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瑾 《大众科技》2005,(9):149-150
以"和"为核心的和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文章通过"和"文化的内涵分析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华夏星火》2008,(3):2-2
国家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总局公布了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唐模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唐模村是徽州古村,徽文化底蕴十分浓厚,被游人誉为"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美誉。近年来,徽州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山一湖"旅游发展战略,全力呼应黄山旅游第二、  相似文献   

3.
刘璨 《科技创业月刊》2014,(3):165-166,169
就科技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概念进行了探讨,并就其关系展开讨论。以韦伯和法兰克福学派关于"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的一系列理论解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结合历史资料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文化的阻碍。最后,对两者目前在中国的现状作了分析,认为尽管存在冲突,两者仍可并行不悖地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4.
"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从以下两个角度把握这个问题:一是"公共性"的文化内涵本源于西方的历史传统,从古希腊城邦社会一直到欧美的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使得"公共性"的文化内涵具有了久远的延续性;二是深入解读"公共性"在现实中的功能及应用,同样离不开中国历史与现实社会的文化传统.以公共性视域分析中国与西方公共管理的特征,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以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比较,对于深入理解我国公共管理事业的建立与发展是具有一定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儒家"和谐"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底蕴和深刻的内涵,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要义。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其师生关系处处彰显儒家"和谐"思想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热的应然走向是回归人们的内心世界,而非历史周期式的反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元素的现象叠加,而守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必须溯本追源。中国传统文化的"保鲜"要以文化创新来推动,这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绿松石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被视为"蓝天和大海的精灵",常用作首饰镶嵌或玉石雕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有着悠久的绿松石使用历史。绿松石在漫长的历史中融入了各种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背景下,从文献与考古遗物角度追溯了"一带一路"沿线绿松石的文化,并对绿松石的营销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成为我们当今社会的一个时代主题.从历史上看,这一理念由来已久,在中西文化中都有所体现.本文试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传统文化中梳理出"以人为本"思想观念的历史发展脉络,辨析各自独特的内涵与基本精神,总结新时期我党提出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任职清华国学院导师期间,完成著作并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其中他首次确立"自然科学史"的地位,明确"自然科学史"与中国文化专史、学术思想史以及哲学史、史学史、社会科学史研究的层级关系,沟通科学、技术与新史学的内在联系.在明清学术史研究中,梁启超初步梳理中国科学技术史,从社会、文化的意义上检讨中国科学技术的历史与现状.他力求通过促进科学文化传播,实现建构中国"学术社会"的理想.这构成其科学文化学术实践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文物的核心价值是其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而这个价值的集中体现就在于文物能够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物工作的方向。在新时代,要充分发挥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作用,必须要创新传播方式,让文物"活起来""会说话"。利用网络技术、新媒体不仅为我们创新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传播方式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可能,而且也使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风险。  相似文献   

11.
张世强 《内江科技》2011,32(6):14-15
采用文献资料法,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时代特征对"土洋"体育思想论争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新体育思想的产生必然引发大的争论,其本质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土洋"体育论争的产生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时代特征,结果对中国近现代体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秦兵马俑"的出现,向世界展现了两千多年前中国封建社会的雄伟景象,随之出土的20多件石磐,虽有残缺,但至今仍悦耳动听,体现出当时已具有较高的乐器制造技术,其文化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朝的历史地位不容忽视.现存的关于秦朝的文章大都是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本文将从音乐文化入手,在理清秦朝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丰富其音乐文化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外商业贸易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秦汉时期,长安通往世界各地的商路就已经存在,地理学家称之为"丝绸之路".尽管"丝绸之路"的目标是谋取经济效益,但是就其历史特性和商品性质来说,"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特性更为明显.诚如"丝绸之路"名字,商路贸易商品主要以"丝绸"为主,另外还有中国瓷器、茶叶等具有中国本土文化性质的商品,...  相似文献   

14.
清末,倡导西方文化但激烈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之风日益强烈。面对历史沧桑巨变,辜鸿铭作为清末大儒,开始"反其道而行之",他认为欧洲各国应向中国传统文化吸取精华,并开始思索怎样把国学推出国门之问题。辜鸿铭在1989年把《论语》翻译成英文,不仅成为中国第一个把儒家经典"东学西传"之人,而且其《论语》译本更被誉为风靡欧美的唯一英译版本。该书透露出的文化自信与翻译方法,不仅便于《论语》在世界的传播,而且重建了中国文化的尊严与自信。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中和至美"是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成熟之美,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美的范畴又被赋予了新的文化艺术内涵,并且可以被发展、导向、整合为新时期的美学典范。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30年是中国历史上变革非常剧烈的时期,这些变革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对中国企业来说,年长管理者与他们年轻的下属之间有着差异极大的价值观.从14个文化维度研究我国年长和年轻管理者的文化差异,每个维度都从三个层面来测量:文化现状、向往的价值观、期待的价值观.调查了97位年长管理者和236位年轻经理人发现,在大部分维度里的"文化现状"这个层面上,年长和年轻管理者没有显著的认知差异,但他们在其中的7个维度中"向往的价值观"和"期待的价值观"这两个层面上却有着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中国企业中存在着显著的由年龄代沟所引起的文化维度和文化层面方面的差异,而年轻一代中国企业管理者的价值观则预示了中国企业文化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内江科技》2016,(11):78-79
"一带一路"战略给陕西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大量的外商投资企业进驻陕西。如何应对母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冲突,成为外商企业能否在中国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来陕外商在陕适应现状,并提出了有效的缓解文化冲突策略以期对在华外商投资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2008年3月19日,日本外务省举行了一个特殊的"外交使节就任仪式"。在这里,日本乃至世界各国都家喻户晓的卡通形象"哆啦A梦"(中国别名"机器猫"、"小叮当")正式"接受"外务大臣高村正彦的"任命",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动漫文化大使",从此开始承担向全世界宣传日本动漫文化和提  相似文献   

19.
徽商是一支儒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非常深远的影响。徽商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充分地展现出"儒商"风度与独特的观念文化。因为徽商"贾而好儒",从而立于那个时期经商业贾的最高层次与境界,创造和拥有了高超的经营艺术。结合对徽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经营艺术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徽商经营文化的特色:"儒术"与"贾事"的会通。  相似文献   

20.
政治活动家葛兰西提出的"民族-人民的"文学的理论实质即其文化领导权理论在文艺领域中的充分体现,是他的文艺思想的核心内容."民族-人民的"文学随着历史的推演必定会被赋予新的历史内涵,而在当今世界,来自西方强势文化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输出也逐步扩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放弃时民族文化安全问题、中国文学的民族性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