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给新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那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要不要、以及如何才能通过自身的改革,逐步改变过去建立在产品经济基础上的新闻报道模式和管理体制,并进而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特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报道模式和管理体制。 对这个问题,广大新闻工作者已有认真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概括说来,就是一手抓稿子,一手抓“票子”,也可以说是一手抓社会效益,一手抓经济效益。 党报必须把主要力量放在抓稿子、提高社会效益上。 报纸特别是党报,能不能进入市场,关键在于能否按照新闻规律办报,提高报纸质量,办成读者欢迎的报纸。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义乌日报社按照“抓报纸质量、抓队伍建设、抓报业发展,创全国一流县市级党报” 的工作思路,努力做大做强报社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 一是报纸从四开四版扩大到对开四版,从周几报发展到日报。今年以来,我们《义乌日报》的周二、周五还增设了《新闻周刊》和《社会周刊》。这样,报纸的容量大大扩大了,读者喜爱的内容增  相似文献   

3.
当 前 ,大众传播媒介的竞争日渐激烈 ,其竞争焦点是争夺受众 ,占有市场。许多媒介为了占有市场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受众 ;投巨资办特色节目或专刊、周刊等。作为中等城市党报 ,由于是区域性报纸 ,发行大部分在本地。她争夺受众的关键是 ,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读者。这就要求编辑部在办好新闻版的同时 ,以特色周刊争夺更多的受众。许多报社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如“生活”、“美食”、“旅游”、“收藏”、“东风”、“财富”等周刊 ,引得这些层面的读者关注周刊 ,参与周刊。办好特色周刊首先要找准定位 ,找准自己的受众 ,对开…  相似文献   

4.
唐雪梅  郝宇乐 《传媒》2019,(12):33-35
《兵团日报》作为兵团党委机关报,在兵团新闻媒体中占有主导地位,于1953年5月22日创刊。《兵团日报》坚持“党性立报、新闻强报、特色靓报、服务活报、开门办报、探索兴报”的办报方针,坚定走特色化、个性化、本土化的办报之路,引入“和谐、责任、荣誉、使命”的文化理念,是一份具有浓郁兵团味道的省级党报。报纸先后推出“字说兵团”“视点”等板块,受到读者的欢迎。《兵团日报》于2017年荣获中国城市党报“品牌影响十强”,2018年入选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百强报纸”。  相似文献   

5.
陈雅珍 《新闻实践》2001,(12):63-64
《宁波日报》周日特刊创刊于200年3月25日,创刊时间虽然不长,但其充分体现群众办报的鲜明特色,引起了读者普遍的关注。 宁波日报创办周日特刊的时候,全国党报的周日特刊已遍地开花,成熟的经验俯拾皆是。怎样办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既符合党的办报方针,又为广大群众喜爱的周日版面?《宁波日报》社党委、编委领导和周日特刊的采编人员在广泛测览兄弟报纸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讨,决定走“群众办报”的  相似文献   

6.
《今日点评》是《南通日报》焦点新闻版(B1版)的主打栏目。自《南通日报》焦点新闻版2000年底开办两年多来,这个新闻时评栏目围绕当日头条焦点新闻配发一篇800字左右的专论,从不间断,在创出城市党报一块特色品牌的同时,也赢得了全市读者的广泛好评,被誉为报纸言论品种中的“生鲜专柜”。该栏先后获得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专栏类二等奖,名列南通市首届“十优”新闻栏目之首,并有多篇言论作品在省市级好新闻评选中获奖。立意丰赡创办焦点新闻版的初衷,是在媒体竞争不断加剧、受众水平日渐提高的情况下,充分放大纸质媒体深度报道的优势,强化城市…  相似文献   

7.
孟为 《青年记者》2007,(14):21-21
近年来,随着我国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类报纸对其报道风格与市场定位开始进行深入反思与改革探索。一些媒体出现了一种新动向提出创建城市主流媒体,“主打主流人群,主打主流新闻”。而与此同时,一些党报为了改变其销量与影响下降的局面,曾一度“大报小办”,所谓“师小报之长技以制小报”,结果反而是失了优势,得了劣势,丢了党报主流新闻的品牌。  相似文献   

8.
扩大党报信息量 增强党报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作为一种信息产品,作为承载各种信息的大众媒介,信息量的多少是决定其质量和品牌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扩大信息量可以提高报纸的质量,提升报纸的品牌,进而使发行量和自费购阅比率提升,报纸的市场竞争力自然得到增强。以高新闻价值的“硬新闻”、“大言论”为主打,扩大党报的信息量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党报纷纷走上“扩版”之路,以换取信息量的增加,这是值得称道的,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比如,当时《广州日报》周六的报纸扩到厚厚的48版,其结果是发行量超过100万份,且其中80万以上读者为自费订阅。再如,今年1月2日,《人民日报》第…  相似文献   

9.
《深圳特区报》的“家庭”版创办于1994年元月。1998年9月,《深圳特区报》编委会为满足读者的需求,在原有的每周一块“家庭”版(周日出版)的基础上.加多了一块,即每周两块“家庭”版。我接任新“家庭”版的责任编辑。 如何突破原有的“家庭”版的局限,使广大读者获得更新鲜、更强烈的感受?这是我接任新“家庭”版责任编辑后一直努力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在认真地翻阅了《中国妇女报》、《北京青年报》等报纸和一些生活杂志及女性刊物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确立了“专版专题──加强副刊的冲击力”的办版思想。 这是一种…  相似文献   

