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作为人类的一种理解活动,其阅读方式和阅读结果因人而异。正如同一部《红楼梦》,鲁迅曾说:道家看到了“梦”,儒家看到了“淫”,才子佳人看到了“情”,革命家看到了“排满”。由此可见,个性化阅读应该是读者阅读时的个人自觉行为,“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可以称得上是个性化阅读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文本的价值就体现在读者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上。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系辞》),所谓“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赵翼《闲居读书》),所谓“作者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得之”(王夫之《薹斋诗话》卷一),等等,说的都是阅读的个性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郭聘鑫 《教师》2014,(21):31-33
学生在课堂上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个性化阅读,必然会涉及三种"个性",即文本中作者所表现的个性、教师的个性、学生的个性。这三种个性三位一体,把握作者的个性是基础和出发点,学生的个性是归宿,而教师的个性则是两者的桥梁和催化剂。阅读只有真正把握和处理好这三种个性,使之和谐发展,才能谓之"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4.
阅读的境界     
什么是“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此所作的定义性界说中有这样的话:“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当然是指读者主体的心理过程。而不同读者对同一读物所产生的心理过程(阅读效应)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易经·系辞》)。所以,阅读要有一定的境界。本文试从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此所作的定义性界说中有这样的话:“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当然是指读者主体的心理过程。而不同读者对同一读物所产生的心理过程(阅读效应)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易经·系辞》),就说出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可以说,阅读既凭借于文本,其结果又往往会超越了文本。  相似文献   

6.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经典论述.个性化阅读作为一种现代阅读理论,揭示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文学研究新思路的接受美学的重要人物姚斯的论述是比较深入的.姚斯认为:读者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千差万别的.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要靠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阅读去实现,新课标要我们"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作为"提高阅读质量"的教学策略。的确,这三个环节是"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真正体现,尤其是"阅读批判",可谓将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而学生正是阅读的主体,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不了学生的阅读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3,(67):32-33
<正>阅读可以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人们的眼界,使人睿智,使人得到精神的愉悦和思想的升华。"善读者可以治愚",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但是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被动地、谨慎地、封闭地阅读与欣赏,而教师则把从一大堆教学参考书中看到的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滔滔不绝地强灌给学生,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21世纪是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需要一大批有独特思维的人才,而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下,只能培养出千篇一律的人。如今,在新课改春风的吹拂下,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阅读效果有所增强。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呢?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这句话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我们不应以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一、不期待答案曾经有一个美国教育考察团来我国考察,听了一位特级  相似文献   

11.
尊重和引导学生的阅读初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导学作用从"点拨"走向"点化",体现了深度阅读和学习内化的要求. 要追求阅读教学点化之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初感.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对话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读者,他们基于各自的经验与体悟,共同参与对话.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性。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时下的阅读课堂教学也确实呈现出气氛热闹活跃、对话多元深入、思维积极深刻的新景观,面对这样的个性化阅读,教师如果陶醉于学生回答的"精妙",折中于学生解读的"创新",迷失于学生体验的"多元",无原则地迁就,无标准地盲目称赞,无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有些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常常喜欢从课文中抽出几个"重点句",脱离语境就句子指导朗读,而其他"非重点"的语句则一带而过,甚至"不带而过",我把这种现象谓之"抽取式"阅读。"抽取式"阅读是对文本的一种肢解,是"断章取义",是不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在应试教育这阴霾的笼罩下,农村高中生的阅读依然很难得到应有的重视。如何让学生重视阅读,使阅读变为悦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现如今高中生阅读现状阅读这个词语,对于现如今的高中生,尤其是农村高中生来说,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言:“导者,乃干方百计让学生自求得之,率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自谓也。”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师的有效引导,“干方百计让学生自求得之”尤为重要。个性化阅读的第一要义是自主阅读,没有读者的自主,所谓个性化阅读当然无从谈起。自主阅读是创造性阅读的前提,只有富有创造性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的个性化阅读。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其自主阅读、创造性阅读。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三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一是阅读量明显不足,课本基本上成为学生阅读的惟一文本;  相似文献   

16.
阅读过程是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冉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是其个性化思维和情感活动的结果,特别是对于文学作品,解读因人而异.如此一来,也会造成一种误解,认为凡是学生的理解都是对的,都要肯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宙特"似乎成了个性化阅读的一个经典.但个性化阅读不是自由化.因此,个性化阅读中情感共鸣的问题,就摆到了教师眼前.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确如此,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任何他人都无法替代阅读主体的阅读感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作为阅读结论、反馈的中介和评价者,所传达出的信号必须是真诚的,负责任的。假若一味死守"参考答案",而忽略个体阅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结果必然是误人子弟。阅读教学只有在大力张扬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阅读主体的阅读潜能,才能使阅读教学充满乐趣,充满智慧,也才能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趼中,许多教师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不可否认在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中不少教师误解了这一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作出怎样的理解都应该予以肯定。笔者认为:要真正张扬个性,放飞心灵,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就要明白个性化阅读有它的"规则",达成以下共识: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为了在短期内提高学生阅读量、阅读水平而存在着针对性、"目的性",忽视了对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个性化发展的问题,进而导致一些小学生无法找到适合于自己阅读学习的方法,甚至影响到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本文就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什么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料梨花开”。目前,个性化阅读浪潮方必未艾,网上输入“个性化阅读”几个字竞有50万篇文章。诚然,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但在个性化闻读实趣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脱离文本.漫无边际的“自由化”阅读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本人拟就阅读的本质和功能,谈谈什么是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