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于莎士比亚戏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国内的研究者主要还是集中在对其"二元"对立、意向角度、人物分析、政治爱情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很少能从中作者的创作意图这一方面进行挖掘。本文将结合《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这一作品,将作品克里奥佩特拉形象与伊丽莎白女王进行对比,进一步走近莎士比亚,了解莎士比亚眼中的女王观,从而了解莎士比亚时期人们内心暗含的女王焦虑。  相似文献   

2.
在莎士比亚笔下,《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不仅是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它更向世人展示了罗马和埃及这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该剧以埃及被罗马征服,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殉情结束,戏剧的结局虽令人惋惜,但是绝非偶然。通过对剧中人物的行为和语言的分析,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说明了在该剧中,罗马征服埃及是自我战胜本我的必然结果,并揭示了理性必然战胜感性这一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3.
石洁林 《学语文》2013,(1):75-75
洪昇的《长生殿》与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都描写了大人物的爱情。围绕两部作品的一条隐线便是一个"情"字。本篇中,我们也试图从这一"情"字,对《长生殿》与《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进行分析。 一、情之性质:纯情与迷恋 洪昇的《长生殿》中,李杨二人的爱情是理想的、单纯的。杨贵妃没有过问政事,也没有恃宠妄为。  相似文献   

4.
世界戏剧之王莎士比亚,在他的剧本中塑造了一系列聪明机智、活泼可爱的女性形象。而悲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的埃及风流艳后克莉奥佩特拉,更别具一格,独领风骚。掩卷之余,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克莉奥佩特拉是“一颗东方的明珠”,美的精灵。安东尼的部将爱诺巴勃斯曾向朋友们描述他在昔特纳斯河上第一次目睹她的情景。女王乘坐的“那艘画舫就像一尊在水上燃烧的发光的宝座;舵楼是用黄金打成的;帆是紫色的,熏染着异香,逗引得风儿也为它们害起相思来了;桨是白银的,随着笛声的节奏在水面上下,使那被它们击动的痴心的水波加快…  相似文献   

5.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杰作《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伊诺巴勃斯素以冷静机智著称,是安东尼的得意部下,但他最终的结局却是凄凉的死亡。本文将对其悲剧的成因,主要从其自身性格的弱点与现实政治斗争的严酷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揭示伊诺巴勃斯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在罗马悲剧姊妹篇《裘力斯·凯撒》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不吝笔墨倾力塑造了罗马英雄安东尼的艺术形象。作为罗马时代的政治风云人物,他因性格缺陷不可避免地从权力的巅峰跌落下来。然而莎士比亚不以成败论英雄,在剧中充分展现了安东尼天性的高贵、华美与威仪,赋予其悲剧崇高精神,使之成为力与美的组合。  相似文献   

7.
项羽是司马迁《史记》中刻画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安东尼为莎士比亚历史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的男主人公。本文运用平行比较的方法对这两个人物的性格作一比较。结果显示,项羽和安东尼两个人都是战场上统治者,是勇猛的战士,但是他们却都缺乏政治斗争的手腕,因而都是在同自己的对手较量中败下阵来,最后只能是落得自杀的结局。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之一,创作于1606年。它在整个莎士比亚文学宝库中并不占有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远不如《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等四大悲剧那样历来被推崇备至而名扬四海;但仍然不失为艺术殿堂中不可多得的珍宝。以其独特的风姿,闪耀着瑰丽的光彩。“尼罗河花蛇”剧本取材于希腊古典作家普鲁塔克所记述的公元前50—30年的一段历史。美丽的埃及女王与罗马英雄玛克·安东尼的一段恋情。此时,裘力斯·凯撒已遇刺身亡,罗马由奥克泰维斯·凯撒、玛克安  相似文献   

9.
钢琴表演的真实性一直是一个被广大钢琴教育者及钢琴爱好者研究的跨时代的问题。文章阐述了钢琴表演真实性的传统观点和现代观点,并就二者如何有机结合运用于作品表演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孙力 《孩子天地》2013,(3):18-19
传记玛玛·基莉亚,月亮妈妈标题为人熟知的玛玛·基莉亚,她是主掌月亮、婚姻、节日和女性的保护神。家庭关系她是创世神维拉科嘉和海洋神玛玛·克查的女儿。她还是太阳神印蒂的妹妹和妻子。  相似文献   

