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题目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原题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个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  相似文献   

3.
题目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静止起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通过BC段所用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仅对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第23题的解法作一探讨,供大家参考. 题目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相似文献   

5.
2008年普通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第23题题目如下: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原题: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4个点,AB间的间距为l1,BC间的间距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间距.  相似文献   

7.
题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林贵 《物理教师》2008,(10):31-31
原题: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4个点,AB间的间距为l1,BC间的间距为Z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与A的间距。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运动学作为高中物理必修的开篇之作,显得基础而简单,但却是高考物理最显能力的内容,在高考中既是老题,也是永恒的主题,并且由于其规则简单,人手容易,十分切合高考的公平原则.本文对全国理综Ⅰ的一道考题进行分析,指出其求解策略和能力考查要求. 试题: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4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3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例(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卷Ⅰ第23题)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  相似文献   

11.
课本第10面有这样两道拓广探索题.第12题:如图1—1,AB⊥l,BC⊥l,B为垂足,那么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吗?解析: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证明如下.证法一:因为AB⊥l,BC⊥l,又因为经过直线上一点B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l垂直,所以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相似文献   

12.
题一个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间距相等的A、B、C三点.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1,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2,求物体在B点的瞬时速度.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课本第10面第12题:如图1,AB⊥l,BC⊥l,B为垂足,那么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吗?答案: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证明.一、利用垂线性质分析一:注意到AB⊥l,BC⊥l,联想到垂线的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  相似文献   

14.
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画直线AB=10cm B.画直线l的垂直平分线 C.画射线OB=3cm D.延长线段AB到点 C,使得BC=AB 2.如图1的尺规作图是作( )A.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B.一个半径为定值的圆 C.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D.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相似文献   

15.
第49届IMO试题的第1题:已知H是锐角△ABC的垂心.以边BC的中点为圆心、过点H的圆与直线BC相交于A1、A2两点;以边CA的中点为圆心、过点H的圆与直线CA相交于B1、B2两点;以边AB的中点为圆心、过点H的圆与直线AB相交于C1、C2两点.证明:A1、A2、B1、B2、C1、C2六点共圆.  相似文献   

16.
1.已知H是锐角△ABC的垂心,以边BC的中点为圆心、过点H的圆与直线BC交于A1、A2两点;以边CA的中点为圆心、过点H的圆与直线CA交于B1、B2两点;以边AB的中点为圆心、过点H的圆与直线船交于C1、C2两点.证明:A1、A2、B1、B2、C1、C2六点共圆.  相似文献   

17.
726.如图1,己知直线l与⊙O相离,AB为⊙O的直径,且AB⊥l,C为⊙O上异于A、B的一点,连AC交直线l于D,直线DE⊙O于E点.直线EB交直线l于F,直线AF交⊙O于G1直线GH//l,交⊙O于点H.求证:H、C、F三点共线.  相似文献   

18.
卜|卜紊平|卜阳,月工二︸..卜‘、城匆月1.如图1,直线AB、cD、EF相交于点。,且ABJ-Ca如果匕刀。£;2乙心口刃,则以OF=_度,乙BoF=_度. 2.如图2,已知乙A心B=9O“,C。土AB于点D. (l)图中的蚕线段有_条. (2)点B到直线通C的距离是线段__的长度. (3)线段AD的长度是点_到直线_的距离. (4)在线段Ac、Bc、cD中.线段___最短,理由是上,BCA一_,区犷A.乙AOF与乙了》OF B.乙EOF与乙BOE C.乙BOC与L滩口D D.乙C口F与乙BOD 6.如图4,AD一BD,BC一CD.AB二acm.BC=bem,则BD的取值范围是(). A.小于bem B.大于aem C.大于a…  相似文献   

19.
2010年高考四川卷理科第20题: 已知顶点A(-1,0),F(2,0),定直线l:x=1/2.不在x轴上的动点P与点F的距离是它到定直线l的距离的2倍.设点P的轨迹为E,过点F的直线交E于B、C两点,直线AB、AC分别交l于点M、N.  相似文献   

20.
例题 已知三点A(1,一1)、B(3,3)、C(4,5)求证: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思路1 应用两点问的距离公式计算l AB I、I BC I、J AC I.由其中一线段之长,为其它二线段长之和,故A、B、C三点共线. 思路2 利用定比分点公式. 设点P(3,y)是丽的一个分点,则A=篙=}弓=2,y=二与{弓堕:3,即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