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电视活动传播指的是电视媒体根据需要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借以传播自己需要影响大众的内容。相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电视纪录片、电视广告等传统电视传播形式,电视活动传播推出的是一个全新的内容载体,即“活动”。  相似文献   

2.
电视是20世纪科学技术催生的一种现代化文化传播媒介,它的出现,在文化传播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相对于之前的报纸、广播,它的传播功能有了质的飞跃,以其传播迅速、声画一体等特点,很快成为最流行的文化形式.如果说“广播就像《旧约全书》,能听到圣人的教诲,却看不到他”,①那么“电视就像《新约全书》,因为在电视里,圣人变得栩栩如生,就像在我们中间一样”.  相似文献   

3.
功能研究是中国电视传播艺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电视传播艺术怎样才能发挥对电视生产和传播的功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电视传播艺术的最核心的功能提高电视生产与传播的“效率”,提升电视生产与传播的“品格”,进而对“效率”与“品格”进行了概念界定,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可行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巩晓亮 《传媒》2024,(4):19-21
如何重新界定口语传播在中国的使命与当代价值?特别是人工智能掌握了语言之后,口语传播作为最早的传播形态,又重回传播的中心位置。它必将会通过语言影响人“存在的家”。精神世界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立足于新时代、新语境下思考“具有中国特色的口语传播学科体系”建设是时代趋势,也是学科使命。可以说也是理解“言说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过程。由此,中国式现代化的口语传播学要在社会性、历史感和时代感进程中,构造一个“存在的家”。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周年。伴随着经济腾飞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我国的电视事件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蓬勃发展。中国从一个电视传播仆中的小国、弱国,跃升为拥有最多电视观众、最多电视台的大国、强国。回首中国电视改革发展的20年,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在巨大的变革和飞速发展中,无论是作为事业建设的一部分,还是作为大众媒介传播流程中的一个环节,观众调查不但被人们从观念上给予了彻底的拨乱反正,而且在实践中也以席卷全行业之势全方位地迅速推开。观众调查已经成为电视研究与评估的一门新兴学科,…  相似文献   

6.
电视问世于本世纪20年代,但电视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真正发挥作用则是本世纪中叶以后的事情。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电视在社会动荡和政权交替中的作用令人刮目相看。研究电视在冷战结束和政权更迭中表现出的“颠覆性传媒”的特点,分析电视传播在国际政治格局变化中的独特作用,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电视对社会发展影响,正确制定中国电视在21世纪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保证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国际环境,都具有极大的助益。正确认识电视传播在一国政权被颠覆中…  相似文献   

7.
林惠丽 《视听纵横》2008,(4):105-107
戏曲同广播的“联姻”由来已久,广播一直都是戏曲传播的另一个重要舞台。广播的戏曲节目精品创作也一直是广播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领域。但随着电视、网络等多媒体传播的逐渐加入,广播作为戏曲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也在传播形态、传播意识上也做出了许多尝试性的革新。从2003年戏曲故事《第一次亲密接触》获中国广播文艺创新奖以来,我们宁波电台在这些年的戏曲节目创作中,一直都在体现这种创新。  相似文献   

8.
电视传播属于大众传播的一个分支,它以超越时空、声像并茂而成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传播形式.有线电视作为与无线电视、卫星电视同时并存的三种传播方式之一,更多地承载着再传播的功能。这是因为:第一,电视作为最为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有其独特的传播特性和传播方式,例如,视听双通道传播,和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等等。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电视传播的一些固有优势本身又存在着“先天不足”:瞬间传播。这是电视传播的一个重要特性,它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观众猎取新消息的收视心理需求。特别是电视富于现场感的同步报道─—现场直播,极…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视文化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中国电视文化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 ,指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合理配置是中国电视文化现代化的逻辑内核。以此为基础 ,作者生发了一个比较性的、动态的“中国电视文化现代化”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正> “窄播传播”也称“小众传播”或“分众传播”,是相对于“广播”而言的一种传播形态。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播是面向广大未知的、不确定的受众进行大量的信息复制性传播,即“广播”;“窄播”则是大众传媒根据某些特别受众的需要进行的有特别内容的传播。 当前,我国电视传播日益向“窄播”方向发展,观众被分化为越来越  相似文献   

