏之烈日,胸揽秋之寒霜,脚踏冬之冰雪,腰间的酒葫芦煮沸年年岁岁的热血。弓腰、低头、发力,手指抠住黄泥,手指抠住岩石,一路扔下的破草鞋,是里程的碑石,也是生命的标记。把纤绳拉直,把坎坷拉直,把弯弯曲曲、苦苦咸咸的岁月拉直,把蜿蜿蜒蜒、颠颠簸簸的人生拉直。用喘出的粗气与寂寞耳语,用撕裂胸腔的船工号子与漫长的孤独对话。用滚滚的浊…  相似文献   

5.
一边是贺兰山,一边是西夏王陵,我就这样被它们夹在中间,我努力地把眼睛转向贺兰山,我把我的背影留给西夏王陵。风中的李元昊还在暮色里倔强地述说着,说着一个男人既豪情万丈又悲情万分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棉花糖     
我看见一个女生走过来,忙迎上前去,十二万分热情地招呼道:“美女,买根棉花糖吧?”她呆了呆,然后不耐烦地摇摇头,走了,把一个雪白的羽绒服包裹着的背影留给我。  相似文献   

7.
背影是离别时最后的留念。它总是渐渐远去,渐渐朦胧,让人想把它留下却又无法挽留。这离别的惆怅“常使英雄泪满襟”。人的一生,要经历多少次分别,要目睹多少个背影远去。可是,一个身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却是朱自清心中挥之不去的感动。这《背影》也感动了我,让我想到另一个穿着黑色夹克在雨中奔跑的背影。  相似文献   

8.
时间把我停留在即将考试的旅途。很喜欢汪国真的一句话:"既然选择了远方,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的确,远方正如威严而人人都希望抵达的城堡,前面固然充满  相似文献   

9.
老师的背影     
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留给我们一个伟岸的背影。呵背影,老师的背影,多像一位军舰上的舰长,率领我们冲向知识的海中,在波峰浪谷间拼搏,在乘风破浪中成功。  相似文献   

10.
李塔塔总是独来独往,留给大家一个孤单的背影。转来班上好几天了,从没见他跟任何同学说过半句话。同桌林小梦在脑袋里画了个巨大的问号,难道这家伙没有舌头?  相似文献   

11.
留给季节     
走向远力-留,合季节一卜倔强钩背影欢笑与扛J水注人所有沉甸甸的日了于是拥有的傅一天都有了新的收获留给季节一双执著的足迹山依旧水依旧走这万熟悉的故一于梦不再奢侈鹅藕行进时将所有深情的呻负都留给季节并坐_h限光的船留给季节@苏战冰  相似文献   

12.
走进父亲     
童年有可口的棒棒糖,童年有飞扬的红气球。童年有——板着脸的父亲。总是在得意于轻松完成作业时,父亲走过来了,无言地给我几个刺眼的红叉;总是在怯步于门外倾盆大雨时,父亲走开去了,漠然地留给我一个高大的背影和一把蓝色的小伞;总是在与母亲撒娇时,总是在埋头做题时,  相似文献   

13.
即使他将背影留给你的时候,你依然知道并坚信他的脸上仍会是一种真诚的微笑。  相似文献   

14.
1 李塔塔总是独来独往.留给大家一个孤单的背影。转来班上好几天了,从没见他跟任何同学说过半句话。同桌林小梦在脑袋里画了个巨大的问号。难道这家伙没有舌头?  相似文献   

15.
有个学生写随笔引用一段西方人的话,说,如果你的麦捆遗落在地里了,那就不用去找了。你已经把它留给了流浪人,你已经把它留给了贫弱者,你已经把它留给了捡麦穗的孩子……我看了之后静思半晌.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把这样的仁爱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16.
两千年前的一汪秋水边,风轻轻地拂过芦苇荡,浮起一片秋光。庄子身后,是请他为相的楚国使者。面对荣华富贵,庄子“持竿不顾”,依旧陶醉于悠然的隐者生活,只留给使者上个背影,坚挺直立的背影。  相似文献   

17.
离别,才美     
相聚本是为了离别…… 但是,离别不是永别。 不知何时开始,离别戴上面具,不断从我面前走过,没有问候,只留下一地的落寞。它毫不留情地撕碎了白桦树下曾经的海誓山盟,不费吹灰之力就拔起了我们相聚时的难分难舍,只把孤寂与冷清的背影留给我们。  相似文献   

18.
在所教的语文课文中,《背影》是我最喜欢为学生有感情地范读的课文之一,尤其读到年迈的父亲艰难地攀爬月台亲自为儿子买橘子那一节时,我扫一眼课堂上认真听读的学生,总能发现有一些学生眼睛已酸,坐在下面悄悄地抹眼睛。
  本文的刻画角度真的是很新颖,选择通过"背影"来刻画父爱———尤其是在一个沉重灰暗又笼罩着生活的辛酸的环境氛围中,那个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年迈父亲动作艰难甚至可笑的攀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不知打动过多少人的心?让多少人为这种朴实无华甘心情愿为孩子付出的父爱而潸然泪下?生活中,人在展示和表现自我的时候,只注重前面表情、言语的修饰和美化,把光辉灿烂只留给了正面,往往忽视了背面,让背影始终处于原始状态。所以,背影所呈现的只有人故有的真实、朴素。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如同电影中一个特写镜头,拍得那么细,拉得那么慢,"攀""缩""倾"等这些准确传神的动词的运用刻画了一个努力、笨拙而艰难的背影里,这一背影承载着太多的人生的艰辛和不易,承载着太多的沉重的爱和责任······仿佛凝重的父爱就定格于那一幕,让每个人为这个身体臃肿但仍不辞劳苦的父亲,产生深深的敬意、爱戴和怜悯之心。作者通过超乎常规的视角,刻画父亲的背影,让人产生深思,产生联想,获得感悟。所以本文着重刻画背影的第六自然段,为教学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可以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揣摩情感,通过对父亲背影的刻画的分析,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感受父的亲形象和无言的父爱,同时让学生得到写作上的启示:写人记事,应该选择最动情的一件事,写最动情的一件事又要突出最动情的瞬间。  相似文献   

19.
初稿 站直了做人 两千年前的一汪秋水边,风轻轻地拂过芦苇荡,浮起一片秋光.庄子身后,是请他为相的楚国使者.面对荣华富贵,庄子"持竿不顾",依旧陶醉于悠然的隐者生活,只留给使者一个背影,坚挺直立的背影.  相似文献   

20.
你的背影     
<正>天灰蒙蒙的,不黑不亮。躺在床上想着父亲近一个月来的举动,我气得翻来覆去睡不着。"宝贝儿,你自己做作业吧,爸得走了!"留给我一个匆匆的背影!"宝贝儿,稍等行吗?爸一会儿就把手里的活忙完。"转给我一个忙碌的背影!这哪是一个月前的爸爸?简直不可理喻!"爸爸,我渴了!""好嘞,马上给你弄个果汁!"奔去的是一个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