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小学《自然》(人教版)第九册第十课《叶的光合作用》中只有一个实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的,但对叶的光合作用的认识却很简单、抽象,大都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认识的。为此,我设计了一个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叶的光合作用。先取两个1000毫升的玻璃烧杯,分别放入同样多的水草,再在两个烧杯里分别倒入适量同样多的水。取两个口径稍小于烧杯口径的短柄玻璃漏斗,分别倒置在两个烧杯中,再将两支口径大于漏斗柄的玻璃试管装满水,分别倒过来套在两个漏斗柄上,最后把这两个烧杯中的一个放在阳光下,另一个放在光线很暗的地方。过些时候…  相似文献   

2.
请看两个教学片段:片段1:演示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现象。取一块小木板,在其表面加一层水,再取一只烧杯,加入不到1/3容积的水,将烧杯放在木板上,然后向烧杯中边加硝酸铵边搅拌,一段时间后,教师将烧杯拎起,木板粘在烧杯底,一同被拎起。  相似文献   

3.
在讲解初三化学课中关于燃烧的条件时,为了便于学生加深理解,我们增加了下面的实验。一、先加热大半烧杯开水,再取一黄豆粒大小的白磷放入盛有沸水的烧杯中,在烧杯上盖一金属铝片,在铝片上再放一块同样大小的白磷。过一二分钟后即可看到铝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而水中的  相似文献   

4.
实验步骤: 取一长约50~100cm细铜丝用砂纸打光弯成直径约为0.5cm螺旋状,然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氧化铜,用铁丝把螺旋状铜丝挂在烧杯中,接着,把乙醇倒进烧杯里,使液面距离铜丝约1cm。点燃杯  相似文献   

5.
高一化学第一册(必修)(2003年6月第1版)P19实验1—4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原实验方案存在的缺陷: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做该实验时,本地还处在较热的时节,水沾在烧杯底的玻璃片上难以冻结,在班上演示可见性较差;同时,药品用量过大,混合过程中及在烧杯中搅拌时氨味很浓,污染大,对师生造成危害。改进办法:用装过加碘盐的塑料袋(或用其它结实些的塑料袋,以防搓破)代替烧杯,称取2.5g 氯化铵晶体倒入塑料袋中,从中间系扎。再称5g 粉末状氢氧化钡晶  相似文献   

6.
小学《自然》第一册有一个空气的存在并占空间的实验。课文介绍的方法是:张开塑料袋向下运动;扎紧袋口后用手压塑料袋;把烧杯垂直放入水槽后再倾斜;把穿插有漏斗的胶塞盖紧瓶口,往漏斗内倒水。以上的实验局限于用眼、手观察和感觉空气的存在,但未能使耳也参予实验。为拓宽感知范围,我对这一实验作了这样改进:把实验器材中的烧杯换成玻璃钟罩,盖紧颈塞,即可替代用烧杯做的两项  相似文献   

7.
(一)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准备] 把一只玻璃茶杯正放在大小合适的塑料食品袋中。再捏紧食品袋的袋口,连茶杯一起放入1000毫升的烧杯中央。烧杯中预先垫层棉花(图1)。再在茶杯的周围紧紧地填塞棉花,然后取  相似文献   

8.
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河边扯水草。在扯水草的时候,我发现有水泡从水草边上冒出来。我伸手摸了摸,奇怪,水草边一条鱼也没有。回到家,我把水草放在鱼缸里,仔细观察,却没有看到水草再冒泡。星期天,我将鱼缸端出去晒太阳,突然发现鱼缸里的水草附近又冒出了水泡。我把小鱼捞出来,再看只有水草的鱼缸,里面还是有水泡冒出来。原来,是水草在冒泡。这是为什么呢?我去问爸爸,爸爸建议我做实验。我取出一个玻璃烧杯,在里面放入水草和适量的水,然后把一个口径稍小于烧杯口径的短柄玻璃漏斗倒置在烧杯中,接着将一支口径大于漏斗柄的玻璃试管,套在漏斗…  相似文献   

9.
32页左:小狗要大便 作者:唐正碍 1.一只小狗在路边刨土,要大便。 2.三毛见了,飞快地跑回家去。 3.三毛拿来塑料袋,把小狗抱起来说:“不能随地大小便。” 4.这下好啦,小狗在塑料袋里大便了。 33页右:在花园里 作者:江一帆 l,三毛来浇花。 2.为什么蝴蝶飞走了?原来花丛里有废电池.快快捡起来。 3.为什么苍蝇飞来了?原来花丛里有香蕉皮,快快捡起来。 4.蝴蝶带着小鸟和小朋友来了,大家都说三毛做得对。幼儿创作作品选登~~  相似文献   

10.
教材上的该实验是在铁架台上吊一个平衡杠杆。该装置笨重,不易提携;平衡杠杆难找;难糊纸袋。本人将该实验作了改进,装置如右图: 1.把一充满空气的小气球放在一个大烧杯中,小气球沉至烧杯低部,因为气球内外都是空气(如图A); 2.将充满CO2气体的集气瓶,向烧杯中倾倒,马上会看到小气球往上浮,最终悬于烧杯中(如图B)  相似文献   

