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而阳早、寒春夫妇正是这样的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战士。“一个人能力有大小.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上,第一个以自己的体力完成环游地球一周的人是谁? 他是一个上海人,名叫潘德明。 潘德明祖籍上海南汇,出生在离上海不远的邻省浙江的湖州城内,父亲是一个“红帮裁缝”,年轻时从上海来到湖州,专门给外国人做衣服。这样,潘德明自小就有了与外国人说话、打交道的机会。他看到湖州城内的外国人都过着十分阔绰的生活,心里常想: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穷,外国人这么富?要是有一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世纪,面对新的挑战和新的任务,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做好舆论工作?其中的重要一环,就是要充分关注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这是提高新闻舆论影响力和总体质量的关键之一,也应当是实施舆论总体战略的重要步骤。 为什么现在要这样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我们已经行之有效地做了舆论引导工作之后反而要这样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强调新闻宣传工作的教育、引导功能的同时,要提出应当充分关注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回答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我们换一种眼光重新认识我们所面临的形势,换一种角度重新审视我们习惯的思维  相似文献   

4.
孙彤 《编辑之友》1999,(4):56-57
中国的文字,可谓千变万化,有人说,让一个英国人学会汉语,要花上中国人学英语两三倍的精力,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学得非常精通。其实,何止外国人,就是中国人,又有谁能说自己对汉字已完全精通?  相似文献   

5.
发展的社会,需要有发展的眼光,这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美国一位预言家这样预言:本世纪经济投资的热点,将从证券、房地产转向文化艺术品.又据众多的海外新闻媒介报道:中国的文化艺术品将成为全世界文化艺术品投资的热点.这是世界性文化收藏发展的大趋势.外国人看到了,那我们呢?为了迎接这种大趋势,作为档案工作者,既要有高瞻远瞩的文化收藏意识,又要有各类文化艺术品就是国家珍贵档案的意识.因此,我们的档案文化收藏需要有自己的战略家,这是历史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沈阳市的“地标”中将增加这样一个新名词:“外国人集中居住区”。据有关媒体报道,沈阳市将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适时开发一至两片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这片“外国人集中居住区”究竟有些什么特征呢?有关报道中有点语焉不详。但顾名思义,既然是“外国人集中居住”的地方,想必就是中国人不能随便居住的地方,至少要经过专门机构的审批才行。有了这一条,依笔者看就具备了“租界”的基本雏形了。当然,现在还不能说这就是租界,但是有朝租界方向发展的趋势。报道中说,有关方面还准备设立专门的“外商医院”,或者在“医院建立特殊服务区”…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来河南投资,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河南旅游、观光、经商,这既给我们的采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困惑和难题:如何和外国人打交道,怎样使外事报道既符合外事报道纪律,又生动有趣,充满人情味?  相似文献   

8.
他们的身后     
这是百年前一张昏黄的相片,上面是一对年轻的夫妻。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将这样的合影和今日耳鬓厮磨缠绵缱绻的夫妻合影放到一起,我们可以体味到难以说尽的时间况味。相片上,她和他形同路人,从她的姿态和表情里还可以看出更多用尺度丈量不出来的疏离,如果将照片从中间轻轻划开,俨然可以将他们分别投入人群与其他人随意组合,而不伤害他们各自的姿态。这还是一个外国人留存下来的黑白镜头,洋人没有忘记在这对夫妻身后装进他们的田地、葱郁的树木、几间土屋。在他们身后,还有什么呢?洋人何以对中国这样一对普普通通的夫妻感兴趣?他们感兴趣…  相似文献   

9.
一位西方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希望人们有道德吗?让他们从爱国做起吧。”这话是有道理的。因为,虽然爱国主义的崇高表现是为祖国的利益不怕危险、不惜捐躯。而通向这最高境界的精神路途,却需要人们一步步通过对平常情况下的道德和情绪的培养来铺设。从这个意义上说,爱国主义又是很具体的。  相似文献   

