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廖承绶 《师道》2009,(2):19-20
据2007年1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报告中显示,在我国的青少年学生网民中,有网瘾者比例达13.2%,其中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比例最高,达到了17.1%。2005年全国犯罪总人数87%是青少年,而这87%之中有70%左右是因为上网成瘾而走上犯罪道路。“中国戒除网瘾第一人”陶宏开教授表示,网络成瘾只是心理和不良行为问题,“根本不是精神病”。  相似文献   

2.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同时,其副面作用也很突出,很多青少年深陷网络泥潭,给社会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在此背景下,陶宏开从2004年5月开始致力于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目前,陶宏开已成功挽救了600多个上网成瘾的青少年.作了千余场报告和讲座,足迹遍及全国2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140多个城市。2004年11月底,共青团中央聘请陶宏开为我国首位“青少年网络文明爱心大使”。  相似文献   

3.
华中师大陶宏开教授和宁夏一些教育专家经过探讨后一致认为,主要是三种因素诱发“网瘾”。  相似文献   

4.
全球海水正在酸化据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发出全球海水变酸的警告。有关官员同时表示,根据科学研究,海水变酸是一个自然发生,同时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如果海水的酸度长期增加的话,将威胁到许多海洋生物的生存,并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北京九成青少年犯罪与网瘾有关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网瘾现象的严重程度云南最高,比例高达27.9%,北京排名第二为23.5%,而上海仅为8%。“北京青少年网络犯罪率惊人,90%的青少年犯罪与上网成瘾有关。”网瘾研究专家陶宏开教授在分析北京网瘾问题时透露出这一最新数据。…  相似文献   

5.
日下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中,帮助网瘾少年戒治网瘾成为教育者的当务之急。陶宏开作为一位较成功的网瘾戒治者,其帮助网瘾青少年的理念和行为在全国引起了重大反响。本文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角度解读其理念,以期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华中师大陶宏开教授日前在银川市开展“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中表示,利用“三心四步”可以帮助患者戒除网瘾。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2005,(12):30-30
在目前市面上数种与陶宏开教授有关的图书中,只有他这本唯一的专书名中没有“网瘾”这样的概念。既然是“陶宏开教授首部戒除网瘾方法专”,书名里却没有随手拈来这两个字以吸引读的眼球,看似是个悖论,其实“孩子都有向上的心”这句话,才真正表现了陶宏开教授教育思想中一个核心的理念:“任何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是我的一个最基本的信念。正是本着这个信念,才让我使很多貌似不可救药的孩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便上网最痴迷的孩子,这种动力依然是存在的,有些孩子可以一连几天几夜打网络游戏,网瘾不可谓不深,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玩得再疯他也是在求胜,没有哪个孩子玩网络游戏是为了想失败。”(第175页)这个信念也决定了陶宏开教授对待上网成瘾孩子的基本态度:“我不把孩子当坏人,不把孩子当病人,也不把孩子当研究对象,我是把孩子当朋友。这句话说来容易,真正做到是不容易的。”(第142页)  相似文献   

8.
寒假到了,家有网瘾孩子的父母们开始担心孩子假期会无限度上网。“中国戒除网瘾第一人”陶宏开教授认为,妈妈的骂、爸爸的打等粗暴管理方式不能使孩子远离网络,只会令孩子的网瘾越来越深。很多刚瘾学生没日没夜地上网,是因为只有在网络中才能没有任何心理包袱和压力,才能释放自己的感情,  相似文献   

