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什么是“讲述”?“讲述”运用于课堂有什么意义?应该如伺去把握对学生“讲述”的要领和实质?“讲述”和讲故事又有哪些不一样?我认为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应该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周末小记     
《今日中学生》2010,(11):8-10
王彬讲述第一个故事 打赌 “什么,前天才给你的20块零花钱又没了?!”老妈皱起眉头,一声大喝,“你都用来做什么了?”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课例?我们应该怎样来做课例研究呢?这里跟大家讲述一个我所见到的一个课例的“诞生”过程。  相似文献   

4.
李馨怡 《新读写》2012,(2):57-57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像你身后的影子,一直跟着你,伴你左右。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话题,你的幸福观是什么?顿时议论声一大片,讲述的都是一些历经苦难后得到的所谓“幸福”。幸福真的有这么不易吗,生活中就没有什么感到幸福的吗?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经历过困苦,他们总应该明白吧。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是什么呢?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世界上最纯真的东西是什么?同学之间的情谊最真诚;世界上什么力量最伟大?教育有伟大的动力,它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与“天鹅”同桌》讲述的就是一段最真诚、最难忘而又甜美又苦涩的初恋,映衬出教育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6.
戴爱国 《化学教与学》2012,(7):85+64-85,64
教学案例: 这是一节“铁的锈蚀与防护”的化学教研课,授课老师在讲述了铁的锈蚀条件和防护方法后。出示了一道讨论题: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有一小包物质,用来吸收氧气和水分,以防止食品腐败,常称为“双吸剂”,该物质可能是什么?其使用原理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在单元围绕同学们感兴趣的事件“外星人登陆时,人们在做什么?”为话题,谈论过去的事情和讲述故事,学习以“when”和“while”引导的合有过去进行时的句子结构,掌握过去进行时的用法。  相似文献   

8.
张鑫 《求学》2023,(9):40-41
<正>本文主角:哲学讲述人:张鑫(北京大学)适合人群:喜欢思辨,热爱并渴望探寻世界和人生的本质,对追求真理葆有激情并能埋头读书的同学每当我和家人朋友们一起聚会闲聊,聊到我的专业时,原本热络的氛围往往会瞬间变得尴尬。善解人意的人会说:“哦,那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也有一些人会直截了当地说:“学这个有什么用?能找到工作吗?”当然,还有一些求知欲非常旺盛的朋友会问:“哲学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有意义的教学”意味着什么?当我让在教学监督与课程发展协会的同事们描绘一堂有意义的课堂学习经历时。他们讲述了以下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正>“您要找什么?”这是每个迷茫的人走进借阅室时,管理员小町都会问的一句话。这句话像是有魔法般,让每个人愣住,思考:我在找一本书?抑或是一种人生?《人生借阅室》是日本治愈系作家青山美智子的力作,讲述了5段人和书的动人羁绊。终其一生,我们在找寻什么?当人生走入瓶颈,怎样跳脱出来,寻找出路?让我们通过阅读来探索人生的各种“解”,勇敢做自己,找到新的生活动力和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递过排图”是单向单列式的排图讲述,一般是将一组图片排出一个序列,按一条线索讲述情节的发展。“洗手绢”这组图片是表现幼儿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画面较简单,情节发展较明显,适合于小班、中班使用。小班:只用图三、图四进行,先分别对图片进行观察和描述:“有谁?”“在做什么?”……然后,让幼儿排一排两图片的顺序,讲一讲为什么这张排在前,那张排在后。最后可以让幼儿说一说:“喜欢这个小姑娘吗?为什么2”适当进行爱劳动教育。中班:先用图一、图二、图四,在观察、描述的基础上,排出这三张图片的序列,讲述这样排…  相似文献   

12.
蔡康永 《课外阅读》2009,(16):45-45
“这有什么用?”几乎是很多爹娘最爱问的一个问题。“我想学舞台剧。”“这有什么用?”“我正在读《追忆似水年华》。”“这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13.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讲述的是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读这个课题?生:伯牙绝弦。师:“绝弦”是什么意思?生:弹完这一曲.这一生就不再弹琴了。师:那“伯牙绝弦”呢?  相似文献   

14.
<正>师:蒲松龄用凝练的语言讲述了人与狼斗智斗勇的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悬念和反转,却只用“止增笑耳”四个字结束全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只是增加笑料罢了”,文下注释是这样解释的。师:你关注了文下注释,有很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和方法。不过,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注释提供的信息,还需要加入自己的思考,思考起于质疑。那么,面对“止增笑耳”四个字,你们有什么疑问呢?  相似文献   

15.
毕舸 《师道》2012,(7):60-60
“你凭什么不让我通过?!”论文答辩结果刚宣布,答辩的学生就跑到评委会主任面前质问。担任主任的教授近El遇到我.十分痛心地向我讲述这件事。他告诉我.学生的态度很嚣张,但这不是一名学生该有的态度,不管是对老师尊敬,还是对自己的求学负责.他应该向老师请教“为什么不让我通过?论文有什么问题?该怎么改进?”  相似文献   

16.
变形记     
《中学生天地》2009,(10):63-63
日本也有“哈日族” 大家都知道有个词叫“哈日族”,但你知道其中的“哈”是什么意思吗?“喜欢”?“痴迷”?正确答案是:什么意思也没有!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从一堂思想品德公开课中得到了启示。这堂公开课的课题是《劳动光荣》。教学前一天,教师要求学生回家后,走访劳模,和家长谈心,了解“劳动的意义是什么?”“劳动光荣吗?”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学生都生长在农村,对“劳动”这一概念很清楚,“劳动”有什么样的价值学生是知道的。课堂上教师着重讲述“小麦的生长过程”。老师提问:小麦从幼苗到结出果实这一过程中需要人们做些什么?学生对这一过程都很熟悉,纷纷举手说:“需要农民伯伯去锄草、施肥、做好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 等。教师接着启发学生“农民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教育哲学?在西方教育理论文献中,被冠之以“教育哲学”的各种形式的文本不胜枚举。而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对“什么是教育哲学”的一种应答。西方教育哲学讲述的可能形式可以从西方哲学史和西方教育史中找寻。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西方教育哲学讲述所呈现的种种可能,揭示了教育哲学范式生成的逻辑。教育哲学范式是多元而不是惟一的,是在时代的实践中不断地生成和变更的。  相似文献   

19.
1课例 1.1让土豆“站”起来——讲述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数学家的女儿从幼儿园放学回到家中,父亲问她今天学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9、40页。【教学过程】一、多元感知,建立概念1.自主提问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周长。关于周长,你有什么数学问题?预设:什么是周长?哪里有周长?周长有什么用?2.激活经验师:认真观察这位新朋友,它的第一个字“周”指的是什么?“长”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周长”?预设:“周”指的是一周,“长”是长度,“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