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对旅游景区进行科学的划分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本文通过对一个县级市吴江的旅游资源调查,分析了吴江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特点,采用“地域连续性”的新原则对吴江旅游地的一级旅游景区进行了划分。并采用功能分区的区划方法对吴江二级旅游景区进行了划分,并提出了旅游分区开发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旅游法》的正式实施推动了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变革创新。文章对《旅游法》中关于旅游景区治理方面的相关条例进行整理,从旅游资源管理、景区环境管理、接待服务设施管理、游客引导管理、景区收入管理和景区安全管理等6个方面,分析了《旅游法》对旅游景区治理的影响,并对其实施背景下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变革进行了探讨,构建出适应《旅游法》治理要求的旅游景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九嶷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一世纪旅游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九嶷山风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但交通区位差,地方经济欠发达是制约该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九嶷山风景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指出九嶷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应突出层次性,并提出了九嶷山风景区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科学、合理的旅游环境容量,对维护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旅游者体验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南阳武侯祠为例,利用面积法计算出其最大旅游环境容量,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利用现状为旺季高峰日超载,旅游淡季严重弱载,景区整体处于弱载现状.由此,提出一系列解决资源闲置的措施,如加大宣传力度延长旅游旺季时间、开发新景区景点、增加景区吸引力、加强景区监测工作保护景区环境,对其更好地进行旅游规划和持续开发提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旅游景区发展的灵魂。针对目前诸多景区不注重文化资源深度开发的现状,以绍兴沈园风景区为例,对旅游景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四点建议:深入挖掘景区文化内涵,拓展景区文化产业链,进行有效的文化传播和营销,构建景区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6.
文化与自然结合型景区兼有自然和人文两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往往景区资源中包含着山水审美意象、信仰体系中的廉政约束、文化中的廉政传统、廉政文艺等廉政文化内容。为充分利用廉政文化资源以有效提升景区产品价值,应注重景区现有产品调研,深度挖掘景区廉政文化内涵,培育含廉政文化内涵的精品旅游产品,山水为形、文化为魂营造自然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廉政文化氛围,利用丰富载体,有效传播廉政文化。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旅游景区发展的灵魂。针对目前诸多景区不注重文化资源深度开发的现状,文章以常熟尚湖风景区为例,对旅游景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四点建议:深入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建设人文景观体系、构建旅游活动体系、打造景区文化旅游品牌,以期为同类景区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旅游景区经过充分利用资源、加大营销力度和资本投入等因素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大多数旅游景区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除需要提升旅游景区的附加价值外,主要问题是如何加大资金投入,进行维护、升级和创新,提高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和设施建设水平,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9.
在中原崛起的背景下,河南将旅游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河南具有一流的旅游资源,然而,在旅游资源开发中问题很多,突出表现在旅游景区上。景区是旅游产业的龙头,本文首先构建景区研究的理论基础,接着系统分析了河南省景区开发的资源优势和现状问题,最后提出了河南省旅游景区开发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外部性视角下的景区定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票经济"是近年来的社会关注热点,其核心的经济学命题是公共旅游资源最优定价.传统定价模型多从微观经济学的边际成本定价来考虑,但是景区作为一种准公共品,具有典型的旅游多重外部性.本文重点考虑旅游中的拥挤负外部性对景区资源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景区定价,确实使得游客人数减少,但是在考虑了拥挤外部性之后,这种下降的程度会被放缓.景区定价与游客在当地消费总量之间的关系是模糊的,不一定是单调关系,即当游客人数过多,导致拥挤的负效用很大时,适当提高景区价格,将有消费意愿的游客与没有消费意愿的区分开来,反而可能提高总消费量.杭州西湖景区旅游监测数据的结果验证了本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