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依据丰富的考古资料论证了东北是玉文化的发祥地,分析了红山文化出土玉器深邃的文化内涵.指出红山文化大量玉器的出土说明红山文化时代,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已经完成;红山玉文化的兴盛和繁荣印证了玉兵时代的说法;红山文化和龙文化的发端紧密相关;红山文化玉器的多样化说明原始宗教崇拜的发端亦在东北;红山玉文化开中国礼制文化的先河.本文还研究了岫玉与玉文化的紧密联系,充分肯定岫玉对玉文化的贡献,岫玉对中华文明曙光的到来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相似文献   

2.
红山文化玉器作为中国北方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最精美的玉器而举世闻名,儒家审美文化是最早深受红山文化玉器审美文化的滋养而逐步发展并完善起来的。通过基于儒家审美文化视域中的红山文化玉器研究,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儒家审美文化深远意义的理解,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文化,更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文化,并使玉学玉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玉器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琢磨而成,众说纷纭。国内外一些古代玉器研究专家将这一时期的玉器统称为神玉,或者巫玉,他们认为红山文化玉器是巫觋通神的工具。纵观红山文化各种各样玉器,除去一些特大型陈设祭祀器物与器皿外,绝大多数有系孔,适合佩戴在人体各个部位,个别的没有系孔的也适合捧在手上及握在手里。  相似文献   

4.
玉器时代指距今约四千至六千年之间的这段历史时期。玉器时代包括了仰韶中晚期、大溪中晚期文化 ,以及大汶口、红山、屈家岭、龙山、良渚等相应时期的其它文化并存的共生代。这期间父系氏族公社的瓦解、部族大联盟的形成促使奴隶制社会的提前。我国玉器时代正是有巢氏、太昊氏、神农氏等氏族大联盟从形成走向消亡和三皇五帝相继登上历史舞台的时期。《山海经》既是我国玉器时代信史 ,也是三皇五帝王权形成和统治时期信史。  相似文献   

5.
三星他拉碧玉龙被誉为“华夏第一龙”,是红山文化的显著标志。追要溯源,前红山文化查海遗址出土的玉器和巨型摆塑龙、陶塑龙片表明查海遗址是玉龙的源头。红山先民雕磨的碧玉龙独具一种升腾、高昂的气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笔以岫玉史前开发的历史做了认真的研究,指出岫玉的开发使用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史前岫玉器的发现主要集中在红山化遗址和辽东半岛,岫玉器在红山化时期,已达到了玉与石、玉器与石器的彻底分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玉器,赋予了玉以道德、价值观念;岫玉器是我国玉化的一朵奇葩。针对岫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笔还指出应早日制定出岫玉的准确界定标准。  相似文献   

7.
2007年7月22日至25日,由朝阳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联合主办,由朝阳市牛河梁红山文化研究院承办的“2007中国·朝阳牛河梁红山玉文化国际论坛”在朝阳市举办,共有来自海内外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到会。以牛河梁玉文化为专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次论坛体现了“开放、民主、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达到了探索牛河梁红山玉文化精髓。弘扬中华玉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红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较有影响的考古学文化之一。1935年,在赤峰红山脚下发现了它的第一处遗迹,1954年,由著名的考古学家尹达正式命名。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对红山文化研究的历程和涉及的领域是:(1)红山文化的发现和确认;(2)红山文化的源流、性质特征和分布;(3)红山文化的分期与类型;(4)红山文化的玉器;(5)红山文化坛、庙、冢与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些研究尽管在某些方面还不够深入,甚至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学术分歧。但学术界尚能在一些关键点上达成共识,即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中国北方的一支极富生命力和美好发展前景的文化,而孕育红山文化的辽河流域则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吉林类型的红山文化玉器地域特征比较鲜明,主要分布长春、松原、白城、吉林和四平地区,辽源、通化、白山和延边地区也时有发现,吉林的红山文化类型玉器与辽宁及内蒙红山文化遗址考古发现的玉器比较,制作时间早一些,随意性强一些,别出心裁之处多一些。吉林类型的红山文化玉器在材料使用上,充分体现了匠人的因材施艺与物尽其用的良苦用心。吉林区域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使得红山文化类型玉器种类繁多,造型纹饰变化多端,选用材料质地优良,在玉器上体现出生动、拙朴、别致、精美、优雅及另类的特点,客观反映了当  相似文献   

