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朝栋,这个只读过一年初中的中年汉子,1959年从湖北支边来到新疆八一钢铁厂时才16岁,1965年他开始搞宣传工作。别的不说,他那近2000度的厚厚的近视镜片就够受的。看书写稿,鼻尖几乎戳到纸上,同志们取笑他:“我们老黄的文稿都是用鼻子嗅出来的!”别看老黄眼不好使,耳朵可灵。哪里创了高产,哪里有了革新,他都能迅速捕捉到。一次,他用“新闻的耳朵”听到钢  相似文献   

2.
人长两只耳朵足矣,但对我们通讯员则不然。我们必须多长一只“新闻耳朵”,才算一名真正的通讯员。 1997年7月,一位同事说某公司侵犯他的姓名权一案虽经法院审结,但他认为赔偿太少,准备上诉,并说:“这是咱县首例侵犯姓名权案。”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当时不觉一振,认为“首例”里面有文可作。经过调查采访,我便写成《盗用他人姓名必须赔偿损失——伊川审理首例侵犯姓名权案》一文,很快被《洛阳晚报》和《洛阳经济报》两家报纸采用。  相似文献   

3.
一件往事     
这位老师姓聂。我只见过他三次,他也没教过我怎么写文章,但他的言行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十几年来经常想起他,并多次对朋友们讲起他。那是1982年的五一节前夕,我在省总工会宣传部当干事,被派去东郊宾馆的省劳模表彰会上搞新闻报道。分管部长赵铬书很了解我的本事,说:“这事儿全交给你,我就不管了。”我就先打电话联系九家省市报科电台电视台。报社中最主要的是《大众日报》,我与之联系后,报社说已经分工一位姓聂的主任负责此  相似文献   

4.
一、幼年埋下音乐的种子 聂耳(1912-1935),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原籍云南玉溪,1912年2月15日出生于昆明的一个中医家庭.聂耳4岁时,父亲去世,靠母亲行医卖药清贫度日.  相似文献   

5.
1938年初,聂绀弩与萧军、萧红、端木蕻良、田间等人同去位于山西临汾的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教书。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也来到临汾。 时局纷乱,日军南下。几位还没开始教书的“教授”决定,随丁玲的服务团去西安。萧军没有一起去。他对聂绀弩说,他要去五台山,因为自己不同于这些“书生”朋友,“苦也吃得,仗也打得”。  相似文献   

6.
我与505征文     
505胜过“偏方”今年春季,我原在部队的一位老战友老李,从咸阳来看我,见面后,却使我大吃一惊。几年不见,人变得胖了,也精神多了。我几乎不敢相认了。他在部队时,胃病比我还严重,1.75米的个头,却瘦得只有120多斤,因此大家都叫他“李排骨”。我问他的缘由,他说是用一个“偏方”。我问什么“偏方?”他却解开了衣扣。让我瞧。咳!原来是只505神功元气袋。说实在的,我一直对它没有产生兴趣。但老李的变化使我信服了这神袋子。  相似文献   

7.
不解之缘     
“(口当)啷!”一只白瓷花瓶被撞翻在地板上,发出一阵清脆的响声。他吓坏了。那年他六岁,正是俗话说“狗都讨嫌”的淘气年纪。一只麻雀飞进屋里来,他满屋子追打,鸟没打到,却把桌上的花瓶撞倒了。他真吓坏了,这或许还是从爷爷的爷爷的手上就留传下来的什么宝贝呢!血从指头划破的伤口流下来。他噙着泪,不是疼的,是恨。他恨那堆不堪一击,在窗口阳光  相似文献   

8.
有位记者采访一位厂长,问:“办企业有什么想法?”厂长摇头感叹:“难啦!求技术人才难,设备改造难,开发新产品难……”厂长一口气列出了许多个“难”字,难得这位记者无法再提问。这使我想起了今年5月5日首都机场欢迎聂卫平参加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获胜归来时,一位记者问聂卫平:“比赛前和比赛时想到什么?”聂认真想了一下说:“的确没想什么,只有什么都不想才能把棋下好。”聂的回答实事求是,记者没有抓到预想的豪言壮语,大失所望。  相似文献   

9.
词的颠倒     
相传清代皇帝康熙一次郊游,当走到一座古墓时,问一随行的翰林:“这墓前的石人是否只称石人呢?”其实他问的用意是想考试一下翰林学士们的杂学知识,不料这位翰林却把“翁仲”(石人)说成“仲翁”。翌日康熙写了一首诗,派人送到翰林院。诗曰:“翁仲如何作仲翁,想因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许为林翰,贬到江南作判通。”他有意把每句最后一词都弄颠倒。这位翰林虽早已故去,其遗风却尚存。读报中  相似文献   