10.
给谁看的     
外国人常不明白中国事。有些在我们看来已是熟视无睹的事,在外国人看来则越看越糊涂。据悉,有人陪外宾乘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外宾问公路上方的一条中文横幅标语是什么意思,原来上面写着“严格科学管理,创造一流服务”。照直翻译过去,外宾不明白,问: “这是谁写的?”译者答 “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啊!”他更糊涂了: “那这是给谁看的标语呢?”这回轮到翻译犯琢磨了。从标语的内容分析,它不是针对高速路上行车的司机的,当然也不是写给乘客  相似文献   

11.
备忘     
非常言论 中国人总是被外国人认可以后,才会被世界认可,转回来才被国内认可。齐白石的画是因为有日本人买,徐志摩、傅抱石、刘海粟都是出外留洋回国后被认知的。难道是我们的中国文化有缺陷?我觉得不是,我们目前最缺少的是翻译人才,向国外推出我们的作品,相信我们国家绝对有这样的力量。我们的国力已经被认知了,我们现在要走文化的路,因为我们不只有拳头,还有灵魂。 ——刘墉  相似文献   

12.
百年的期盼终于梦想成真,千年的文明在这一刻发出最耀眼的光芒。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值得骄傲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样一个共享奥林匹克精神的时刻,在这样一个灾难袭来的时刻,祈福这个词好像特别能表达我们内心的祈盼,也特别能让我们勇敢和坚强。  相似文献   

13.
社会弱势群体对权利与平等的诉求,无疑是真实而迫切的,但行进在时代进步大道上的跋涉者,基本责任与良知,更愿意理性地面对现实,所以,我们倾向于"让理性精神引导诉求".而农民工城市求生所遭遇的碰撞、冲突也引起了我们深切的关注.石家庄市破获了一起抢夺案件,涉案的都是进城务工的青年,他们原本都是父老乡亲眼里的"乖孩子",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涉嫌犯罪呢?记者何磊前往石家庄去探个究竟,我在想,如何面对"农民工犯罪"这样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4.
电视有没有未来?互联网将绕过所有一切,击碎现实,电视的未来就是没有未来!真是这样吗?相信这是所有电视从业者始终萦绕心头的一个问题,而在有人称之为新媒体冲击电视元年的2011年,这个问题更让电视人压力骤增。出路在哪里?去年9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踏上赴美培训之路,新媒体动态、媒体融合成为我们尤为关注  相似文献   

15.
2012年3月13日《新疆日报》有一篇文章说:“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特别是负责财务管理的领导,头脑一定要清醒,不要做亡羊补牢的事.”看了这句话,不禁使人疑窦丛生:“亡羊补牢”是为时不晚呢,还是为时已晚?这样做应该肯定呢,还是应该否定?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先来考察一下这条成语.  相似文献   

16.
覃晓清 《东南传播》2022,(1):I0003-I0003
站在2022年岁首,电视综合频道中心又迎来新的征程。此刻,回首2021年,我们收获满满,而脚下新一年的路,更是让我们感受到站在新时代节点的一个新开端,我们已做好了准备。2022年,我们将喜迎党的二十大与“中国梦十年”。唱响主旋律,是这一年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主流媒体,我们要以怎样的笔墨,在这样新时代节点上抒写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思考,我们给出了这样一份新的日程表。  相似文献   

17.
外国人已经开始从我们的古老文化中汲取养分,我们自己更应该行动起来,让迈向国际人的步伐更加自信和坚定。  相似文献   

18.
张慧 《新闻实践》2007,(4):45-45
“2006年,总有一些记忆让我们刻骨铭心;2006年,总有一些感动让我们难以释怀;这一年,是谁触动你的心弦?这一年,是谁让你泪湿双眼?”……这是“2006·感动温州十大人物”颁奖典礼总片头中的开头语。随着片  相似文献   

19.
郝铭鉴 《传媒》2007,(1):8-10
<咬文嚼字>创办于1995年1月.自创刊号起一直是32开、48面,每月出版一期.这是一份典型的资历浅薄、形态简陋的小刊物.在刊物的茫茫林海中,这样的小刊物怎样谋求自身的发展呢?回首十二年的办刊历程,我们的体会是,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同样,刊物也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相似文献   

20.
外国人的口味和金钱控制了我们的美术市场.这样口味主导下的中国美术将去向何方?[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