10.
红山玉器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各种各样的器物上,即使是一个小小的管状器,其造型、纹饰及文化内涵也丰富多彩。一些造型特殊,纹饰别致的管状器,从组成的项链剥离出,独自显示佩戴者与众不同的精神风貌,已经由审美层次扩展到丰富文化内涵的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红山文化玉器中有些器物出乎我们的意料,比如仿真的野兽骨头、龟壳、兽牙、河螺等,所用材料优良、造型准确、工艺精良、抛光细腻,堪称精心之作。红山人为什么用玉精心琢磨这些器物?值得我们认真地分析研究。首先,这类器物与人类饮食关系密切,是营养丰富的可食动物残留物,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其次,这类器物与早期人类佩饰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以精美著称于世的红山文化玉器所用的材料形形色色,不仅有玉石,也有各类宝石及半宝石。根据塑造的主体,正确选择透闪石质玉、蛇纹石质玉、斜长石类玉石、石英质玉石,或宝石中的金刚石、刚玉,以及天河石、水晶、萤石、绿松石等半宝石材料,参照颜色、硬度、尺寸等实际品质因材施艺,从而充分反映出材料质地的自然美感,使玉器别具风采、引人注目。各种材料大量合情合理地利用,促进了玉器琢磨工艺技术迅速提升,体现在钻控工艺上,有螺旋孔道、绞丝孔道、象鼻穿孔等等;体现在造型方面,有简约、写意与写实等形式。如今我们通过分析玉器孔道的这些原始痕迹及因不同材料采取的不同造型,能够解读出各类红山文化玉器所处的不同时期以及所承载的重要历史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3.
对勾云型玉器的类型进行简单分类,介绍学术界对勾云型玉器文化内涵的各种解读。综合学术界的主要观点,对勾云形玉器的自然属性与功能进行解析,以此新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勾云形玉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红山化玉器可全面诠释“玉神物”说.红山玉器是取大地之精、类水之性、合人之情以悦天神的“神物”;是人沟通阴阳、合和天地的通神之器;是中华民族追求生命与精神的永恒,实现人与自然、天地合一这一伟大理想的珍贵物证;是接引中华民族回归精神伊甸园、皈依祖先神的灵物。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八十年代,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第五地点一号墓出土的龟形玉器,学者们一律命名为"玉龟"或"玉鳖",这样的命名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实际上,此件玉器是五千年前的红山先民模仿"鼋"雕琢的,应该命名为"玉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揭示出此件玉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赤峰赋     
<正>赤者,红也;峰者,山也。赤峰因红山而得名,红山由文化而远播南拥燕赵、东襟辽海,北依兴安大岭,丙屏蒙古高原。地向东南倾,水辽河流。南耕北牧,草原中原交错地;铁犁雕鞍,长城南北皆故乡。八千年风云烟雨,一脉文传薪火旺;九万里谷荒原,万法惟识到如今。日出红山后,龙兴潢水源。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一万年文明起步真迹如铁;富河前、红山后、小河沿,五千载东方霞光榮基千-秋。潢水泱泱,兴安苍苍、粟米八千岁,玉器万年常。飞起玉龙三百万,光被四表溯先  相似文献   

17.
辽代玉器文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丹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本无用玉传统,建国后却大量使用玉器。从造型、文饰、功能上分析辽代玉器,可基本概括出其主要汇蓄有中原汉文化、“西方”外来文化、佛教文化、契丹民族文化等因素。分析辽代玉器的文化因素,对研究辽代物质文化、对外交流、民族传统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卢永琇 《历史学习》2006,(5):F0002-F0002
1999年朱镕基总理访问加拿大.中国派出了《中国古代玉器展览》随行。在中加两国总理出席的展览新闻发布会上,作为背景资料,六件中国古代玉器被摆放在显位置,天津博物馆的红山化黄玉兽形玦便是其中之一。该器高14.1厘米,宽10.4厘米,为椭圆形猪首龙身状。  相似文献   

19.
崧泽玉器作为一个独立的玉文化,主要有饰玉和葬玉,它上承河姆渡、马家浜文化玉器,下接良渚文化玉器,形成了一个层累的系列。崧泽先民在玉料的选择上注重饰玉的典雅色泽和纯洁质地,注重葬玉的神秘表象;在玉器造型的设计中深受现实生活中的朴素原型和冶玉技艺之道的影响,考虑所造玉器的使用功能和佩带部位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崧泽玉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为生命意识、柔美风格和整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玉器最早的发祥地并不以东部濒海地区为限,黄河中上游乃至长江中游一带的内陆地区,也是中华古玉的重要发源地。黄河中长游地区玉器最早发现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一期文化遗存内,玉器多为小件绿松石质穿孔几何形人体佩戴物。这一用玉传统在河南中部地区延续时间超过千年。同时可知,绿松石之于中国玉文化传统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迹象表明,玉器最初的社会功能是用于宗教礼仪生活,充当的是强化社会秩序建设的角色。以距今7 000年左右为界,玉器发展出现了一系列以大地湾文化玉器为代表的新突破。陕西宝鸡关桃园遗址第三期遗存内出土玉环1件。这是本区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真玉制品,同时也是黄河中上游地区迄今发现的第一件环状玉器,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