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周雯婧  贺惠 《科教文汇》2013,(4):102-103
近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本文概括了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特点,为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粮食安全保障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已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文章针对我国农田土壤和粮食作物重金属超标现状,强调把粮食作物区域划分为禁产、限产和宜产3种类型;通过采用重金属低积累粮食作物品种、重金属钝化与阻隔技术及农艺管理等措施,实现中轻度重金属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并明确提出了重金属动态监测、低积累作物品种资源库、钝化剂市场准入、超标农田的轮作休耕、高重金属含量秸秆的处置、粮食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与政策等是今后我国农田土壤安全利用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1,(25)
本文中探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检测及修复技术。通过分析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利用重金属污染快速检测技术,结合农田土壤实际情况,给出具体修复措施,实现控制农田生态环境的目的,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4.
治理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形成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造成污染现象的原因不同,选择的治理方式也会有差异。在当前的环境治理工作中,治理农田重金属污染已经变得极为紧迫。农田重金属污染问题主要是因为被遗弃的废弃物中含有重金属,其在农田的土壤中产生过量沉积的问题,最终造成土壤污染。阻控这种污染问题时,可考虑使用微生物技术来强化阻控效果。本文研究运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应对农田重金属问题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5.
马兵 《科学中国人》2012,(19):54-55
超富集植物界定标准的补充与完善常常有人骄傲,中国"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约22%的人口"。然而,我国的土壤污染形势也十分严峻,据估计,目前中国包括受重金属污染在内的耕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10-1/5。较传统的修复污染土壤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因其面积巨大,污染水平相对较低,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均难以实施,这给重金属污染农田的修复带来了困难。在这种背景下,对环境扰动较少、修复成本较低且能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应运而生,为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了新途径。然而植物修复技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寻找超富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表示.因土壤、水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全国3亿亩耕地正在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威胁.占全国农田总数的1/6.汞、镉和铜是最主要的污染物。“我国有3亿亩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沿海地区最严重。”土壤受重金属污染与经济发达程度有正比例关系,经济越发达,土壤污染越严重。此外,农产品种植中使用的化肥、农药过量.  相似文献   

7.
正"国安在乎民,民安在乎食",食品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与之伴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始终受到极大关注。根据中国工程院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已影响到食品安全保障水平。除重金属污染外,农田环境中还有诸多因素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环境激素类有机污染物污染就是其中常见的污染形式之一。在对农田有机污染物阻击的过程中,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金德才以微生物为切入点,为解决农田有机物污染及其伴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农田土中,污染重金属的总量固然重要,但其生物效应主要决定于其"生物有效性".表征农田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化学浸提法和植物培养法,寻找一种"广普"的提取剂是这类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表明,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间的交互作用、植物根际环境等原因可以影响农田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土壤污染问题在近几年被重视,其中重金属污染问题影响比较严重,不少农田土壤中都出现了重金属污染的问题,而后农作物的食用安全性受到影响,人们的健康也被威胁,在对土壤重金属问题进行应对时,需要做好准确且科学化的检测工作,通过可行的检测技术来掌握重金属污染信息,而后再确定具体的应对方法。本文根据现有的土壤重金属问题,分析污染带来的主要危害与来源,并分析可使用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我国付出了严重的环境代价,因此,我国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迫在眉睫。以我国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现状为前提,结合美国治理污染土地的超级基金制度和德国保险责任制度的先进成功经验,进行重金属污染治理产业化的制度构建,使我国重金属污染治理在产业化的带动下得到持续有效的治理,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关于重金属污染土壤风险控制区划的研究与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全国约有19.4%的耕地调查样点超过土壤环境质量限量标准。由于我国土壤污染程度的区域尺度空间分布不均衡以及造成污染的重金属种类繁多、受污染的地区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因此需要通过风险控制区划实现不同地区的风险控制和土壤修复。文章在介绍土壤重金属风险控制区划的系统性原则、一致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土壤重金属风险控制区划方法体系,包括土壤重金属风险分区分级方法和重金属风险控制与修复区划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居民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和酸可溶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杭州市50个居民小区土壤重金属元素(Cd、Co、Cr、Cu、Ni、Pb、Zn、Mn和Mo)的含量、形态和酸可溶性。结果表明,与农业土壤相比,该市居民区土壤中Cd、Cr、Cu、Ni、Pb、Zn、Mn和Mo均有不同程度的积累;除Cr、Mo外,居民区重金属的积累一般低于该市商业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积累量随居民区建成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居民区土壤中Cd、Co、Cr和Ni主要以稳定的残余态为主;而Cu、Pb、Zn和Mn则以可提取态为主。除Zn、Mn外,重金属的酸可提性组分均较低.土壤重金属的稀酸提取量主要与提取平衡液的pH有关,随pH下降而增加,但大部分土壤中酸可提取的重金属量较低,因此杭州市居民区土壤在正常条件下不会有较多的重金属释放。