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只是我对艾草的感触比较迟钝.长大了才听别人说,我小时候每年身上都长满了疮,母亲听人说用端午艾草上的露水洗脸洗身子.一年四季都不会生疮生痒.于是,母亲就用艾草泡成水给我洗浴,我也就真的再没生疮生痒.也许其他的母亲也怕孩子生疮生痒的吧.  相似文献   

2.
艾草飘香     
<正>那天我回到老家,感觉累了,母亲知道后,就从家里的贮藏间,拿出贮存的艾草,放在屋外晾晒。晚饭后,母亲用柴火在土灶里煮了一镬艾草。镬中的热气冒了出来,水将烧开时,艾草已散发出满屋的清香,以至老家里的院子也在夜色中充满艾香。这种味道,又一次唤起了我儿时的记忆。我把母亲煮透了的艾草连同汁,倒在盆中,稍降温,再慢慢地将双脚放入,当艾草连同火热的艾草汁,浸没脚背,浸漫到脚踝时,刹那间,一股热量从  相似文献   

3.
<正>“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人们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外,还要去采几束艾草,插在自家的门楣上。我对插艾草这一风俗一直情有独钟,那一丝丝清香,常常把我牵进思念的故乡。儿时家乡的端午节,是氤氲在艾草香里的节日,家家户户门上都插满了艾草。听长辈们讲,艾草能祛病免灾,驱邪避晦,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端午那天,将它插于门楣,可使人身体康健。  相似文献   

4.
端午节这天     
王小玉 《初中生》2011,(17):58-59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些人可能不太在意它,我却非常喜欢,不仅因为它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还因为在这一天里有很多好玩的事情。每年端午节这天,我都是忙碌而快乐的。一大早,村子里的人就起床为过节作准备。大人们都赶着去集市上买油条、糖糕——它们是这天必不可少的早餐,去得晚了就怕没得买了。小孩们是为什么起早呢?他们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割艾草。过端午,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插几株艾草,用来辟邪。可是孩子们割艾草不仅仅为  相似文献   

5.
<正>端午时节,盛夏将至,草木渐繁盛起来,艾草也变得壮实,气味浓郁,不再适合食用。此时,割上几棵艾草,悬挂在门楣之上,便是中国传统民俗了,据说有辟邪的功效。在很多地方,蒲草(菖蒲)也会和艾草一同被悬挂起来,因其形似宝剑,寓意可以消灾辟邪。在端午,繁盛植物散发出的香气似乎渗透到了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食物也不例外——端午节的美食粽子,最主要的特色就是粽叶所赋予糯米的清香味道,而粽叶自然也是盛于端午的草木。  相似文献   

6.
端午节     
一引渊 口州,尸 端午节 五月初五是端午,又称端阳、五月节。 端午过后就入夏,门挂艾草驱坟蝇。端午节@小雨 @刘璋~~  相似文献   

7.
痒不痒?     
有个同学接到他哥哥的信,问他头上生的疮痒不痒.他哥哥不会写痒字,就用圈圈代替,于是这句话成了“你头上的疮O不0?”这位同学不知圈的意思,就去问一位正在读语文的同学.那位同学说:“这圈圈是句号,问你头上的疮句不句?”这位同学不理解“句不句”的意思,去问一位正在学数学的同学.那位同学说:“这圈圈是零,问你头上的疮零不零?”这位同学仍不明白,就去问一位正在学英语的同学.那位同学说:“圈圈读‘哦’,问你头上的疮哦不哦?”这位同学一听,对圈圈的意思更不理解,又去问一位正在学化学的同学.那位同学说:“圈圈是…  相似文献   

8.
一向都看不起母亲。因为母亲不识字。不识字,素质就低。我烦母亲高腔大嗓地说话,仿佛在与人吵架。我讨厌母亲生吃黄瓜的样子,把黄瓜在衣摆上擦擦就吃,还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我嫌弃母亲每每把我的剩饭端起来就吃,一边吃一边说,浪费了多可惜。我最厌恶的是.母亲爱吃大蒜,常常生吃,一嘴大蒜味儿,让我闻了就想吐。  相似文献   

9.
小若 《少年读者》2009,(5):35-35
“啊!好痒啊!”我掀开自己的衣服,噢。原来我的肚皮上跳了一个小痘痘,怪不舒服的。“完了,老妈!”我急得大声叫起来:“我生痒疮了!”妈妈闻声赶来,仔细看了一下.再把我的手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说:“没事,大惊小怪的,就是一小毒痘,去买点药膏搽一下就好!”“哦!”我长舒了一口气。可这毒痘痘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10.
正今天是清明节,我们准备做清明果。做清明果需要用艾草、糯米粉、红糖和芝麻等材料。首先,我们来到山上摘艾草。妈妈告诉我,艾草的叶子正面是绿绿的,反面有许多白色的茸毛,形状有点儿像菊花的叶子。我们很快就找到了许多艾草,我摘下一片叶子闻了闻,一股特殊的清香扑鼻而来。没过多久,我们就摘了一大袋艾草。回到家里,妈妈把艾草洗干净,放进锅里煮熟,然后把它们放到搅拌机里打成糊。接着,  相似文献   

