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威反对传统教育教学忽视人存在,远离人的生活世界,把“儿童中心”比作教育“哥白尼革命”。杜威的教育思想具有内在的逻辑并环环相扣,内在兴趣是教育基点,经验连接是教育艺术,心理化课程是教育情景,三个逻辑维度共同构建了杜威教育的思想基石。三个逻辑维度与第二课堂教学特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基于杜威教育思想的学校第二课堂需要进行重构与变革,科学设计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灵活采用第二课堂教学方法,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相似文献   

2.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观点已经被中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所了解,但是他的道德教育理论在我国教育界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杜威对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曾深入进行过探讨,主张道德教育必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笔者对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主要内涵和现实意义进行阐释,以便发挥其对当前高校德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杜威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以及“教育即生长”等重要的观点。杜威认为道德教育应该生活化,教材应与社会生活联结在一起。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德育实践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方法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认为哲学是教育的一般原理,教育是哲学的具体应用,而“在哲学的领域中,他最关心的是伦理学”,因而,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其整个教育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了解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了解其整个教育思想会有很大帮助,而要了解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关键是要掌握其思想方法论。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初步探索。一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概括起来不外两大方面:一是道德教育的社会性方面;一是道德教育的心理性方面,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为方便论述,下面分别加为阐述:  相似文献   

5.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学校道德教育的社会性、道德教育的方法等方面有着深刻的见地。本文从杜威所处时代与我国当代教育背景特点入手,对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进行解读,通过比较不同时代道德教育的问题,提出当代我国德育需要适应社会,更要改造社会,学科育德思想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师育德的角色需要转变等方面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6.
高校道德教育知性化的根源在于理性主义、科学主义以及技术至上主义的发展和过度膨胀。知性化道德教育成了“理性化”、“科学化”的教育,其根本缺陷在于将道德教育局限于科学理性的世界,而忽视了道德教育的根基在于生活世界。要摆脱高校道德教育目前面临的困境,必须超越这种知性化发展倾向,使“理性化”、“科学化”的道德教育重新“生活化”,真正实现高校道德教育从知性化向生活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沈楚 《高教探索》2006,3(6):88-90
人是一种生命的存在,人的生命存在是人德性生成的基础,但在工具理性主义的驱动下,“人”却在被道德教育放逐。高校有效地实施道德教育,必须让道德教育回归人本身,必须关注学生生命。本文基于生命维度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化”育美德是中国传统德育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在道德教育的地位、内容、方法和机制上均有其鲜明特色。借鉴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创新运用“化”育美德的育德方法,对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卢景昆 《中国德育》2007,2(7):18-21
杜威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视角出发,对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走出学校道德教育困境的出路。杜威的德育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道德与人、道德与生活、德育课程和其他课程、德育工作者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及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等诸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海 《教育学报》2007,3(4):69-76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并且,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12.
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归结为对人类异化和德性失落的批判性思考,认为人的异化和德性回归是拯救文明社会时期人类德性失落的必然路径。基于国家维度、社会维度和个人维度,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对道德文明建设与发展、道德教育、人的教育发展有一定启迪作用。但它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理想主义色彩过浓、部分观点过于偏激、未认识异化与文明进步的辩证性。汲取卢梭道德教育思想之精华,对于我国道德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是杜威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统一于其道德理论教育中,以下简称"杜威德育思想"。其提出"在做中学"的理论,重视学校德育环境的建设、学校道德教育要生活化而不应该脱离社会、脱离实际。杜威的这些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中小学道德教育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涂诗万  姚文峰 《教育研究》2021,42(7):103-117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发展以1922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前、后两个时期中,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在以下三个方面是一以贯之的:一是反对绝对主义道德,推崇探究式道德教育;二是强调道德即当前意义的持续增长,并以此统一事实与价值、知识和行为;三是推崇"社会智慧、社会能力和社会利益(兴趣)""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后期,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发生了保守主义转向,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不再坚持线性道德发展观,推崇习俗,主张多元道德发展观;二是强调道德教育须借助"宗教性"力量.从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发展可看出其问题意识:一方面,杜威竭力维持现代性对前现代性的优势,将启蒙精神发扬光大,谴责专制主义和极权主义,捍卫和发展民主;另一方面,杜威意识到了极端个人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各种激进主义和无根的世俗化等现代性弊端,努力消解这些弊端.  相似文献   

15.
杜威是教育史上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他把学校的现实生活、课程和教法称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三位一体,强调将道德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杜威德育思想为我国的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值得我们去学习、品味和借鉴,以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实用主义的道德教育思想的产生适应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需要.杜威认为道德没有绝对的价值标准,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形成人格,道德教育的内容寓于各科教学之中,包括对学生进行宗教教育,否认开设专门道德教育课程.在教育方法上,他主张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生活.杜威道德教育思想有合理之处,也有严重的缺陷,应批判地吸取.  相似文献   

17.
建设民主社会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以德治国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治国方略。如何使两者结合杜威的教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借鉴思路。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主题是教育是实现民主主义社会的重要手段。民主主义信念是杜威整个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民主主义社会是杜威理想的社会,而学校道德教育是杜威实现其民主主义理想的首要工具。本文阐释了杜威的民主社会理想,以期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所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实践中将法制教育混同于道德教育的“等同论”和用道德教育取替法制教育的“代替论”的观点,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理性审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探究两者契合的具体措施,无论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关切还是实践关切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蕴。  相似文献   

19.
约翰·杜威是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实用主义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他长期从事教育活动,曾任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心理学会、哲学学会会长。杜威一生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他把道德视为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们幸福的决定性因素。尽管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存在着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其德育方法仍能为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一、杜威的德育方法概述1.探究式讨论提高法杜威首先要求人们必须明确区分“道德的观念”与“关于道德的观念”这两个概念。所谓“道德的观念”,即指凡是能够影响…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是杜威庞杂的思想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杜威比较系统地提出,道德有三个部分,即知识、感情、能力。杜威的道德构成“三部曲”论明确地回答了道德的基本内容,对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道德教育的基础是传承和发展道德理念(道德知识);道德教育的主线是培育道德情感;道德教育的灵魂和归宿是养成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