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王士禛在其诗学中虽没有系统研究过楚辞,但在赞扬楚辞作家、探讨楚辞源流、运用楚辞尺度、推崇楚辞价值等方面皆有高见.与此同时,他在其诗歌中不时地怀念楚辞作家、引用楚辞题目、融汇楚辞字句、品评楚辞题画以及模拟楚辞咏物,表现出对楚辞的多角度、多侧面的接受,从而使其诗歌达到较高的水平.可以说,他在楚辞学史上应当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2 0 0 0年 8月在北京召开了楚辞国际学术讨论会 ,学者们围绕楚辞与中国文学及文化、楚辞学史、楚辞与历史文物、屈原研究、宋玉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谢无量先生楚辞研究的成果,集中体现在《楚辞新论》一书中。该书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和新见,是把《楚辞》作为古老的南方文学的代表,把它放在古代南方学术文化的背景下,同代表北方文学的《诗经》相区别进行研究,进而在屈原生平思想、楚辞篇目、《离骚》新释、楚辞学史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见解,发前人之所东发。尽管其论述也有不少缺点和不足,但谢先生筚路蓝缕,勇于开拓新路、敢于破旧立新、大胆冲击陈说的精神,仍是十分可贵的。其以南方文学观为核心的诸多新见与发明。毕竟使人耳目一新,对后来从楚文化角度研究屈原与楚辞之思潮及楚辞文化学的兴起,无疑有深刻启示和巨大影响。还有对“屈原否定论”的首难之功,也不可抹煞。因此谢无量先生的楚辞研究。在楚辞学史以及20世纪学术史上自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汪瑗的《楚辞集解》为明代楚辞学重要著作。从汪瑗的楚辞学存世文献入手,对汪瑗的楚辞学研究方法、楚辞学术史观念和楚辞学研究的语言特色等进行探析。汪瑗广收众说、推陈出新、以史证诗、众学相参,注重楚辞学史的构建和著述语言的通俗化。  相似文献   

5.
明代是中国古代楚辞学史上研究宋玉成果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个朝代。在宋玉作品的艺术探讨、真伪鉴定和整理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楚辞学史的角度,先论述了唐代楚辞学中落的主要原因,又分别阐述并肯定了刘知儿以史论骚、柳宗元以哲论骚和李白、杜甫以诗论骚,都是楚辞学史上颇具开拓性的工作,诚为宋代以词论骚、元代以曲论骚的先导.  相似文献   

7.
楚辞“论评类”典籍是指侧重对楚辞作品及其屈原人格进行评价的典籍文献。文章对明代的四种重要的“论评类”典籍的成书情况、评论特点、存在不足以及在楚辞学史上的贡献,都作了条分缕析的概说,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明人治“楚辞学”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屈原学会第四届年会暨贵州古典文学学会首届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贵阳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68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屈原学会会长汤炳正教授、副会长魏际昌教授也亲临大会并先后主持会议、致词讲话。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09篇,涉及到楚辞文艺学、楚辞文献学、楚辞社会学、楚辞传播学、楚辞学史、楚辞再现学、楚辞比较学七个分支学科。本文拟择其要者,对这次会议论文作一分类介绍和简评。  相似文献   

9.
姜亮夫、崔富章等学者将繁富的楚辞学著述归为四大类:辑注、音义、考证、论评。其中,"论评类"典籍是指侧重对楚辞作品及其屈原人格进行评价的典籍文献。相比较而言,学界于此类典籍的讨论尤显薄弱。故对宋代以前的十二种重要的"论评类"典籍之成书情况、评论特点、存在不足以及在楚辞学史上的贡献,作一条分缕析的概评,于"楚辞学"研究及楚辞学研究者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从世纪末对我国教育学进行反思和发展的迫切需要角度出发 ,提出要建立“中国教育学史”学科 ,并对中国教育学史的学科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具体对中国教育学史研究的重要意义、中国教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性质、中国教育学史的研究任务和内容、中国教育学史研究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文人画解     
文人画不等于中国画,它是中国绘画历史和体系中的一部分;中国画也不等于文人画,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下出现的绘画类别的总称。文人画作为艺术是了不起的,但本质上是脆弱的、充满消极的逃避思想的东西。笔墨游戏的中国画最多千余年,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应该可以以万年计。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的线描历史源远流长,线描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后,已经成为很有生命力的绘画语言。硬笔线描造型以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融合中西方艺术观念,从培养学生观察、描绘、表现事物的能力着手,将各类造型训练用硬笔线描的方式分阶段融入到教学中。使线描这一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得以拓展和升华,使之绽放出时代的光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称“白描”,是中国画的基础。中国画用线造型的历史悠久,历代白描作品风貌各异。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描有很典型的特点,这也是中国画的共同特点,即写意性和强调书法用笔。白描在表现的技巧上要求很高,在用笔上要求有力、流畅、变化。  相似文献   

14.
苏雪林的楚辞研究富于比较意识。她善于以世界文明史的眼光来观察中国文明史诸问题。她将中国古史作为整体来考察,得出来的结论较为宏通。爱国主义与科学态度相结合是其最大特色。苏雪林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上接受了中国文明西来说。她辨证地处理了科学态度与个人感情间的关系。她认为中国文化是世界原初文化的冢子,并论证了台湾与大陆文化之间的一体性。宏伟的意识与微观的本领相结合是其又一特色。它体现在文本考据上,并由细微而返归大略,支撑其楚辞研究。苏雪林吸收了梵二会议以来的神学理论成果,这有助于其学术研究贴近国际前沿.  相似文献   

15.
文人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强调笔墨、强调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诗、书、画、印四位一体是其程式化的表现形式。科学地分析文人画的水墨体系,对当今中国画的发展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诗经》和《楚辞》自古合称“风骚”,实则开创了两大完全不同的文学传统。《诗》着重于现实,是儒家诗教的工具;屈辞则重幻想,是作家主体情志的充分体现。比较而知,《楚辞》形成的文学传统实则超越了《诗经》的大雅、正声传统。无论是在创作方法,还是在文学语言,或者是意象营构等方面对后世文人及其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都要超越《诗经》。尤其是在当前传统文化式微、西方各种学术流派占据话语强势的时代,重新认识楚辞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价值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志啸《楚辞综论》在探讨楚人来源和屈辞的精神渊源上,论据竖实并具有相当的思考深度;在《九歌)研究上敢向旧说发难和攻坚,提出了“东皇大一春神说”之新见;在对“楚学史”和“宏观比较研究”上不仅视野开阔、有新的开拓,而义重视对不同国度诗人创作中带规律性现象的探讨和理论性总结,显示了徐氏博采众说、独创新见的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18.
张衡不仅是汉代科学的宗师,同时也是汉代工程图学的宗师,以往的研究忽视了他在这一方面的成就。张衡在图学上的成就,取决于他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他在图学实践中所表现的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写下了中国科技上最为光辉的篇章,张衡的图学实践和图学思想有助于我们探讨艺术对科学技术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是包含在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中西文化形成的根源不同决定了中西绘画形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文人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形式 ,或者一种绘画美学思想 ,自宋代以后在中国传统画坛一直操执牛耳 ,充当盟主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价值取向 ,本文通过从审美创造和艺术风格入手的“逸”到转变和扩展为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层面的“逸”的分析 ,着重阐述了“文人画”审美价值取向的主调——“逸格”境层的创构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