11.
顾建平 《小读者》2011,(5):52-52
苍蝇、蚊子飞过的时候总是可以听到嗡嗡声。而在溪边或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它们飞行时却无声无息。有人说,这是因为苍蝇、蚊子会鸣叫,蝴蝶不会呜叫的缘故。据科学家研究表明.苍蝇、蚊子、蝴蝶都没有鸣器,因而也都不会鸣叫。那为什么苍蝇、蚊子飞过来时能听到声音呢?  相似文献   

12.
将两个直径为100毫米光洁无划痕的表面皿洗净,用蒸馏水冲洗后晾干,取一个直径比表面皿小的烧杯;把晾干后的一个表面皿凹面朝上平放在烧杯口上,再将三小段细橡皮管管壁剪开;等距离地卡在这个表面皿的边缘,作支垫物.取10毫升5%的硝酸银溶液;倒入干净无油的小烧杯内,加入1毫升4%的氢氧化钠溶液,有棕褐色沉淀生成,再逐滴加入26%的氨水,边加边旋转摇动烧杯至沉淀刚好溶解为止.然后取1毫升新配制的2%的葡萄糖溶液,倒入小烧杯的溶液中,旋转摇动烧杯使其混合均匀,迅速倒在表面皿上,随即将另一个表面皿也凹面朝上的缓缓重叠放置…  相似文献   

13.
一、常见问题中有变化例1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做了这样的实验:取500g水放在烧杯中,测得水的温度为20℃,然后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并将温度计插在水中观察水温的变化.当温度计的示数恰为70℃时,消耗了10g的酒精.[C水=4.2×103]/(kg℃)]  相似文献   

14.
例右图是证实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取一个大烧杯,装入大半杯水,烧杯内放一些金鱼藻,并通入一种气体A,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漏斗罩住金鱼藻,然后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于漏斗上,放在太阳光  相似文献   

15.
实验器材:水槽2只,50ml烧杯2只,食盐0.25千克、冰块。 实验步骤: 1.在一水槽中放入冰块,把烧杯放在冰块上,使杯口与水槽口相对齐,在杯的四周放满冰块,然后向杯中呵几口气,杯中会出现“白气”。  相似文献   

16.
常用仪器与基本操作1 A  2 A  3 D  4 D  5 A、D  6 ( 1)操作①的错误 :a .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纸上称量 (或氢氧化钠固体未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 ;b .称量物放在右盘 ,砝码放在左盘 (或未将称量物放在左盘 ,砝码放在右盘 ,即称量物与砝码位置颠倒 ) 操作②的错误 :仰视读数 (或视线未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 ( 2 )偏小  7 实验用品 :烧杯、玻璃棒、pH试纸、蒸馏水 实验步骤 :①采取土样 ;②取 2g土样放在烧杯里 ,加 10~ 15mL蒸馏水 ,用玻璃棒搅拌后 ,静置 ;③待溶液澄清后 ,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澄…  相似文献   

17.
夏眠的动物     
我们都知道很多动物有冬眠的习性。其实,休眠分为两种类型——冬眠和夏眠,这是一种“适者生存”的生态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一、导入实验叙述引出一个问题:冬天喝牛奶要加热请同学们想个办法如何加热?1.在热水中加热。老师出示两包牛奶,其中一包在热水中泡,在泡的时候把另一包冷的剪开倒入烧杯中,把泡热的豆奶倒入同样的烧杯中,组织学生进行比较。2.在火上加热。教师先把牛奶倒入烧杯中,标出高度;再在火上加热,完毕后倒回烧杯,观察液面高度的变化。两个实验都可以发现:没人加豆奶,豆奶还是会多出来。二、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器材(四人组):装满红墨水的小药瓶(见图),在瓶塞上个眼,穿上一个空透明管,管上系一根线,以及热水和冷水。操作方法:把装满红墨水的小药瓶管上…  相似文献   

19.
1实验探究实例及分析 在第一年上《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这一课题时。学生按照课本的实验探究步骤:烧杯中加入10ml NaOH溶液,滴入几滴酚酞。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变成无色,取无色溶液在玻片上蒸发,观察现象,最后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第二学年的时候,我在此把这个实验进行了改变。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第一册中关于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是这样叙述的:“在烧瓶里放入少量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注意观察碘的状态有什么变化.停止加热,仍注意烧瓶中碘的状态的变化”.(图1为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我认为此实验应作如下改进:“将少量碘放入烧杯内,把烧杯放在铁架台石棉网上,再将装有适量的冷水的圆底烧瓶放在烧杯上,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观察加热过程中和停止加热后碘的状态的变化.(图2为改进后实验的装置)图1       图2  教材中实验存在的问题:1.用手拿着烧瓶并用酒精灯对其加热不当.用手拿着演示,教师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