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季到来,天气逐渐寒冷,气温水温迅速下降,水面河边再也见不到鱼活动的踪影。除了少数对钓鱼已经“病人膏肓”、“不可救药”的青壮年钓迷外,大多数垂钓爱好者都认为鱼类已经关门闭户,绝食冬眠,再也钓不到鱼,自己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将钓具封存好高挂起来,再也不出钓。其实,冬季“再也钓不到鱼”是个误...  相似文献   

2.
范宁 《钓鱼》2013,(13):14-15
悬坠十答(上)魏大海(江苏)问:夏钓鲢鱼,是否天气越热,鲢鱼越好钓?答:鱼属变温动物,其体温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们的生长繁殖都需要一个适宜的水温环境。鲢鳙鱼属于温水性鱼类,其最佳的适宜水温应在15~30℃之间。根据它的生长规律,确实是在气温、水温较热的夏季、初秋等季节时垂钓比较好,但这也  相似文献   

3.
冬钓小常识     
冬钓暖鱼类属变温动物,其生活习性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冬季,气候寒冷,水温下降,鱼类失去了正常生活的灵活性,开始栖息在水深向阳处很少活动。但为了生存和来年的繁殖,需要补充营养,只要有食可食,还是照常进食。一些耐寒的鱼类,如鲫鱼、鲤鱼、鱼参鱼等仍不会错过进食机会。冬钓暖,是“钓翁”每次出钓都有收获颇丰的秘决。“暖”有两种含义:一是晴朗无风的天气;二是水域某个相对暖和的地方。池塘的深水处、背风的角落、背风的向阳处和有枯草、洞穴的地方,都是鱼类过冬的“温床”,这些都是冬钓的好钓点。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是气温、水…  相似文献   

4.
三温是指气温、水温和鱼的体温。鱼的体温受控于水温,水温受控于气温。就钓鱼而言,三温中的关键是水温。因为只有鱼的体温与水温维持在“等温”范围内,鱼儿才能接受钓者发出的刺激,并作出进南和咬钩的反应。一、鱼类变温方法鱼类学家认为,大多数鱼类的体温略高于周围...  相似文献   

5.
若问什么时候好钓鱼,回答是:全年皆可钓,四季各有别。鱼类属于变温动物。鱼对各种天气现象都有反应,其中对温度的反应最为敏感。气温、水温的变化对鱼的活动能力和食欲强弱都有直接影响。各种鱼类都有其自身生长的适宜温度,高于和低于适宜温度对鱼的生活都不利。一般鱼类,春季气温升到10度以上时开始摄食,随着气温的上升,食欲逐渐旺盛。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后为一年两个食欲高峰,盛夏次之,入冬则进入休眠、半休眠状态而少动寡食。因此,鱼类生活呈现明显的季节特性。钓者做到按季变法,因时施钓,即可出钓必胜。怎样因时施钓?“春钓滩、夏钓潭、秋…  相似文献   

6.
俞菲 《中国钓鱼》2007,(7):30-31
夏季,是鱼儿活跃觅食、繁殖生长迅速的时节。但由于气候高温以及雷雨较多,低气压常常造成水中缺氧,有时出钓,总是难有满意收获的;另一方面,夏季江、河、湖、溪中水生生物大量繁殖,对鱼来说食物较为丰富,稍不对路的钓饵,它是不轻易咬钩的。这使人误认为夏季鱼不太摄食,难钓,特别是鲫、鲤、鲇等鱼。其实,根据温水鱼的生理习性,繁殖期和生长期中的鱼体力消耗较大,常常是饥肠辘辘,很需要食物来补充透支的体力和营养需要。如果我们能根据不同水域、不同鱼类的生活习性所需食谱,选择好时间、地点出钓,还是能钓获较多、较  相似文献   

7.
阿杜 《钓鱼》2006,(7):47-47
海鱼难钓是不可争辩的事实,造成让钓鱼人时常“交白卷”现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掠夺性商业捕捞致使鱼类鱼源枯竭首当其冲,或许应该还是问题的核心。另外,近岸海域水质污染日趋严重,鱼群儿躲避“毒水”放弃海繁茂的浅水而流亡他乡海域,在浅水区钓不到鱼不足为怪。再加上沿岸有礁岩又适宜海生物栖息繁殖的滩凃被承包者瓜分,钓鱼人难以越雷池半步,英雄无用武之地,所剩无几的不毛之地钓者如云,一派繁忙景象,用钓竿林立,银丝如缕来形容毫不夸张,想钓到鱼更是难上加难。鱼少难钓还想不丢面子,有办法吗?当然有!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完全有可能“名利…  相似文献   