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上海城郊地区为例,在对城市化综合水平与城郊农用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利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对上海城郊各区城市化进程与城郊农用土壤重金属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①上海城郊各区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总体表现为近郊高于远郊;重金属在各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累积,累积程度排序为Zn >Cu> Cr> Pb;②Cu、Zn单因子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等3项指标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均呈现出显著正相关,Pb、Cr单因子污染指数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③根据相关分析结果,将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Zn单因子污染指数、Cu单因子污染指数等3个指标作为因变量,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数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项重金属污染指标与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数的拟合曲线均呈现典型EKC特征,除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闵行区3项重金属污染指标已跨越拐点,上海城郊其余各区农用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标均未跨越拐点,仍处于EKC曲线的左侧。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铬和镍的积累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通过对北京市菜地、稻田、果园、绿化地、麦地以及自然土壤的调查分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铬、镍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土壤铬浓度依次为:菜地>稻田>麦地>绿化地>果园>自然土壤,土壤镍浓度依次为:菜地>稻田>绿化地>麦地>自然土壤>果园.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比较,土壤中铬、镍的浓度并没有普遍增加,仅在菜地以及稻田中存在一定的积累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铬、镍浓度的分布趋势较为一致,二者在土壤中的浓度仍主要受到成土母质的影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仍不太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战略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根据我国土壤污染现实状况,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和修复工作,保障生态环境与食物安全,已成为国家重大现实需求。文章根据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现状和中科院前期的良好工作基础,从政府推动、科技驱动、工程示范和产业带动方面提出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田土壤酸化调控的科学问题与技术措施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我国南方日趋严重的农田土壤酸化不仅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而且促进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吸收累积,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民众健康。但因酸性土壤分布详情不清,作物酸害阈值不明,土壤酸化预测的研究不足,酸化防治技术严重缺乏,红壤酸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改良酸化农田土壤、遏制土壤的持续酸化,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土壤酸度维持在较低水平,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浅谈我国土壤质量变化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占有量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且土壤质量不高,中低产田占2/3。要保障粮食安全,只能依靠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土壤质量便成为决定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土壤资源的高强度利用就成为必然,大量农用化学品的投入就不可避免。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对土壤质量产生深刻影响,也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冲击。研究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初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后,我国主要耕地土壤质量已有很大变化,东北黑土土壤肥力普遍下降,其他区域总体上虽有提升,但也存在着养分非均衡化,变异较大,大面积酸化,土壤污染加剧趋势明显等问题,为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巨大压力。要保障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大土壤监测力度,摸清家底,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消除土壤障碍,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用化学品的利用效率,防止土壤污染和对环境带来冲击,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实现农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最优平衡。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多地少, 人均耕地占有量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 且土壤质量不高, 中低产田占2/3。要保障粮食安全,只能依靠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土壤质量便成为决定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土壤资源的高强度利用就成为必然, 大量农用化学品的投入就不可避免。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对土壤质量产生深刻影响, 也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冲击。研究表明, 自20 世纪80 年代初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后, 我国主要耕地土壤质量已有很大变化, 东北黑土土壤肥力普遍下降, 其他区域总体上虽有提升, 但也存在着养分非均衡化, 变异较大, 大面积酸化, 土壤污染加剧趋势明显等问题, 为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巨大压力。要保障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必须加大土壤监测力度, 摸清家底, 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 消除土壤障碍, 改造中低产田, 提高农用化学品的利用效率, 防止土壤污染和对环境带来冲击, 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实现农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最优平衡。  相似文献   

19.
中国闲置耕地的区域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芳芳  辛良杰 《资源科学》2018,40(4):719-728
耕地闲置已经成为中国的普遍现象,这与中国政府耕地集约利用的主张相违背,也直接影响到农业产量。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分析了2002—2013年中国闲置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Tobit模型探讨了影响耕地闲置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2002—2013年间,中国闲置耕地比例从0.32%上升到5.72%,可能无法避免“森林转型”引致的耕地在空间上收缩现象,从区域上看,东中西部闲置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0.81%、6.91%与7.65%;②全国层面上,户主的健康状况、家庭耕地总面积、家庭农业收入成为农户耕地闲置与否的最关键因素。户主健康恶化与较多的耕地面积均会促使农户闲置耕地,而家庭农业总收入的增加能起到促进农户充分利用耕地的作用;③平原地区的土地流转能有效利用耕地资源,防止土地闲置,而在山区土地流转对耕地闲置的影响不明显。建议积极建立基层的土地流转中介平台,以推动平原地区的土地流转与全国层面的农业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