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唐诗》第五册《孟浩然二》载:“县城南面汉江流,江涨(一作嶂)开成南雍州.才子乘春来骋望,群公暇日坐销忧.楼台晚映青山郭,罗绮晴骄(一作娇)绿水洲.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标题为《登安阳城楼》.(中华书局1985年第三次印刷本,1657页.下凡引解放后中华书局出版各书,皆只注明书名及页数.)查上海涵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明刊影印本《孟襄阳集》、上海中华书局据明刻校刊本《孟浩然集》、汲古阁藏《五唐人诗集·襄阳集》、光绪十三年(1887年)印行《唐四家集·孟襄阳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据明铜活字本影印《孟浩然集》(见《唐五十家诗集》)等版本孟诗集,皆录载是诗,其标题文字,均作“登安阳城楼”.明初高棅(1350——1423年)编选的“一部比较全面而有广泛影响的大型唐诗选本”  相似文献   

2.
杜牧诗韵考     
杜牧诗韵考熊江平本文仅从音韵的角度出发,归纳整理杜牧诗韵,并考察他用韵的特点及其所反映的当时语音情况。凡例:1、本文根据《全唐诗》所收杜牧诗,并参考冯集梧注《樊川诗集》.《全唐诗》共收杜牧诗533首,其中有些诗又见别家诗集,都依《全唐诗》注明。2、材...  相似文献   

3.
千百年来,王昭君悲惨难堪的人生际遇和那凄苦哀怨的琵琶乐曲,无时无刻不在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引发出众多不同体裁、不同思想风格的文学作品,仅以诗词为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就收有宋以前的昭君诗50多首;而《全唐诗》的乐府类中,则收录了近30首,且有那么多不属乐府类的尚不在  相似文献   

4.
《全唐诗》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唐代诗歌总集,卷帙浩繁,影响极大。但是,此书编纂于康熙四十五年,距今已有二百八十馀年,由于时代和资料的局限,仍有大量唐诗被遗佚。为此,王重民等先生又编纂了《全唐诗外编》,可以说有唐一代的诗歌庶几乎备矣。笔者最近因参加校点《全唐文》,翻阅日本《大正大藏经》,发现唐·圆照编辑的《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以下简称《不空表制集》)六卷,其中的文章绝大多数为《全唐文》及其《拾遗》、《续拾》所未收者,而且还附收诗三首,亦不见于《全唐诗》及其《外编》,是至今未曾介绍过的唐代佚诗。因此,我将它们补辑出来,并作简略的笺识,以供整理和研究唐代文学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贺诗集”卷二《感讽五首》之二诗有二句曰:“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我翻过古代许多版本的“李贺诗集”,此处“摇扬”二字之“扬”,皆作提手旁之“扬”,无作“木”旁之“杨”者,但有个别的版本如《锦囊集》、四库全书本《昌谷集》、清姚文燮注本《昌谷集》此处却作“垂杨”.“李贺诗集”卷四有《新夏歌》一首,篇末二句曰:“三月摇杨入河道,天浓地浓柳梳扫”,其中“摇杨”之“杨”,许多版本都作“木”旁之“杨”,但也有个别的版本如《锦囊集》、《全唐诗》之李贺诗集此处则作提手旁之“扬”.李贺诗这两处之“摇杨(扬)”,作“垂杨”和尚有作“摇漾”者暂不论.而以《感讽诗》作“摇扬”和《新夏歌》作“摇杨”者居多(如《协律钩玄》、光绪四年宏达堂开雕本的《李昌谷诗注》,也有《感讽诗》和《新夏歌》皆作“摇扬”者,(如吴汝纶评注本《李长吉诗集》,《全唐诗》之李贺诗集)还有人认为这两处皆应作“摇杨”者(如今人刘衍《李贺诗校笺证异》.①)应以何者为长呢?虽一笔之差,却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含义迥别,不可不辨.  相似文献   

6.
王仁裕(880—956),唐五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时有"诗窖"美誉。他的诗歌创作,今可考者主要包括各类史籍记载的诗集《西江集》等5种,有《全唐诗》存1卷15首(句)和散见于别集的少量诗作、句和引谚等,然截至目前总数不足20首。通观其诗集(包括诗文集),均已在他亡故后的一段时间里散佚,无完整诗集收入类书或见于别集,今据史料记载可考知其概况。从王仁裕现存诗歌,可以窥知其艺术风貌和思想内容,甚至一些作品可以作为考证作者生平事迹的主要内证材料。  相似文献   

7.
袁朗一生经历了陈、隋、唐三个朝代,《全唐诗》收其诗四首,其中包括《赋饮马长城窟》,此诗《乐府诗集》作《饮马长城窟行》,置于唐太宗与虞世南之后。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与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隋诗部分均未收此诗,可知此诗一直被当成唐作。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应制唱和的作品,从风格上来说,它更接近隋炀帝的《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从史实上考察,这首诗不可能作于陈或唐。《全唐诗》在收录之时,应该指明其为隋代作品。  相似文献   

8.
近日偶读《乐府诗集》中的《凉州词》,发现与小学课本里的《凉州词》(选自《全唐诗》)第一句不同,《乐府诗集》中为“黄沙直上白云间”,课本中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同为王之涣的作品,为何会不同呢?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到玉门关后写下的一首千古  相似文献   

