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11月7日,由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国家网络中心主办、厦门大学承办的CERNET第十四届学术会议暨会员代表大会在厦门胜利闭幕。包括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2018年10月23日,以“IPv6下一代互联网支持新时代教育科研大发展”为主题的CERNET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在青海西宁隆重开幕。来自全国高校、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专家,CERNET高校会员单位代表、厂商代表1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我国下一代互联网与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育网络》2012,(11):10-11
本刊讯2012年10月23~26日.“CERNET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住太原隆重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管委会主办,CERNET网络中心、CERNET专家委员会、山两省教育厅、CERNET主干网华北地区主节点(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协办,CERNET主干网太原主节点太原理工大学承办。来自全国4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IT厂商的专家和技术人员100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网络》2009,(1):50-50
2008年11月26日,“教育网络技术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组织了“多出口校园网的域名和路由问题”的技术研讨会。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网络中心谢锐主持,CERNET专家委员会委员汪为农教授致辞,中国科技大学张焕杰、厦门大学陈晓筹、浙江大学邹池佳以及赛尔网络有限公司李信满在会上作了相关技术报告。由于很多老师对研讨会主题比较关注,气氛比较热烈。研讨会现场50多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网络》2012,(11):10-11
本刊讯2012年10月23~26日.“CERNET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住太原隆重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管委会主办,CERNET网络中心、CERNET专家委员会、山两省教育厅、CERNET主干网华北地区主节点(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协办,CERNET主干网太原主节点太原理工大学承办。来自全国4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IT厂商的专家和技术人员100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  相似文献   

6.
一、CERNET网络管理系统的任务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各级网络中心的网络运行中心NOC,在CERNET管理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的领导下,配合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2006年11月19日~23日,由CERNET管理委员会主办、云南大学承办、CERNET西南地区网络中心协办的CERNET第十三届年会在云南昆明举行.教育部科技司司长谢焕忠、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处长娄晶、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和福生、云南大学副校长曹和平等到会并致辞.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近七百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育网络》2008,(7):75-76
厦门大学的网络环境是CERNET2主干网的核心节点之一“厦门主节点”。针对这样的网络环境.厦门大学网络中心对IPv6技术做了一系列的实验.用一台Windows XP上网.通过网络抓包分析软件Ethereal获取实验数据.分析、比较实验结果.通过实践学习、研究和体验IPv6这个重要协议。  相似文献   

9.
CERNET建设2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30多位专家和领导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日前,CERNET建设2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参加座谈会的嘉宾包括教育部、原国家计委、各省教育厅以及CERNET各参与高校的相关领导共30多位,他们中大多数是第一届、第二届CERNET管委会成员,许多嘉宾历经了CERNET20年的发展。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CERNET第二届管委会副主任李志民主持了座谈会,他宣读了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院士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网络》2004,(12):39-41
在教育部的领导下,CERNET从1998年开始进行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与试验,建成IPv6试验床CERNET-IPv6.2000年在北京地区建成中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NSFCNET,和中国下一代互联网交换中心DRAGONTAP,并代表中国参加国际下一代互联网组织,实现了与国际下一代互联网的互联.2001年,CERNET提出建设全国性下一代互联网CERNET2计划.……  相似文献   

11.
受教育部人事司委托,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武汉中心于2007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厦门大学组织召开了2007年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工作研讨会。来自部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省级高校师资培训中心、选派学校和主要接受高校的3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教育部人事司教师与专家工作处范贤睿副处长和谈小龙同志莅临会议并讲了话。厦门大学人事处林培三处长出席了开幕式,并代表厦门大学致辞。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网讯10月27日,以"网络服务教育创新开拓未来"为主题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来自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中南大学、CERNET管委会、相关部委司局、合作单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近千人参加了开幕式,共同探讨建设下一代互联网为主体的先进国家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1月19日~23日,由CERNET管理委员会主办、云南大学承办、CERNET西南地区网络中心协办的CERNET第十三届年会在云南昆明举行。教育部科技司司长谢焕忠、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处长娄晶、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和福生、云南大学副校长曹和平等到会并致辞。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近七百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  相似文献   

14.
CERNET第二十届学术年会前不久在兰州举行,CERNET专家委员会主任吴建平教授做了大会的主报告,他回顾了国际教育科研网和GERNET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历史中所作出的贡献,指出,CERNET要发挥互联网的先行者和创新者的作用,为国家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网络》2009,(8):40-40
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应用”大会上,CERNET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邮电大学马严教授做了主题为“学术大讲堂的视频应用”的演讲。他介绍了目前互联网视频应用的发展,以及高校在视频应用上的拓展和整合,分享了CNGI—CERNET2上的新型应用“学术大讲堂”的建设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CERNET NOC以图形的方法,说明CERNET主干网2007年2月的运行情况,如图1~图6所示. 根据2007年1月、2月的流入/出CERNET的总流量、CERNET国内互联流入/出流量(参见:表1)及CERNET主干网中十大地区中心入/出流量(参见:表2)对比,我们推测:由于学校放假、欢度春节,进出CERNET的流量、CERNET主干网的流量锐减.  相似文献   

17.
2007年7月底,国际互联网标准化组织IETF在美国阿灵顿召开会议,宣布了中国的第四个IETF标准——RFC4925,这是由清华大学牵头的中国大陆第一个非中文相关的国际标准。CERNET2在"互联网IPv6过渡问题"中,提出的4over6的机制,得到了国际公认。2005年起,CERNET专家就出任IETF有关IPv4到IPv6过渡技术工作组Softwires的技术顾问,直接参与互联网标准的起草和制定工作。RFC4925的主要作者为CERNET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李星教授。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11月4日,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第十二届年会期间,本刊在大连组织召开了部分编委和专家座谈会。CERNET专家委员会主任、本刊总编辑吴建平教授以及张凌、龚俭、汪为农、汪文勇、王兴伟、李芝棠、李卫、马严、张蓓、张德运、袁成琛等编委会委员畅谈了本刊的办刊思路和方向。在杂志的定位上,编委们认为,《中国教育网络》要面向广大CERNET用户群,反映教育网络的酸甜苦辣,要担当用户、网络运营者和管理者之间沟通桥梁的任务。《中国教育网络》杂志最为关注的群体应是教育网络的用户,并由此延伸到教育信息化领域。读者包括…  相似文献   

19.
王兴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专家委员会委员、CERNET东北地区网络中心主任,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专家组成员。一直从事下一代互联网、自组织网络、IP/DWDM光Internet、移动Internet、分布式多媒体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20.
3月18日,厦门电大会议室气氛庄重热烈,由厦门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的计算机学籍、教务管理系统”技术鉴定会在这里召开。厦门大学、厦门市教委、科委、省电大、福建省部分分校的代表近六十人参加了会议。由厦门大学计算机系李文清教授为主任、厦门大学、国家海洋三所、厦门市计算机协会等单位的十二名专家组成的技术鉴定委员会和代表们听取了厦门电大陆晓军老师代表研制小组作的研制报告,厦门分校教务处的用户报告,有关专家组成的测试小组的测试报告和资科审查小组的资料审查报告,以及八省市电大计算机学籍、教务管理系统现场交流会关于建议推广使用该系统的意见,并参观了现场操作演示,一致认为“电大分校学籍、教务管理系统”功能完善、操作方便、可靠性强,便于扩充和维护,大大提高了电大分校的学籍、教务工作的管理水平,该软件在电大学籍、教务计算机管理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完全适用于电大分校级的学籍、教务管理工作。在热烈的掌声中,与会代表一致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