8.
钓鱼人都把春秋两季看作是钓鱼的黄金季节。这是由鱼类自身的生存特点、季节变化、气温水温等因素决定的。在春季,鱼类为了繁殖,需要大量进食,补充营养,为“生产”做准备;在秋季,鱼类需要大量积蓄营养能量来度过寒冷的冬天。这样,就造成了鱼类在春秋季节食欲大、觅食勤的生存特征。春秋季节,天气不冷不热,水温适宜鱼类活动和生长,因而在这两个季节也就容易钓上鱼。对钓鱼人来说,春秋季节自然就成了钓鱼的黄金季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钓鱼也要“与时俱进”。钓鱼人的一些传统观念应该转变和更新。在春季鱼类的繁殖季节,为了给鱼类一…  相似文献   

9.
夏季巧钓鱼     
谚语“夏钓潭”,它告诉人们,夏季气温高时,鱼类大都栖息在深水处。因此,夏天鱼儿是最难钓的。若想有较好的鱼获,选时、选点、用饵都显得极为重要。选择时间气,由夏于季气,温尤、其水是温有高日,垂照钓的天应以“钓两头”为主。就是说,夏天钓早晚(即上午9点前,下午4点半过后)。在这时间段,气温、水温略有下降,鱼类食欲尚可。中午烈日当空,致使水温快速升高。当近岸水温超过30℃以上时,大多数鱼类食欲不振,便到深水区栖息避暑。如遇到气压低,闷热就更难钓到鱼。但凡事总有它的规律,如出现以下情况,抓住时机出钓或许还是有不错的收获。1.大雨过…  相似文献   

10.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科学实验证明,海拔高度每升高160米,气温约降低1~C。在纬度相同的同一地区,高原地区比平原地区气温低,水温也低。低温气候使生物的生物钟节律变慢,动植物包括鱼类从寒冷的气候中苏醒、生长繁殖的节律滞后。平原地区多肥水,以春季常钓的鱼种鲫鱼为例,在江南平原地区,在每年的5月过后,鲫鱼往往甩子完毕,钓鲫的高潮呈现出“早钓早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钓谚有“钓鱼不钓草,多半是白跑”一说。春季的水情鱼情有三大特点:一是水体透明度较高,浮游生物复苏,亮水处的鱼多寻找有草的水域觅食,同时也为了隐藏身体.躲避天敌的伤害;二是在有日照的白天,有草生长的水域升温快,浮游生物多,鱼儿常来活动;三是鱼类繁衍离不开草,因为鱼繁殖的卵,需要在水草或其他水生植物上着床、发育。由此可见,春钓草窝正是好时机。  相似文献   

12.
一、天气与钓时的选择 在垂钓这项活动中,气候的变化是影响鱼类生存、摄食、繁殖和栖游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野外钓鱼,更要注重天气变化对鱼情的影响。夏天鱼之所以难钓,主要原因是:其一,夏天气温过高,鱼儿最适宜的气温是15~30℃,超过30℃以上的气温,鱼儿会感到不舒服,都躲到深水区纳凉去了;其二,夏天万里无云,光照强烈,鱼类...  相似文献   

13.
钓谚有“钓鱼不钓草,多半是白跑”一说。早春的水情鱼情有三大特点:一是水体透明度较高,浮游生物复苏,亮水处的鱼多寻找有草的水域觅食,同时也为了隐藏身体,躲避天敌的伤害;二是在有日照的白天,有草生长的水域升温快,浮游生物多,鱼儿常来活动;三是鱼类繁衍离不开草,因为鱼繁殖的卵,需要在水草或其它水生植物上着床,发育。由此可见,早春钓草窝正是好时机。  相似文献   