9.
二、无名氏诗误入作家诗集 前述诸例,殆属作家诗误入无名氏集,即在采辑无名氏诗时,因失于鉴别,往往误收作家诗入无名氏集中。反之,在采辑作家佚诗时,又往往出现误收无名氏诗的现象,即常常将无名氏诗误收进作家诗集内。此例亦不少见,尤以从《文苑英华》、《乐府诗集》以及其他类编诗的总集本或选集本中辑佚作家诗时,或有兼收后题缺名者为常见。 《全唐诗》卷七八七无名氏集三载《秋日悬清光》,又重见《全唐诗》卷一二七王维集中,题作《赋得秋日悬清光》。检《文苑英华》卷一八一“省试”卷载此诗,题下缺  相似文献   

10.
《全唐诗》中元宵诗的创作者上至帝王、下迄士子,层面较广;《全唐诗》中元宵诗大致分为四类;《全唐诗》中元宵诗的创作时代覆盖了从初唐、盛唐、中唐直至晚唐的整个唐代。  相似文献   

11.
唐诗人卢贞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唐诗》卷四六三有卢贞,小传云:“卢贞,字子蒙。官河南尹。开成中,为大理卿,终福建观察使。诗二首。”所录二首诗为:《和白尚书赋永丰柳》、《和刘梦得岁夜怀友》。《全唐诗》所收二诗及卢贞事迹见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九。《和白尚书赋永丰柳》一诗,《唐诗纪事》作《杨柳枝词》,《乐府诗集》卷八一作《杨柳枝》;白尚书即白居易,此诗又附见《白氏长庆集》卷三七。《唐诗纪事》载其事迹云:“  相似文献   

12.
《全唐诗》中元宵诗的创作者上至帝王、下迄士子,层面较广;《全唐诗》中元宵诗大致分为四类;《全唐诗》中元宵诗的创作时代覆盖了从初唐、盛唐、中唐直至晚唐的整个唐代。  相似文献   

13.
《江上别流人》一诗,孙望先生所辑《全唐诗补逸》(中华书局版《全唐诗外编》第三编)卷五题作王维诗,并注曰:“见《永乐大典》卷三○○六。九真。人字(五函四十二册)。”按此诗又见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孟浩然集中,题下无注,故不属逸诗。然此诗作者究竟是王维还是孟浩然呢?  相似文献   

14.
孟云卿(约749年前后在世)云卿字不详,生卒年不可考。河南人,(《全唐诗》谓武昌人,《唐十才子传》作闽西人。)约玄宗天宝前后在世。天宝间应举不第,与薛据相友善,尝流寓荆州,杜甫甚爱重之,多相赠答。韦应物遇之广陵,有诗云;“高文激颓波、四海糜不传,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其才名于此可见。仕终书郎,亦不得志之士。云卿诗宗沈千运、陈子昂诗格高古,有诗集一卷传世,仅十七首。  相似文献   

15.
晚唐诗人李群玉,字文山,湖南澧州人。元辛文房称其清才旷逸,诗笔遒丽,名盛当时。《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李群玉诗集》三卷,后集五卷,宋临安府棚前陈宅书籍铺刊本卷同,见四部丛刊初编一六七缩印本(以下简称书棚本)。至明末,毛晋汲古阁刻《唐人八家诗》,内有《李文山诗》三卷,分体编排,已非宋椠旧貌。清初季振宜辑全唐诗时,即据汲古阁本,康熙扬州唐诗局以季氏稿本为底本,编其诗三卷,共二百六十三首,其中作品又分别见于唐人十五个作家集中,达二十首之多,真伪混淆,历时已久。今依《全唐诗》李群玉卷,辅以书棚本、汲古阁本,并旁参它书,略作甄辨。  相似文献   

16.
《全唐诗》经过数百年众多学者的增补订正,至1999年中华书局推出简体横排全十五册《全唐诗》(增订本),可谓临界完善。但仍有继续完善的可能和必要,本文即在《全唐诗》所有辑补成果之外,增补新见诗39首,并且对《全唐诗》及其辑补成果的若干明显错误做出了辨正。  相似文献   

17.
张籍,中唐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五卷(卷382—386),通检之,其中与商有关的共计十七首。这些诗分别是(1)《野老歌》“西江贾客珠百斛”,(2)《贾客乐》,(3)《江南行》“江村亥日长为市”,(4)《泗水行》“城边鱼市人早行”,(5)《南归》“远游无知音,不如商贾行”,(6)《送南迁客》“蛮州市用银”,(7)  相似文献   

18.
朱少山 《学语文》2007,(5):36-36
《从军行》原属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乐府诗集》卷三十二),内容多叙军旅战争之事。王昌龄《从军·其四》(见卷首)正是作者借乐府古题而写现实生活的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19.
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生于唐文宗开成元年,死于蜀高祖武成三年,得年七十五岁。他是没落官僚家庭的子弟,五十九岁举进士,任校书郎、左补阙等官职。六十六岁时到四川,节度使王建任他为掌书记。公元907年唐亡,七十二岁的韦庄帮助王建创建前蜀小朝廷,并任吏部侍郎同平章事,率谥文靖。他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词人。其词《全唐诗》共收五十四阙,其中四十八阙是载人《花间集》的,在《花间集》十八家当中,韦庄词数量之多,仅次于温庭筠。  相似文献   

20.
《全唐诗续补遗》校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外编》,其中收童养年先生辑录之《全唐诗续补遗》二十一卷,共得诗一千余首,摘句二百三十以上,词三十一首。这对唐诗研究和《全唐诗》的整理工作都是大有益处的,值得称赞。由于《全唐诗》卷帙浩繁,而辑补者又往往存贪多务得的念头,这就难免有补重之处。近将《全唐诗续补遗》与《全唐诗》略加勘比,发现录重者有百余条,遂将重录的条目分类排比,并作了若干条校记,无以名之,姑称为“校读”。辑录者有意重录的若干诗篇,则不在校读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