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文化探索是我国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所共同关心的一个重大学术课题。因为夏代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即有阶级的奴隶社会的第一个王朝。由于这一时期,遗留下来的文献记载很少,因此,必须仰仗于考古学对地下遗址的发掘。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相结合,才能不断解开夏代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不解之迷,才能使探索夏文化的工作取得丰硕的成果。在探索夏文化中,调查和发掘夏代的都城遗址,是解决夏文化问题的关键之一。本文仅就登封告成王城岗城址与禹居阳城的问题,来发表一点个人的意见,以期对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有所俾益,不妥之处,敬希指正。文献上有关“禹居阳城”或“禹都阳城”的记载不少。譬如,《古本竹书纪年》:“夏后氏,禹居阳城。”  相似文献   

2.
考古学传入中国之初就开始关注夏文化的问题,期间随着考古新发现人们对夏文化的认识不断波动.文章梳理夏文化探索的历程,发现由于方法、视角等方面的原因,夏文化面临着难以推进的困境.要走出困境,就要摆脱文献记载的束缚,从考古材料本身出发,用考古学的术语去描述早期文献不足征的阶段.充分发挥考古学科的优势,可以构建起十分丰富的历史框架.  相似文献   

3.
《唐风》是唐(晋)地的诗歌,反映了早期晋文化的风采,此地亦是夏代疆域,不免浸染和承袭了夏文化。《唐风》中的"套语"与反映夏代文化的文献《夏小正》有密切关系,就是夏代诗歌或谣谚的继承性表现。  相似文献   

4.
鲧、禹是华夏族的人,夏代的统治中心是在以嵩山为中心的颍水谷上游及伊洛地区,也即司马迁所说的夏代的中心是在"河洛之间"。濮阳地区是华夏族、夷族和商族的相互错处地区,不是夏代国家统治的中心地区。我们要探索的是夏代国家的夏文化,不是"夏族"的文化。今后探索夏文化的重点,仍将继续放在豫西和晋南地区,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前进。  相似文献   

5.
桂芳 《巢湖学院学报》2006,8(5):126-129
就先秦史断代研究来说,夏史研究虽取得一些进展,但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本文从夏朝存在的可信性、夏文化的探索、夏代的社会性质、夏礼等方面展示了夏王朝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一位历史教师开设题为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的公开课。无论从整体还是从细节都能看出,这位教师的中国古代史功底颇为深厚,教案与多媒体的设计都有独到之处。但在学生问题设计方面,却有败笔之嫌。他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夏文化是什么样的?该问题设计的目的在于从  相似文献   

7.
商周考古     
我国历史上的奴隶制,大约从夏代开始,经过商代和西周的不断发展,到春秋战国之际走向瓦解被封建制所代替。这一阶段历史,就是我国的奴隶制时代,其绝对年代,大约自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的5世纪上半叶。①由于我国古代奴隶制们创造了灿烂的青铜器文化,所以也可称为青铜器时代。我国考古界,对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先后继承关系的研究已比较清楚。对商、周的考古遗址也发现了许多处,但对夏代的文化遗存究竟怎样?目前还没有有完全解决。  相似文献   

8.
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已有46周年,经过长期和大规模的发掘,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成绩斐然。目前学术界主要倾向认为这是一处夏代中晚期的都城遗址,即斟。在过去考古发掘的基础上,近年又有新的很重要的发现,如发现和发掘多座宫殿基址,宫城城墙和中心区的道路网络系统等。并在3号宫殿基址院落内发现成组的贵族墓,特别是在02M3的随葬品中,有一条罕见的身长64.5厘米用绿松石摆塑的龙和一个铜铃。给二里头遗址是夏都斟,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证。  相似文献   

9.
陶伏平 《教师》2010,(26):104-106
姓产生在前,氏在后,姓表示血统,氏表示社会地位。姓氏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夏代以前的姓是部落始祖的名字;夏代到周代的姓标志血缘关系,氏显示社会地位;从周代到今天姓氏合而为一。名字是个人的符号.在古代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人名符号。汉语的人名是传统文化的镜像。  相似文献   