14.
雷存龙 《钓鱼》2004,(10):30-30
每年5月,过了农历“立夏”节气,气温骤然升高,风和日丽,水碧天蓝,又是一年夏钓时。过了农历小满节气,气温水温适宜,夏季鱼儿好吃钩。夏满芒夏暑相连,即过了夏至节气后,南方进入炎热夏季,鱼儿索饵,吃口不旺,鱼不太好钓。但夏季既是鱼类生长期又是鱼类食欲旺盛期,只要注意观察鱼类活动规律,注意掌握初夏季节与炎热季节的垂钓特点,钓获量也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15.
夏钓进行时     
龙云湖  昕东 《垂钓》2010,(6):31-31
夏季,因为气温、水温的关系,钓鱼人普遍认为鱼难钓。不过,若掌握了鱼类的活动规律及合理地安排好钓位和垂钓时段,夏季同样会是垂钓的黄金季节。  相似文献   

16.
要注意把握天气夏天钓鱼,特别讲究天气。首先,要熟悉掌握初夏、仲夏和盛夏三个时段特点。在初夏,气温虽已逐渐增高,但就南方而言,仍与暮春相差无几,水温一般也不会超过25℃。这时,俗话说:“地里麦黄田插秧,正是钓鱼好时光。立夏之前胜小满,总是多会鱼满筐。”钓者可以不失时机地天天钓,全天钓。一旦进入仲夏,特别是盛夏,这时,各种鱼类都基本上处于停食状态而潜入深水避暑,即使给它“送菜上桌”,它也很难张嘴。故而,钓友们总是叹息:“鱼儿难钓。”所以,夏天出钓,既要看天气,又要抓住那一天的早晚,还要根据时间的变化所引起气温、水温的变化而…  相似文献   

17.
徐国刚 《钓鱼》2006,(7):31-3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钓鱼也一样,要想钓上鱼,那就必须了解鱼的习性。鱼在水下四处游动,其主要目的就是觅食,因为这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唯一手段,鱼又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所以说不同季节的水温变化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鱼的活动范围。“春钓滩、夏钓深、秋钓荫”,“七上八下九归堆”,这些谚语都很形象地说明了鱼的活动习性,同时也为钓友们钓鱼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以“春钓滩、夏钓深”为例,这两句渔谚很好地概括了水库鲤鱼的习性特点。阳历五月份,当昼夜气温在8 ̄20℃时,水库上游滩地较洼的地方便成了钓鲤的上佳钓点。…  相似文献   

18.
张凤林  郑之 《垂钓》2001,(2):49-49
鱼类是变温动物,其体温与水温仅仅相差0.5~1℃,且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所以鱼类必须适时选择它们能够适应的水温带活动。钓鱼人只有抓住鱼类这种趋暖避寒的特性,根据季节的冷暖、天气的阴晴、水的深浅、水草的分布等情况,准确判断各种鱼的活动区域,确定钓位钓点,才能有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19.
高国祥 《钓鱼》2013,(5):22-23
“春江水暖鱼先知”“严冬过去,早春伊始”,属于热水性鱼类的鲤、草、鲢镛鱼等,仍处在冬眠中:属于冷水性鱼类的鲫鱼,则迫不急待地从深水区游向近岸、浅滩寻觅食物。此时的鲫鱼经过漫长严寒的煎熬,体内能量消耗过大,膘跌体弱,加之初春的气温水温与冬天相差无几,因此身僵体硬,活性差,就饵时开口小,吸饵轻,故而在钓组的搭配上必须具有针对性,方能有所斩获,钓出乐趣。  相似文献   

20.
垂钓者常有这样的体会:在一处不曾垂钓过的湖泊初钓时,鱼儿往往群聚而来,频频上钩;随着垂钓者的人次不断增多和频繁,上钩率渐渐下降,钓获也日趋减少,上钩的大鱼更是寥寥无几。于是,垂钓者大都认为,这是因为鱼儿越钓越少了,以致无鱼上钩。其实不然,这种看法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确,湖中的鱼不可能“越钓越多”,但事实证明,即使是“无鱼上钩”的湖泊也还有成群结队的鱼儿在活动,倘若竭泽而渔,往往是数量可观,且密度也不低。是什么原因导致“无鱼上钩”呢?这就是鱼类的警觉性。也就是说,到了垂钓人次过频时,鱼类就会“知道”:咬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