10.
闲读偶记     
聂绀弩是个奇特人物,经历奇特,个性奇特(在周健强所著的《聂绀弩传》中,可以明显读出这两个“奇特”).他原本是杂文大家,在30年代、40年代和50年代前期,他的杂文曾有广泛影响.1957年,因言罹祸,被戴上“右派”帽子,遣送北大荒劳改.“文革”开始,又被押送山西囚禁,当然不能再写杂文,却写起了旧体诗.写时,只是为了“自遣”、“娱乐”,并不为了发表.直到1979年,作者恢复自由后,才得以结集出版.这应是他始料不及的.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要求之一就是“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诚实守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是对每个社会成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当然也是对档案工作者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可以说,没有诚信就没有档案,就没有档案工作者的地位。因此,广大档案工作者必须以诚信为本,将诚信贯穿于档案工作的每个环节。一、档案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要体现诚信的要求⒈档案的收集。档案馆(室)在接收档案时,一定要严把质量关,逐卷审查…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次的战争已经过去一年有余 ,谈论与此有关的话题有些陈旧 ,但是战地记者却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出于对战地记者的崇敬 ,笔者最近采访了新华社的两位战地记者聂云、袁炳忠。这两位记者都曾在战争期间先后进入阿富汗 ,对战地记者一职都有深切的体会。身为战地记者对战地记者进行评价 ,这应该是今天有关战地记者的第一手材料。采访是先后单独进行的 ,为了便于理解和掌握 ,特把采访结果整理在一起。问 :您是如何理解战地记者的 ?聂云 (以下简称“聂”) :战地记者就是在战场进行采访报道的记者。战场从狭义上可以理解为战火 ,从广义上可…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玻)董事长刘宝瑛来说,收听广播是他每天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在他家里,客厅、书房、卧室,都摆放着收音机,就连出差,收音机也是必备的一件“日用品”。洛玻人都知道他们的董事长刘宝瑛喜欢广播,提到他与广播的感情,大家都爱用“情何独钟”四个字来形容,而刘宝瑛自己则说:“我是与广播有缘的”。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他象个苦行僧“机智”、“敏捷”、“果断”、“刚毅”、“深刻”、“冷静”、“稳健”……用这些词形容林彪都不过分。但千万不能说“幽默的林彪”——尽管人们经常把“机智”和“幽默”联在一起。除了一位老人,别人都说从未听林彪讲过笑话。这位老人怕也只经历过一次。是秀水河子战斗后,到抚顺参加东北局会议,在饭馆吃过饭,不知兴从何来,林彪讲了一个笑  相似文献   

15.
“小气鬼”     
报道员小张埋头写稿两年多,发表稿件一大摞,稿费也收了2000多。可是,每次领到稿费,不管多少,他都存入银行,以备零存整取。见小张经常来个稿费,不少战友都嚷着要他请客,以示庆贺。可他总是笑哈哈地说:“下次一定,下次一定…”说归说,可他就是“铁公鸡”——一毛不拔!见小张光说不办事,大家都叫他“小气鬼”。然而,在前不久部队开展的向“希望工程”捐款活动中,小张却毫不吝惜地从银行里取回了他所有的稿费2200元钱,一并捐给了“希望工程”。面对小张这个“小气鬼”的大方事,众人哑然。“小气鬼”@王光唐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撑竿跳的选手,一直苦练都无法越过某一个高度。他失望地对教练说:“我实在是跳不过去。”教练问:“你心里在想什么?”他说:“我一冲到起跑线时,看到那个高度,就觉得我跳不过去。”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把你的心从竿上摔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他撑  相似文献   

17.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坚持同根据地军民一样,吃小米饭,穿粗布衣,住土窑洞,点小油灯。他常说,我应该和大家一样,不搞特殊。 有一天,警卫员贺清华听说几十里路外的永宁山一带有鸡卖,不禁大喜过望。几个警卫员私下商定,买只鸡给主席滋补滋补身子。贺清华跑了几十里路提了两只肥敦敦的鸡回来,捎带买了些主席最喜欢吃的辣椒。 不一会儿,鸡肉就做好了。只放了一点咸盐,大家起了个好名字:“白酥鸡”。毛泽东一看,奇怪地问:“呵,哪里来的鸡?”贺清华把买鸡的经过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摆了摆手说:“大家的生活都很苦嘛。我应该和大家一样,不应该特殊。”  相似文献   

18.
大凡和他打过交道的报道员都说他像个“书生”,话语不多,温文尔雅,好一副“书生”模样。其实他就是个“书生”。从入伍后当文书,到现在当政委,和文字打了几十年的交道,还在《半月谈》上高谈阔论过一番哩。大凡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有“招数”,要不然,他上任后能把过去年年都跟在人家后头的报道工作摆弄得连续三年被省军区、军分区评为先进单位?所以您可别小看了这“一介书生”。他能把每个报道员的劲头都鼓得足足的,每根神经都绷得紧紧的,生怕哪条好线索从身边滑过去跑了,那多对不起咱“书生”政委呀。“书生”自有“书生”的脾气。…  相似文献   

19.
陈尚忠 《今传媒》2006,(9):32-33
1986年,李庄从《人民日报》总编辑岗位上退下来,时年68岁。他当时是退居二线。他对夫人培蓝和孩子们表示,退就完全彻底退。何谓“完全彻底退”?他用行动表明,首先是完全彻底地把党和人民曾交给自己掌握和使用的那部分权力交回给党和人民,连交权后全力运转的惯性驱动都自觉加以警惕。他说绝不能以“发挥余热”对新领导及报社的工作有半点干扰和麻烦。他还说也不要因不甘寂寞去“发挥余热”,“在这里挂个社会闲职,那里兼个团体闲差”。他认为热衷于挂“闲职”兼“闲差”图虚名赶热闹打发寂寞是现象,实质是可从中获取好处(利)。李庄深知“挂名…  相似文献   

20.
某师新闻报道工作,从连续8年的落后局面跃进集团军的先进行列。若问有什么把儿,原因之一是:政治部主任冯寿都用一颗炽热的爱心浇开了一朵朵鲜艳的花儿。去年元月的一天,刚从基层连队蹲点回来的冯主任一下火车,便风尘十「仆地来到师报道组,说为大家带来了一点“薄礼”。到底是什么礼物呢?只见他右手拿杯子喝曰茶水润了润嗓子,左手翻开了自己的笔记本,说:“这次下基层蹲点,给大家捎回些报道线索,我谈一谈,大家共同研究一下,看是否能有‘活鱼’蹦出来。”冯主任早年曾在报社当过编辑,当领导后,一直没有“忘本”,经常抽时间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