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提到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死伤无数,可是历史上也有一些不靠谱的战争,引发战争的原因让人莫名其妙,仗也打得让人摸不着头脑,现在我们就来细数一下这些最不靠谱的战争。1.由一头猪引发的战争:美英1859年战争美国与英国(那时候还没有加拿大)为争夺北美东海岸边境处一个名叫圣胡安的小岛而大打出手。战争是这样爆发的:一个美国农民跑到这个岛上宣布这个岛是他的财产,并打死了  相似文献   

2.
战争的基本矛盾是规定战争发展全过程的根本性质的矛盾.因此,研究和指导战争,都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战争的基本矛盾,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能很好地研究和指导战争.对于什么是战争的基本矛盾问题,目前在军事辩证法的研究中,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认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战争的基本矛盾”,有的同志则主张,“敌我矛盾是战争的基本矛盾”.对于这两种观点,我同意前者,而不同意后者.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粗浅看法,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批评和指正.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与甲午中日战争,一直是学者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大多数学者是从战争最后的结果即清政府失败的角度入手来探讨李鸿章在此期间的失误[1]. 本文不从战争的结果,而是从战争的过程这个角度来客观地看待李鸿章在不同阶段的举措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那里没有"战争",是一片安静与恬淡…… 在我这个眼角刚能分辨岁月的懵懂年纪,在这个充满纷扰的世界里,很多事我还不明白.有的也许我永远也弄不明白!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企图灭亡中国的侵华战争,使中国蒙受深重灾难,中国人死亡2100万,伤1400万,损失5000亿美元.日本侵华战争十五年中,日军士兵在广袤的中国国土上对许多女性进行屠杀、侮辱,其手段之野蛮残忍令人不寒而慄.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于中国女性而言,  相似文献   

6.
走进朝鲜     
袁友亮 《初中生》2007,(1):60-61
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他经常给我们讲述战争中发生的故事.在那炮火纷飞的岁月,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那些浴血奋战的英雄儿女……这一切,使我对朝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只想见见这个爷爷曾经战斗过的国家.一个月前,我终于和爷爷、爸爸、妈妈一道,踏上了朝鲜的土地.  相似文献   

7.
当美国总统布什向世界宣布美军要在阿富汗打一场特殊样式的反恐怖战争时,战争分析家们都深信美国会赢得这场战争,但美国能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内取得决定性胜利,却出乎这些战争分析家们的预料.  相似文献   

8.
一、中、日、韩国际理解教育发展概述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ging)的理念首起于194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届大会,众所周知,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战争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尽管战争已经结束,但是世界的重建、战争阴影的消除,尤其是今后如何消除对立和仇视、有效避免类似情况的再发生,全世界都在深刻反省.尽管战争的根源是复杂的,但是身处在这个世界中的人们如果相互间能够多一份包容和理解,那么这个世界必将会有更多的和平.  相似文献   

9.
人类必胜     
2003的春夏之交,真是一个让我们刻骨铭心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人们尚在盯住伊拉克战事的目光,又不得不移向另一场新的战争。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涉及到每一个人,因为这场战争的发起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那个突然而至的非典型肺炎(SARS)。  相似文献   

10.
自从有了火药,战争的样式也就从打群架一般的两军对垒,变成了后来的样子.发射子弹不需再依赖于人力,而是以火药的爆炸力代劳,"扣动扳机"远比"挥刀砍去"要简单.当然这个过程也是很漫长的.  相似文献   

11.
预测一个国家的历史走向及其命运,最主要的是确定形成这个国家的主体民族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这个民族无法改变的那些方面。只有这种无可改变的基本方面,才能恒定地决定着一个民族的走向与归宿。其一,日本民族的好战精神永远不可能改变日本的战争历史与连绵不断的对外战争虽然暂时中止,但日本人没有忏悔,没有反省,更没有服气,他们依然在准备战争。对于战争,日本民族是从来不需要精神准备的,因为他们每个人从生下来的那天起,就接受着各种形式的战争精神的教育。对战争英雄的朝拜仪式、无数先辈的战争快感、大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武士道视死如…  相似文献   