9.
重要通告     
本刊自2005年7月起,特聘共青团中央“青少年网络文明爱心大使”、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为《中学生英语》特别顾问。陶宏开,美籍华人,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学家、素质教育积极倡导者。1946年生于武汉,1964年进入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本科学习,恢复高考后考上华中师范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一个网络为王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现代生活中一种无法消除的特色。在上网的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青少年,而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人成为"网瘾者",长时间上网的不良习惯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人际关系、家庭和睦、甚至影响到未来的职业生涯,但是他们却无法停止或控制他们的上网习惯。青少年上网成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他们沉溺于网络的主要原因,并试图从中找出改善青少年"网瘾者"上网习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网瘾”也称为“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网瘾是网络带给现代青少年生活的“潘多拉魔盒”,是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上的一个新问题,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曾公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3.2%,在非网瘾群体中,另有约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面对越来越严重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如何对网瘾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本文通过对中学生网瘾的危害进入深入分析,试图提出针对学校、社会、家长与学生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2.
“真正有‘网瘾’的只是少数,家长、社会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网瘾的标签。”1月15日~16日,在全国网络成瘾矫治专家高峰学术研讨会暨“虹”计划科研成果发布会上,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发出了这样的呼吁。专家们一致认为,网络在青少年生活中已经不再可有可无,一些青少年上网时间长并不等于成瘾,而在某些青少年网络依赖的表象下,是家庭和社会出现了问题。给孩子贴上“网瘾”的标签,是成年人的语言暴力,对解决青少年网络依赖并没有多大帮助。  相似文献   

13.
共青团中央首位“青少年网络文明爱心大使”《中学生英语》特别顾问——陶宏开教授——隆回专场报告会特别报道2005年11月16日,陶宏开教授启程前往本刊“英语教学实验基地”——湖南省隆回县做为期四天的、由中央文明办、团中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社会科学院、光明日报社联合发起的“百万家庭健康上网大行动”学术活动,在当地各界引起了巨大的影响和轰动。本刊特开辟此专栏进行特别报道。  相似文献   

14.
萧于  寒羽 《家长》2007,(11)
陶宏开,美籍华人,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2004年,被共青团中央聘为"青少年网络文明爱心大使";2005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政府"友谊奖";2006年,获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等五部委颁发的"杰出贡献奖"。主要著作有《孩子都有向上的心》、《网瘾不是孩子的错》、《回来吧,孩子》等。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文汇》2009,(7):7-7
“如果孩子学习带有网络游戏的教材,那么学生上网成瘾的比例很可能会迅速上升。”著名戒网瘾专家、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通过媒体呼吁,有关“摩尔庄园”游戏被收录进武汉市小学教材的做法是错误的。陶教授认为,网络游戏进教材,会让学生成瘾的比例迅速上升。我看,他的观点没有数据支撑,逻辑上把正确引导网络游戏和催生网瘾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6.
日前,共青团中央首位“青少年网络文明爱心大使”陶宏开教授来到湖北教育报刊社《小学生天地》编辑部,就“远离网瘾,多读好书”的话题接受了该刊小学生记者面对面的采访。  相似文献   

17.
宕子 《教育》2009,(6):5-5
《教育》旬刊4月刊登了一篇《戒除网瘾需自强》的文章,读后很受启发。近日,著名戒网瘾专家、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通过媒体呼吁,“如果孩子学习带有网络游戏的教材,那么学生上网成瘾的比例很可能会迅速上升。”他表示,"摩尔庄园"游戏被收录进武汉市小学教材的做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
唐金龙 《教育》2014,(9):18-18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而网瘾青少年往往伴随厌学、辍学、生理或心理的疾病,甚至有各种形式的犯罪.对此,有专家指出,单纯地“堵”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疏”和“导”才是有效解决之策.作为教育者和家长,应该理解当今时代青少年与互联网的关系,但同时必须采取措施面对网络的广泛来袭,教会孩子们辨别信息.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在青少年群体中,网络成瘾问题十分常见,青少年的网瘾不仅仅关乎于教育问题以及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的社会问题,网瘾严重侵蚀了我国部分青少年的思想与健康。基于此,本文主要内容分析了青少年的网瘾成因以及相关应对策略,希望能为我国的青少年网瘾问题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面对我国青少年网瘾这一社会问题,笔者提出了“人防 技防”的模式,在加强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的同时,健全涉网立法、规范网络运营模式,从计算机技术层面上净化网络环境,有效遏制青少年网瘾问题产生的“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