10.
蜀文化是四川西部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古老蜀族创造的文化。蜀文化包括三星堆文化期、十二桥文化期和战国文化期,也有学者认为其上限相当夏末商初。河南省西部的伊洛盆地是夏王朝的都邑所在,学术界普遍认为在该地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即夏文化。两种文化之间隔有高山大川,从考古的发现来看尚没有夏和之后的商势力到达四川盆地的迹象,但以几种极具个性的器物来讨论,二者之间是有交流的。  相似文献   

11.
文化播迁与山东境内大禹传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禹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与文明起源过程中颇具关键性作用的重要人物。先秦秦汉文献中有关大禹史迹的记载,包含有若干可信的历史素材,同时也有大量后人增饰和附会的内容。今山东境内有关大禹的诸多传说和遗迹是夷夏文化交流过程中文化传播的结果。用文化传播理论对山东境内有关大禹的诸多传说和文化遗迹进行解释,不仅有较为可靠的历史文献记载作为支持,也可以在考古学方面寻找到若干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关于夏商文化的重要考古资料,引起国内外考古界的高度重视。河南是我国最早的两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和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地区。登封县春秋战国阳城遗址南、告成镇王城岗城堡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近年来探索夏文化的一大  相似文献   

13.
近几十年来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与甲骨卜辞的研究,证实了殷墟是商代晚期盘庚迁殷以后的都城所在,证明《史记》等古代文献关于商代历史的记载是可靠的,把商代的历史变成了信史。由此推断,《尚书》、《竹书纪年》、《史记》等古代文献关于商代以前的夏代的历史记载也应当是实在的、可靠的。那么,夏代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是什么呢?也就是  相似文献   

14.
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已有46周年,经过长期和大规模的发掘,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成绩斐然.目前学术界主要倾向认为这是一处夏代中晚期的都城遗址,即斟(寻阝).在过去考古发掘的基础上,近年又有新的很重要的发现,如发现和发掘多座宫殿基址,宫城城墙和中心区的道路网络系统等.并在3号宫殿基址院落内发现成组的贵族墓,特别是在02M3的随葬品中,有一条罕见的身长64.5厘米用绿松石摆塑的龙和一个铜铃.给二里头遗址是夏都斟(寻阝),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根据古代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提供的实物资料,经过历史学界与考古学界的多年研究,目前大多认为中国古代是从夏代开始进入文明、进入奴隶制时代的,同时开始制作与使用青铜器,进入青铜时代。此后,历经商代、西周及春秋时期,青铜器有了高度发展,形成了中国物质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青铜时代。到了战国时期,随着铁器  相似文献   

16.
略论偃师二里头遗址为夏都斟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巳有46周年,经过长期和大规模的发掘,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成绩斐然。目前学术界主要倾向认为这是一处夏代中晚期的都城遗址,即斟鄩。在过去考古发掘的基础上,近年又有新的很重要的发现。如发现和发掘多座宫殿基址,宫城城墙和中心区的道路网络系统等。并在3号宫殿基址院落内发现成组的贵族墓,特别是在02M3的随葬品中,有一条罕见的身长64.5厘米用绿松石摆塑的龙和一个铜铃。给二里头遗址是夏都斟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文字     
①依据我国目前的考古发现,我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是文字、青铜礼器与城市的出现。先来谈一下文字。②文字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类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文字是由社会上专门的脑力劳动集团创制的,是在公共事务大  相似文献   

18.
从“二里头文化”、“三星堆文化”、“宝墩文化”等重多考古发现及其对所出土的大量珍贵文化物所进行的深入考证可知:二里头文化就是古蜀文化,古羌民族所创立的夏文化与古蜀文化之间不仅有着许多相通之处,而且有其同祖关系,这可作为“禹兴于西羌”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9.
口述传统中保存的原始社会的诗歌、散文、神话传说在逐渐转变成书面文献的过程中 ,深深地打上了后世语言风格的烙印 ,真实性往往受到怀疑。根据考古发现考察原始社会的文学资料 ,就会发现并非都是失之严肃的托古之作而是有其来历。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是学术界经常谈及的话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上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泛图腾论”,把考古发现的远古时期祭祀礼器或日用器物上面刻画的鱼、鸟、花卉等图案都视为图腾;二是“图腾否定论”,以张光直先生为代表,认为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不能证明中国远古时期存在图腾崇拜。本文依据考古发现,结合文献记载和民俗调查,证明远古时期海岱地区的确存在鸟图腾崇拜,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能够证明的中国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海岱地区的鸟图腾崇拜催生了中国文字的萌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