11.
萧红在创作时喜欢运用儿童视角,她对这种视角的偏爱和成功运用,是与她的个性、童年情结和艺术创造性分不开的。纯真、善良的个性品质,深刻、鲜活的童年记忆,真切、细腻的童年体验,构成她儿童视角文学创作的深层动因,也是她的作品独具魅力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2.
灰姑娘故事在我困西南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较为流行,存在大量异文,其中维吾尔族的异文《阿姐儿》极具特色,其塑造的灰姑娘与传统意义上的灰姑娘大为不同,让人耳目一新。主要体现在,首先,不一样的帮助者。她通过自身努力赢得帮助,进而把握自己的命运;其次不一样的反对者。她为捍卫自己的爱情历经磨难,具有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第三,不一样的客体。她追求个体的独立人格与尊严,远胜于追求爱情。她不只是柔弱、等待、因好运而获得幸福的灰姑娘,更是勇于追求、内心坚强、有着更完满自我的灰姑娘。  相似文献   

13.
狄金森在诗歌创作和情感世界两方面所遭受的悲剧性的挫折使得她的人格产生了裂变,这些在狄金森的作品及书信中得到了体现。文章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剖析了她的恋父情结及其移置失败后的从自虐到白恋,最后选择隐居并钟情于死亡诗歌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40年代的文坛上,女作家苏青的创作无疑是反传统的.她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原型,揭示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争取人格和经济独立的艰难困苦,大胆宣泄女性的情感需求和性爱要求.苏青的写作是独立于男性话语的女性写作,她的小说创作立足于女性的躯体和欲望,表现了一定的女性意识,强烈地渗透着女性对人格独立、自我价值实现的向往.  相似文献   

15.
An eighteen-month-old Alaskan girl suffered transient coma with multiple superficial contusions when injured by her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turbed caretaker. The relative disinterest in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as a psychiatric diagnosis among American trained practitioners is reflected in the great difficulty encountered by child protection workers while seeking psychotherapy for this disturbed family. The public health nurse, pediatrician, and social workers of the child protection team were unsuccessful in attempting to secure psychiatric therapy for this child batterer. Multiple factors, other than psychiatric community disinterest in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s, influenced these unsuccessful attempts. Legal process delays, strongly punitive community attitudes, tired and nearly "burned out" child protection workers, and conflicting psychological and psychiatric consultant opinions are described. A brief review of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traits is given with emphasis on the common childhood exposure to abuse and violence among reported multiple personality subjects. Despite the obvious hope by the eighteen-month-old child's parents for effective help to reconstitute her family, the multiple factors described show institutional neglect and abuse which has made such recovery impossible to date. A plea is made to all persons involved with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to more accurately diagnose and treat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s in abusive parents.  相似文献   

16.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集无情、歹毒、自以为是、变化无常、捉摸不定等多种人格障碍特质于一体,正如《一号书迷》的女主角为达到目的,使用的手段无所不及,极尽惨绝人寰之能事。变态者的癫狂让读者在心悸、恐怖的同时也引起反省、探寻变态背后深层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在其作品彰显了自己的人格魅力,其作品的美与人格的美内外呼应、互为表里,从东方女性美、个性的大胆张扬、大丈夫胸襟等方面论述了李清照作品所显示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出色的文体学家,凯瑟琳.安.波特在中短篇小说中采用了独特的叙述技巧,尤其是每篇作品中叙述视角的选择可谓独具匠心。有限全知视角、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的恰当使用使得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波特带来了如潮的好评,波特也因此成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是宋朝著名婉约派词人。她的诗、文、赋展示了她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所具有的真实独特的个性——豪放、刚烈、好胜、达观,甚有巾帼胜须眉的峥峥傲骨和热血豪情。这迥异于其单面显著的温婉清秀词风。她的个性如熠熠闪光的钻石,具有多面性和繁复性。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的文化人格中贯透着浓重的"贵我"意识,它跨越张爱玲的生活界与艺术界,在作家的成长创伤、自恋的日常心性、艺术的"造梦"方式等领域多重交融,最终生成了作家"生活与艺术"的个性化景观。进言之,这种人格力量对张爱玲的文学想象具有如下展拓:深化文本的悲剧意蕴,生成美学形象的实用主义内涵,推进其对人性的多重思考,形成文本特有的主题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