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在的学生更多地思考人生、社会,更多地关注自身以外的社会百态,并企求寻得自认为正确的答案。他们远没有以前的学生单纯,他们生理、心理变化较大,心理发展明显地呈现出脱离父母、教师的态势,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大大提高,思想意识日趋复杂,给他们做思想工作难度加大。在和他们进行思想交流时,他们不需要你讲大道理,更不愿听到的全是指责,他们只希望班主任与他们坦诚相待,实话实说,能听到掏心窝的话。  相似文献   

2.
柯青兰 《成才之路》2023,(21):141-144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我国培养更多的职业技术人才。中职学生大多数是未成年人,学校、教师和家庭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关注他们的心理意识,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形成优良、健康的心理意识,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中职学生心理意识引导可采用以下策略:加强学生自我意识引导,注重发挥家庭教育职能,积极发挥学校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建立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时下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现在的一些学生智商越来越高,而情商却越来越低。具体表现为心理脆弱,自我中心主义意识增强,同学之间的友情淡化,集体主义意识弱化,对班集体和社会漠不关心等等。虽然这不是当代学生的主流,但学生身上的这些不良现象却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究其原因是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处在少年晚期至青年初期,即11、12—17、18岁,有人称该阶段为“心理断乳期”。在此年龄段的学生生理机能渐趋成熟,心理上对家庭教育的依赖日趋减弱,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对社会、对人生有了初步的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易对他们产生大的影响。他们渴望实现自我,却和自身道德思维发展的不平衡、社会阅历的贫乏产生相当的矛盾,因而有时就不能较好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5.
对当今的中学生而言,他们不仅正面对着青春期成长的急剧变化,而且也正面对着新世纪新时代的巨大变迁。由此,我们教育工作在关注中学生生理、心理年龄特征的同时,还必须及时关注他们的时代特征。本论试图从社会的信息化、开放性、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等方面,对当今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优势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一相对的剖析和概述,以利于中学教师更好地认识和引导自己的学生,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封建教育意识教师对学生心理研究欠透彻,特别是面对身心急剧变化的中学生,他们心理上要求独立,强烈关心自己本身的存在,逆反心理强,有如小草要顶破土层才能生长一样,时时反抗、抵触老师。这时老师不从根本上去找原因,只慨叹一代不如一代,奉行“黄荆棍下出好人”的信条,对学生的不规范行为强制压服,扼杀他们的天性,泯灭了他们的创新火花,  相似文献   

7.
歌唱与发声的生理动作受心理意识支配和控制,运用声乐心理教学法来指导学生进行演唱实践,培养学生通过思维、分析、综合,使自己逐步形成正确的心理意识,指导歌唱发声机体灵活准确地运动。同时克服盲目被动学习行为,从而达到提高声乐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使他们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学习政治课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其中中下游学生的认知偏差更为严重。由于高中学生的心理处于发展丰富的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在不断发展和形成过程中,思想并未成熟,因此他们的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心理层面,而不是政治立场、社会信仰、思想观念方面。对于他们的认知矫正就必须更多地从心理层面出发,尊重学生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对他们的认知偏差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引导,从而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观念,逐步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0.
音乐创造教学,是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使他们在音乐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比他们获得知识更重要,音乐创造教学要让每位学生都学会创造自己卓越的人生,使他们具有智慧的思想,科学的意识,理性的观念,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尤亚 《教书育人》2013,(12):75-75
初中阶段学生的各种心理意识开始逐渐萌发,这个阶段的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应当受到更多的关注,这对于他们后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及人格的塑造都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生是国家社会未来主要建设者之一,但他们中的部分人道德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弱。在他们步入社会前最后的求学阶段,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通过构建高职学生正确的道德认知,唤起并强化高职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高职学生的道德需要等手段,可以帮助他们提升道德意识水平,使其自觉运用道德意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很密切。环境意识是由环境认识、环境情感和环境意志构成的。学生的消极环境意识与行为是由社会责任扩散机制、消极从众心理、负强化的柔弱性、过分自我保护心理等原因造成的。环境教育应从环境认识、环境责任心、环境法制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所谓职业意识,是个人在后天生活环境,特别是在教育影响下形成的积极认识职业、追求职业和争取成绩的一种心理活动。职业意识培养是学生在校学习和为以后从业奠定良好心理基础而对他们实施的一种系统心理影响,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立业意识;培养敬业意识;培训改革意识;培养交际意识;培养创业意识。  相似文献   

15.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既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需要承担疏导学生心理的责任,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在传统的思想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变化的情况下,辅导员要积极地处理这两个角色的关系,更好地疏导大学生的心理,把握他们的心理脉络,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既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需要承担疏导学生心理的责任,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在传统的思想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变化的情况下,辅导员要积极地处理这两个角色的关系,更好地疏导大学生的心理,把握他们的心理脉络,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问题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可以促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推陈出新”意识,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营造民主平等的宽松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开发大脑,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8.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大多6~7岁,正是求知欲和好奇心极度膨胀的时期,他们带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究心理急切地进入小学的大门,想在这扇门里体验求知的成功和愉悦。好奇心可以说是“问题意识”的原动力,而蕴涵怀疑与批判精神的“问题意识”又是探究和创新的关键性前提,  相似文献   

19.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学生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感,培养他们的成功心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他们自身的潜能,增强自信心,使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20.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一种力求解决的心理状态,并引发敢问、爱问和善问的学习行为。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那么,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有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