11.
常回家看看     
大街上零零散散几个路人,步履极速,行色匆匆。偶尔开过一辆车,也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扬长而去。母亲载着我出现在湿滑的水泥路上,一脸焦急,我们是赶着去外婆家的。我坐在车后,抬头望望天,一团墨色正在急剧聚拢,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就在刚才,我和母亲还在争执。"妈,今天端午,我们快去外婆家吧!""可是就要下大雨了,路上不安全。"母亲担心道。"但我好久没看到外婆了,更何况我们早就答应外婆端午去看她的呀。""我们—还是下次去吧,你看看这天。"母亲看着屋外犹豫地说。我顺着母亲的目光看去,天色如被罩了一层帘布般暗得吓人。"没关系的,这天就会唬人,乌云过一  相似文献   

12.
一向都看不起母亲。因为母亲不识字。不识字,素质就低。我烦母亲高门大嗓地说话,仿佛在与人吵架。我讨厌母亲生吃黄瓜的样子,把黄瓜只在衣摆上擦擦就吃,还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我嫌弃母亲每每把我的剩饭端过去吃,一边吃一边说,浪费了多可惜。我最厌恶的是,母亲是北方人,爱吃大蒜,常常生吃。一嘴大蒜味儿,让我闻到了就想吐。  相似文献   

13.
粽子人生     
我常常遗憾粽子古怪的形状呢!淡青色的箬叶折成了尖锐的四个角,森森然的,极不顺人眼。一年的端午时节,母亲早早准备了用具,将箬叶用开水泡软,又把糯米洗净,浸透,沥干水分。我说我也来  相似文献   

14.
棉窝     
我年轻的时候在一个乡下中学教书,不知因为什么,感觉那时候的冬天比现在冷得多。学校当时还没有用上自来水,一人发一个铁桶自己到井里打水用。印象很深的是一到冬天,放在屋角的水桶里总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我的脚就是在那时候冻伤的,一开始是红肿,痒,且痒得难受。到了夜里,脚在被窝里被热气一焐,更是痒得钻心。母亲到学校来看我,见我的脚冻伤了,心疼地说:“我总说你结了婚成了家,啥事也不用我操心了,看起来离了娘还是不行啊!”母亲回去就给我做了一双棉窝让父亲送到了学校。在我们这里,棉窝和棉鞋是有区别的;棉鞋可以在正式的场合穿,因此一…  相似文献   

15.
我一向都看不起母亲,因为母亲不识字。不识字,素质就低。我烦母亲高门大嗓地说话,仿佛在与人吵架。我讨厌母亲生吃黄瓜的样子,把黄瓜只在衣摆上擦擦就吃,还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我嫌母  相似文献   

16.
忆母亲     
母亲是大前年正月去世的,三年多日子里,稍一走神,我就会想起她。 母亲是个普通农村妇女,健壮勤劳,一天忙到晚,一年忙到头,36岁生我的前一刻,还在秧田里薅草。我后来问及此事,母亲淡淡地笑道,那时都那样,不像现在,生个孩子把人金贵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17.
忆母亲     
母亲是大前年正月去世的,三年多日子里,稍一走神,我就会想起她。母亲是个普通农村妇女,健壮勤劳,一天忙到晚,一年忙到头,36岁生我的前一刻,还在秧田里薅草。我后来问及此事,母亲淡淡地笑道,那时都那样,不像现在,生个孩子把人金贵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18.
10年前我生孩子时,剖腹产还没现在这么“普及”。听医生说必须剖,心里挺别扭的。丈夫说,咱跪也跪了,草也熏了。不管用还得听医生的。因胎位不正,为了能不剖,从怀孕六七个月开始,把什么招儿都用尽了。先是看一张图,膝盖跪着,胳膊肘这么撑着,每天趴半小时。那时瘦,床上凉席把我胳膊磨的呀全是血,老伤没好又来新伤。然后趴完又拿艾草熏小脚趾。我弯不下腰,丈夫就搬一小板凳帮着熏,我被熏着熏着睡着了,他就那么熬着,说时间越长越管用。有人告诉我,熏完得到医院让医生用大毛巾固定住。我就缝了条特大毛巾带到医院,可医生没要,我也不敢问,心想现在不用这个了。医生说孩子头朝下,调过  相似文献   

19.
灯芯草     
那年我病了。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病,不过晚上有些低烧,有些噩梦,有些盗汗,有些惊悸。白天什么都好,只是偶尔暗咳几声。母亲要煮一碗灯芯草水给我喝。母亲说喝一碗灯芯草水就会好了。我马上告诉母亲,我知道什么地方长有灯芯草,说着一溜烟跑了出去。瑶村谁家的废园里长有灯芯草,谁家的屋后沟也长有灯芯草,我真的清楚得很。灯芯草一蔸蔸长在那里,像一支支倒立的拂尘。灯芯草的每一根草都  相似文献   

20.
母亲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朴实.她比所有普通人更普通.人总是容易把眼睛盯在别处,而忽视眼前的.于是.便也容易失去弥足珍贵的.希望我的觉醒不会太晚. 我们家除了母亲.谁都出去旅游过.每次全家出游,母亲都会一个人留在家里,有时我随口说:"妈,一起去吧!"母亲就会说:"我不去.我走了猪怎么办?没人看家……去吧!你们快去!"听母亲这么说,我们就心安理得地扔下母亲,出去观光去了.难以置信的是,我们居然把这当成了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