12.
关于地方院校国防生培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战争是高技术战争,信息化、知识密集和科技密集已经成为现代军队的基本特征.军队战斗力越来越依赖于高技术兵器与高度知识化人才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正我憎恶战争,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因为我手无寸铁。我愈加憎恶战争,当我已经拥有一个孩子的时候,因为我想要保护这个孩子的手无寸铁。战争,是对生命的蹂躏和践踏,而我,不希望我的学生们,也不希望其他什么人,在欣赏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时,以轻松愉悦的姿态,把它们当作谈资和话柄——这同样是对生命的漠视和残忍。作为一个老师,我总是很谨慎地对待战争题材的课文,从来不在课堂上,把战争渲染成谁的丰功伟绩。我引导孩子们关注战争中普通人的命运,而小心地避开那些描写杀戮的场面,从不把这些文字当作重点来赏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07,(9)
零距离阅读这是一个发生在中国抗(kàn)日战争时期的童话故事。这个童话故事的主人公是大林和小林。他们是一对亲兄弟,可各自的人生却完全不一样。这个故事发生在……  相似文献   

15.
在战乱频繁的宗教改革时代,马丁·路德的战争观建立在"两个王国"论基础上,认为战争与宗教应该分离,反对宗教战争;世俗政权由上帝设立,反对反抗暴君的战争.这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在土耳其战争和德国农民战争中表现了出来.与战争伴随而来的是,一些士兵出于基督教仁爱的教义对本身的职业产生了怀疑,路德用天职观解决了这个信仰危机,肯定了士兵是一个正当而神圣的职业,天职的神圣性和世俗性分别对应一个士兵的基督徒和士兵身份,从而调和了二者的内在冲突,而且他提出的以基督徒良心判断是否参加战争具有极其重要的近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海外英语》2008,(12):21
瑞典,一个奉行"和平时期军事不结盟,以求邻近地区发生战争时守中立"的外交政策的国度,有很多的国际知名品牌--沃尔沃汽车、爱立信通信、伊莱克斯电器、宜家家具,等等.本期,我们特别挑选了这个身处纬度高、海拔高的国家作为2008年最后一个月的献礼,将瑞典的风俗和优美风景全面呈现.……  相似文献   

17.
1812年的法俄战争,是十九世纪初期国际关系史上和近代战争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于这个战争,过去国内外史学界、特别是苏联史学界认为这是法国拿破仑为了建立世界霸权而一手挑起的,而俄国是被侵略的。因此把这个战争的性质,说成法国进行的是侵略战争,非正义的;俄国所进行的是“卫国战争”,属于“人民性质”。我觉得这种看法不符合历史的实际。列宁指出:“在社会主义者讨论应该怎样评价战争、应该怎样对待战争的时候,主要的问题是要弄清楚这个战争是什么引起的,它是由哪些阶级准备和进行的。”在这里,我们要正确判断1812年法俄战争的性质,就得首先弄清这个战争发生的原因。我认为,这一战争的爆发,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的,它是法俄两国统治阶级之间所积存的多年矛盾异常激化的产物,彼此利害冲突不可调和的必然结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由于俄国封建统治阶级拼命反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力图推翻法国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8.
吐蕃王朝在青藏高原的崛起,改变了我国西部部落分散,长期以来不相统属的沉寂状态,并使吐蕃以一个统一民族的身份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但是旷日持久的战争使这个盛极一时的王朝最终走向了衰落,其中,内部战争是其衰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作为教师,对待自己的孩子经常是束手无策的,这是多年后,我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和难题.以前最盼望的假期现在是最害怕的,因为我要面对一个青春期的女儿,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就会爆发战争,而且我们要天天时时刻刻在一起"发生战争".战争的结果总是以我"割地求和"而结束.因此,我研究的课题是如何与青春的女儿和平共处,不爆发战争,或者不爆发大的战争.根据我细心的观察和向各位家长、老师讨教,悟出了这么几条,写出来,以期对经常爆发大小战争的家庭有平息之功效.  相似文献   

20.
十几年来,我国美国战争小说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了大量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并获得了多项国家与省部级科研基金.一些院校还为本科与研究生开设了美国战争小说课程.但美国战争小说的研究还存在布局不平衡、视野不开阔、研究不深入等问题,需要我们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