10.
报纸办周刊有过两个高潮,一个是80年代末兴起的周末版、星期刊热,一个是近两年兴起的各种各样的周刊热。无论是国家级的大报,还是地方性报纸;无论是党报,还是专业性报纸,只要是日报,就几乎没有不办周刊的。而且,周刊的名称从通俗的“社会周刊”、“生活周刊”、“法制周刊”、“文化周刊”等,逐渐发展到比较别致的“燕周刊”、“星周刊”、“下周刊”、“壹周刊”等。一家报社的周刊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对传统的纸质媒体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特别是地市一级的党报,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才能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和上一级党报不断延伸的触角的挤压下,立足本土,办出一张具有地方特色,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报纸来?2004年1月《长治日报》创办了四份周刊:《经济周刊》、《人才周刊》、...  相似文献   

12.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是《忻州日报》扎根于地方文化的一份文艺副刊,这份报纸以传承忻州文化,彰显地方特色,架构文化交流,服务地方建设为己任,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品味,办到了读者心坎上,成为当地很有影响力的报纸。  相似文献   

13.
赖新蜀  王一 《新闻界》2002,(4):26-27
党报做大做强,贵在创新。去年7月1日出刊的成都日报,在做强势报纸的探索中,除了新闻版创新的尝试,提出了“与时俱进办副刊”,在与新闻区分度最大的副刊,打造品牌专版,培养锻炼了自己的名编辑名记者。一年运作,“访谈”专版凸显时代特色,《访谈工作室》记者脱颖而出——————采访札记“编委会的决心”成都日报出刊时,编委会的基本思路是,按照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通过创办新型城市党报,铸造媒体强势。针对副刊创新,提出了“与时俱进办副刊”,注重研究读者需要,引导调整读者结构。现在的读者应该是年龄越来越往下,文化层次…  相似文献   

14.
“本报”是读者和新闻界对新问世的一些8开“报型刊”的新称呼。它以8开新闻纸外加彩色铜版纸封面装订成册,嫁接了报纸与杂志的双重优势而开拓市场。目前以《北京电视》周刊、《北京青年》、《卫视周刊》为代表的此类报型刊在北京市场上迅速崛起,吸引了读者的充分“注意”,并形成了自己的“目标读者群”。此外类似的还有《广东电视》周刊和《上海电视》周刊及辽宁的《电视朋友》。以北京为例,目前至少有200家以上的报纸在抢占北京的报业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本报”为何还能占有一席之地?最主要的就是它找准了市场定位,以特色战…  相似文献   

15.
方韶毅 《青年记者》2006,(15):34-35
电视、报纸在一波一波的城市化浪潮中,相继完成了战略布局。随着中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杂志亦将迎来新的局面。许多有识之士开始谋求地方化经营发展之道,区域性城市杂志应运而生,《深圳周刊》、《新民周刊》、《天府成都》、《温州瞭望》、福州《家园》、《夜北京》等区域性城市杂志相继问世,形成中国杂志力量中的一支新军。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4○年2月7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工人)发刊词》中就曾指出:“一个报纸既已办起来,就要当作一件事办,一定要把它办好。这不但是办的人的责任,也是看的人的责任。看的人提出意见,写短信短文寄去,表示欢喜什么,不欢喜什么,这是很重要的,这才能使报纸办得好。”事实确是如此,这样做既是党报同读者保持密切联系的一种好方法,又是依靠群众办好党报的一条有效途径。多少年来,我们的党报凡是这样坚持了的,就办得有生气,为群众喜闻乐见,反之,就不被群众所欢迎。前些年,有的报社曾建立了评报点,还有的专设评报员,编辑部的同志经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给读者发信等措施,诚恳征求读者对报纸的意见,热切欢迎读者对报纸的监督,并在报上辟设《读者评报》  相似文献   

17.
在旧中国,有一些知识分子,热衷于办书店办杂志。十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办杂志起家”,介绍这方面的情况。韬奋一生办杂志,从民国十五年(1926年)接手办《生活》周刊开始。1933年《生活》周刊被迫停刊。其后生活书店继续出版《新生》周刊、《大众生活》周刊、《永生》周刊、《国民》周刊、《生活星期刊》。改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张日报,抓新闻是“看家本领”。近几年,《北京青年报》在新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三个意识: 一、判断新闻价值要有“读者意识” 应该说,所有办报人都讲读者意识,没有读者,报纸便无法生存。但是,要把这种“读者意识”贯彻到底,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9.
张利平 《新闻窗》2012,(3):108-109
地市级党报如何突围?如何走出困境?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一张报纸要想赢得读者青睐,求得生存发展,就必须办出特色。那么,地市级党报应该展现给读者什么样的特色呢?笔者认为,办好地市级党报,在突出喉舌特色、精品特色的同时,还需要突出地方特色。以《毕节日报》为例,《毕节日报》就是要突出:毕节是胡锦涛总书记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时,亲自倡导建立的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是科学发展观的试验田,是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在新时期参与经济建设搭建的一个平台这一主题,这一特色,围绕毕节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乌蒙山愎地、乌江发源地的地理特点以及毕节独有的民族文化、人文特点,来定位报纸样式,来组织策划版面和文章,不能干报一面。  相似文献   

20.
如今,办报人谁都想提高发行量,抢占市场先机。但如何把报纸办得精彩,符合消费者的口味,让他们心甘情愿多买你的报纸呢?笔者以为,抓市场“卖点”是提高报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北京青年报》在20世纪90年代初,还是一份很不起眼的报纸,然而由一批有着敏锐市场眼光和较高知识素养的新锐执掌北青报后,通过短短数年的市场摸爬打拼,如今北青报不但打造出一个响亮的品牌,而且去年其广告刊登金额在全国纸媒体中已跃升三甲。无论是编报人,还是读者都觉得北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