11.
电视是借助画面形象和声音语言传播信息的,人们常用声画并茂来形容电视的传播特征。但在大量的电视新闻中,声画并茂的报道并不多见,很多新闻是声茂画不茂,或者是画茂声不茂,观众不满意,社会效果也不理想。虽经这几年新闻改革的促进,电视新闻水平仍提高不快,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对电视新闻“声画统一”的基本特点缺乏认识,多年来沿用传统的新闻观念来指导电视这一现代化的传播工具,致使电视新闻的传播优势受到了束缚和限制。  相似文献   

12.
由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电视批评高端论坛”12月9日在成都举行。论坛围绕电视批评科学化、现代化和电视批评学科建设等主题展开。100多位来自学术界和业界的专家学者等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肖潇 《传媒》2015,(4):37-39
詹姆斯·凯瑞在《作为文化的传播》一书中指出,传播的“仪式观”并非直指信息在空中的扩散,而是指在时间上对一个社会的维系;不是指分享信息的行为,而是共享信仰的表征.作为电视节目,应不仅仅满足于信息的传递过程,更需要文化来支撑,而这种传播就是“仪式观”.另外,电视已是传播中国文化、推广中国文化和发扬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文化更需要走出去,电视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如何使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运作结合起来,这将是未来电视节目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虞鑫  刘钊宁 《新闻界》2023,(3):15-25+76
战略传播既源于一个国家的战略部署,又直接影响着该国战略的实施推进。从历史来看,战略传播自诞生以来就与作为国家战略核心的“现代化”密切相关。现代化凝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制度特色、社会文化与历史传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关于自身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部署。因此,要理解与推进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的构建,就应当回到当前中国的核心战略——中国式现代化上来。基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革命与建设的经验,以及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充分且精准的概括说明。据此,本文尝试厘清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之间的密切关联,阐明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意义,并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部署,探讨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的具体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电视传播观念上的两点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以新闻改革为先导,以娱乐性节目的火爆为主要特征,中国电视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全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支持.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不仅表现在电视节目数量增加、质量提高、栏目多样化等方面,同时,在电视传播观念上,也出现了一些带有根本性的转变,其中有两点突破尤其引人注意。节目时态:由“TNT”转向“NNN”时态,原为语法专用词,是指拼音文字中动词、助词等随时间条件不同而有不同的拼写方式和组合规则.我们在传播学中引人“时态”这个词,是由于传播要件的组合也有了新的变化。在印刷文字…  相似文献   

16.
电视传媒构筑的世界既是一个生动形象的现实世界,更是一个凭借想象、依托策划、按照传播者的意志和理解搭建起来的“积木世界”。从1979年4月世界上第一个少儿频道“尼克罗迪恩”在美国开播,少儿电视就成为电视传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早在1958年电视问世时便有了少儿电视节目,可见少儿受众群体在传播对象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截止到2005年,我国内地共开办了29家少儿频道和3家卡通频道,2006年广东卫视又推出了嘉佳卡通少儿频道,其发展速度之快,  相似文献   

17.
庹继光 《新闻界》2006,(5):104-104,121
电视的介入,对于体育传播乃至体育运动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当电视进入体育运动以后,电视传播将体育比赛由小圈子的、贵族式的活动变成了一个普罗大众的“公共领域”,体育变成电视体育是这场变革的核心。①在这个意义上,有人干脆把当今时代称为“电视体育的黄金时代”。国际奥委  相似文献   

18.
凌桦 《新闻传播》2010,(5):104-104
自中国电视荧屏上的第一个英语新闻类节目上海电视台《英语新闻》于1986年10月开播以来,电视英语新闻已经在中国走过了整整22个年头。经过22年的发展.我国的英语新闻节目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应该看到我国英语新闻类节目虽形成了一定规模.但和发达国家相比国际传播能力还很弱.特别是相对于那些以英语为母话的国家,更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从英语电视节目和英语主持人的角度来说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洪波 《青年记者》2006,(22):56-58
新的世纪,电视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令中国电视新闻的传播格局和传播方式等,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必然的变革,处于中国电视发展大环境中的地方电视新闻传播,所受到的冲击和影响更令人关注。“新闻立台”、“电视新闻本地化”,虽然已不是一个新鲜的命题,但是在历经了国外媒体  相似文献   

20.
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和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有了互联网,世界越来越像麦克卢汉预言的“地球村”。网络媒体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突出产物。它实现了传统媒体的电子融合,涵盖了传统的文字、图片、影像和声音传播的特点和优势,统一了过去各自独立的传播形式,最大化地满足网民的视听需要。相对于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一般也被称为“第四媒体”。网络媒体改变了既有的传媒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